——程遥、赵萍萍、应小瑜、林晓、董春雷、倪振夏、周丕茂、
李友义委员代表乐成委员联络组的发言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推动着消费市场快速变革。在这一大环境下,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消费体验的交互性、沉浸感和真实度,还打破了传统娱乐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束缚,以“体验”激发了消费新活力。当前,我市正处于消费市场潜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体验经济“风口”,进一步做大做强消费“蛋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体验经济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难忘体验的经济形态。它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情感和社交的需求。近年来,我市紧盯消费市场变化,推出了大量参与感、互动性、场景感强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如:乐清文旅咖啡、铁定溜溜文旅项目、盐盆山城市观景阳台、飞拉达攀岩体验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充分利用了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乐清半程马拉松赛事、2024“雁荡山杯”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铁定溜溜音乐节、乐来乐好马旭成、白雪演唱会等各类体育赛事、演唱会和音乐节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还促进了赛事演出经济和网红经济的发展;民间自发的清江村K歌赛、湖雾村BA篮球赛等活动则满足了市民对于娱乐和社交的需求,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黄华鳐鱼节、芙蓉麦霸(麦饼)赛等,让游客在满足味蕾感受的同时,也能体会一方水土的独特底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品质体验项目不多,特色不够鲜明
1.项目同质化严重。当前,乐清本土体验项目同质化现象极为突出。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产品种类,都缺乏创新与差异化,导致消费者容易产生消费疲劳。以文旅咖啡为例,自雁荡山方洞咖啡、云端拾光咖啡走红后,各地纷纷跟风,在“网红”景点大量开设咖啡店。截至目前,此类文旅咖啡店多达47家。这些咖啡店入行门槛较低,咖啡品类相似,品质参差不齐,餐单与服务也大同小异,难以吸引回头客,甚至有游客称“一听咖啡就失去兴趣”。部分网红咖啡店也成了“只做一次生意”,经营压力巨大。如黄檀硐的咖啡店平时日均人流量仅20人左右,可楼咖啡店每日人流量更少。相比之下,温岭市开设的石塘tutu咖啡馆、小箬村docafe等特色咖啡店推出具有海洋特色的咖啡饮品和主题装饰,在顾客体验方面赢得口碑。再以露营项目为例,乐清丹霞山露营基地、大野露营基地等曾掀起一阵露营团建热潮,目前各类露营基地多达14家。但是提供的餐饮服务都以自助火锅、自助烧烤、围炉助餐、自助咖啡为主,而娱乐项目无非拍照打卡、扑克麻将、露天KTV,大同小异,难以吸引游客重复体验。相比之下,安吉的木田峪、竹子海等露营基地,结合当地竹文化,推出竹编体验、竹筒饭制作等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2.体验内容单一。近年来,我市推出的体验项目,无论是休闲旅游观光还是赛事演出,体量普遍较小,仅在本地小有名气。这些小规模的体验项目在时间持续性、空间延展性和体验丰富度上存在局限,难以给消费者带来足够惊喜与满足,降低了他们的预期,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需求。以乐清市清江北塘现代农业观光园为例,虽然环境优美,但是作为现代农业观光和研学农耕文化基地,体验活动较为单一,仅限于赏花、摘果等浅层次体验,未能深入挖掘乐清特有的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也缺乏如无人机播种等具有科技含量的农耕技术体验。因此,前来参观的游客主要为我市市民,鲜有周边县(市、区)居民。反观桐庐富春江镇慢生活体验区的静庐澜栅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不仅有传统的农事体验活动,还融入了创意民宿、艺术展览、乡村音乐节等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德清莫干山裸心谷、西坡莫干山等民宿打造了剪纸、扎染、采茶、做竹篮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区域竞争力弱。近年来,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雕等凭借独特的体验魅力和广泛传播的文化符号价值,成功吸引众多全国游客,促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而我市的体验项目在打造独特文化符号和提升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若不能持续吸引游客,将影响体验经济的长期发展。以体育赛事为例,尽管乐清半程马拉松赛事、雁荡山自行车赛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但与其他县(市、区)类似活动相比,缺乏独特竞争力。而反观诸暨的西施文化节,通过深度挖掘西施文化内涵,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和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再以我市飞拉达攀岩项目为例,曾经一度是“网红”挑战项目,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但是近年来随着永嘉等地推出十二峰飞拉达等类似项目,如何保持我市的独特竞争力也成为一大挑战。
(二)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体验效果打折
1.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体验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体验与满意度。然而,我市部分体验项目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给项目推进推广带来困难。以2024年铁定溜溜春日音乐节为例,李宇春、单依纯、山羊皮等众多明星参演,吸引60多家全国媒体报道,多次登上热搜榜,产生了“破圈”效应,令人十分期待该音乐节能够持续举办。但2024年铁定溜溜秋日音乐节却未能如期举办,主要原因在于原举办场地仅容纳5000人左右,经济规模效应不佳,且受限于我市大荆片区的用地现状,难以获得能容纳2万-3万人的合适建设场地,项目举办收益大打折扣,最终我市只能无奈地看着这大受欢迎的项目移至别地举办。
2.配套服务跟进不足。在一些乡村旅游项目中,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停车位不足、安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较为突出。以乐成街道泥垟村顽酷星球天空城项目为例,该项目虽提供丰富游乐设施和体验项目,开业三个月人流量达2万余人。但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成为游客前来体验的一大障碍。且受土地因素制约,停车困难,周边住宿餐饮条件也较差,难以满足游客对舒适度和品质的需求。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上面提及的铁定溜溜春日音乐节项目,在审批环节中,因相关部门项目审批进度缓慢,影响了主办方的售票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收益。
3.配套发展资金不足。我市体验项目在发展资金方面,主要依赖政府有限的扶持和企业自身投入,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导致项目在规模扩张、设施升级和服务优化等方面面临资金瓶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如,一些小型文旅项目因资金不足,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体验项目的品质;一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而滞后,影响了整体旅游环境。相比之下,义乌佛堂古镇等体验项目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吸引社会资本、引入风险投资等,实现了项目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三)区域统筹发展力度不强,行政经验欠缺
