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提案工作
重点提案选登:发展特色渔业养殖,守护舌尖上的乐清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4年07月30日】

乐清因海而美、因海而名、因海而兴。乐清湾畔33.1万亩的海涂是贝类养殖的天然海上牧场,这里盛产的蝤蛑、牡蛎、泥蚶等小海鲜以其独特品质闻名省内外,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助推渔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没有一个乐清人能“逃”过这鲜掉眉毛的特色小海鲜,乐清人在异乡浓浓乡情乡愁中流连舌尖上的家乡味道,许多人返乡第一件事就是去尝尝本地小海鲜。但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外拓、海水水质变化等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曾经乐清人引以为傲的小海鲜越来越“小”,保护和发展乐清特色渔业养殖已经刻不容缓。


一、基本情况

乐清湾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十分有利于缢蛏、泥蚶的养殖。海水养殖是乐清渔业生产的主要形态,全市现有海水养殖面积7745公顷,占比95.4%。目前,约有渔业人口28290人,其中传统渔民5769人。2022年乐清渔业生产总产量达82647.8吨,产值16.62亿元,同比增长3.87%;渔民年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1万余元增长至2021年的3.5万元。

(一)浅海养殖。全市浅海养殖面积800公顷,主要采用浅海贝藻类养殖和浅海网箱养殖两种养殖方式。浅海贝藻类养殖主要品种有紫菜、牡蛎;浅海网箱养殖主要有大黄鱼、鲈鱼、黑鲷等品种。浅海贝藻类养殖分布在雁荡、清江、南塘、南岳、蒲岐等乡镇,清江镇拥有“中国牡蛎之乡”金名片。

(二)滩涂养殖。全市滩涂养殖面积5729公顷,主要养殖方式为滩涂底播养殖,又细分贝类养成及贝类中间苗种培育两种。贝类养成养殖品种有彩虹明樱蛤,养殖区域为乐清湾南塘以北的滩涂;贝类苗种中间培育有泥蚶、缢蛏、青蛤等品种,养殖区域为乐清湾南塘以南的滩涂。

(三)围塘养殖。全市围塘养殖面积1216公顷,主要养殖方式为贝、虾、蟹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是百姓餐桌上海产品的主要生产源地。养殖品种有泥蚶、缢蛏、彩虹明樱蛤、青蛤、南美白对虾、青蟹、脊尾白虾等多个品种,其中泥蚶、缢蛏为我市的优势品种,乐清曾获“中国泥蚶之乡”金名牌。围塘养殖区域为雁荡、清江、南塘、翁垟等四个镇街。

(四)贝类苗种培育