1.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辐射效应。我市在体验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全局统筹规划。项目分布较为零散,各自为政,尚未实现有效整合与协同发展。如中雁景区拥有白房子咖啡、房车营地、牡丹园、龙山湖路亚基地、下坭梯田等受群众欢迎的体验项目,但是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缺乏统一的线路规划和宣传推广,游客很难将这些项目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体验行程。这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也降低了我市体验经济的整体吸引力。此外,在乡村体验项目的推进中,属地乡镇街、部门在资源整合、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上也存在明显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与服务功能。如个别乡镇街班子会议甚至未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约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
2.大型活动策划管理经验欠缺。我市一些乡镇街、部门在赛事、演出等大型活动的策划指导、执行监督等环节展现出明显短板。以马旭成、白雪演唱会为例,尽管活动吸引了大量粉丝与市民的广泛关注,但在活动策划与执行中仍暴露出经验匮乏的问题。如:场地布置方面,部门未能有效引导主办方合理利用空间,观众席设置不尽合理;观众服务方面,在入场安检流程、现场秩序维护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上存在疏漏,致使演唱会开场后仍有大量观众滞留于入口,导致观众的体验感下降。再以乐清市半马赛事为例,在赛道优化上不够科学,设计未能充分展现清和公园、盐盆山观景台等乐清的自然美景与城市地标,在赛事直播内容的规划上缺乏创意与深度,未能全面展示城市魅力。
3.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滞后。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一些乡镇街和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如在2024“雁荡山杯”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的筹备与执行过程中,面对台风等极端天气的突然袭击,属地乡镇在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与响应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赛事受到严重干扰。不仅比赛进程受阻,参赛选手的安全也面临严重威胁,同时给主办方、观众乃至整个城市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而前些年柳市村超足球赛曾因缺乏必要的医疗应急准备,导致一名参赛者在突发心脏骤停时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更是凸显了属地乡镇、部门在安全保障机制构建上的严重不足。这不仅影响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更引发了参与者、公众对于体育赛事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刻担忧。
三、几点建议
(一)做好特色文章,提升项目吸引力
1.挖掘出圈项目。深入挖掘乐清地方特色,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逐渐形成“破圈”效应,带动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如:针对“蝤蛑火锅”“黄华鳐鱼”“三鲜面”“芙蓉麦饼”等走红短视频且承载着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可以通过举办美食节、美食赛事等,集中力量进行深度推广与精心打造;以“山海乐清 魅力体验”为主题,整合全市的山海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精心打造探秘类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蕴。
2.引入优质项目。借鉴椒江等地经验,在体育赛事和演唱会方面,积极引进高质量、高吸引力的知名赛事和演出。比如对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按照售票人数给予主办方奖励支持,对高品质文艺演出、文博美术大展、重大体育赛事按照参加的人数给予主办方奖励。对大型营业性演出实行“容缺预审”,推行审批告知承诺机制,并明确受理审批时限。
3.创新社交营销。利用社交营销策略,扩大我市体验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打造乐清“乐来乐好”游乐地图,在S2号线、公交车、酒店免费赠予游客,实现为体验项目引流的效果;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发起与乐清体验经济相关的话题挑战,鼓励游客分享自己的体验,提高话题热度;举办“乐清体验季”等主题营销活动,整合各类体验项目,推出优惠套餐和特色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二)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1.升级体验经济产业链。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在交通方面,加强城市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连接,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建设便捷的换乘枢纽。在住宿方面,引导和支持酒店、民宿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住宿产品,在古村落打造具有乐清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借鉴桐庐荻浦村的发展模式,邀请专业团队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打造特色民宿、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破解乡村服务短板。强化安保、卫生等配套服务的建设和管理。在景区、活动场所等配备充足的安保人员,加强安全巡逻,确保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完善卫生设施,增加垃圾桶数量,加强环境卫生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在乡村旅游项目中,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采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提高停车效率。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3.形成多元参与格局。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体验经济领域,支持本地企业和个人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体验经济发展,不断丰富体验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如:鼓励当地手工艺人开设非遗体验工坊,传承和展示乐清传统技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举办民间文化节、乡村运动会等各类群众参与的体验活动;在铁定溜溜围绕“音乐”为主题,利用民资的力量打造音乐小镇,为日后音乐节的举办创造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统筹引导,提升管理专业性
1.实施“一盘棋”开发策略。制定全市体验经济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加强各体验项目之间的互动与联动,打破孤立发展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如将旅游景区与周边的乡村旅游点、文化场馆、体育赛事场馆等进行有机结合,推出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和体验线路。市级层面发挥引导作用,成立专门的体验经济发展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各部门和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推动体验经济有序、高效发展。
2.实现“一条链”监督管理。针对大型赛事、演唱会等活动,乡镇街、部门要按照相关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提高组织水平,依法做好大型活动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志愿者招募培训,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在项目举办过程中,要实施全程监管,确保活动按照既定方案安全、有序地推进。建立活动评估机制,对活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督促主办方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
3.实行“一级响应”应急管理。在举办户外赛事和活动前,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采取搭建应急避难场所、配备应急救援设备等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游客的安全。将参与“村超”“村K”赛事、安排文化表演、维护村民良好形象等工作纳入平时的宣传内容,倡导文明观赛。通过开展活动组织者培训,明确相关工作人员职责和纪律要求,全力做好现场各进出通道等部位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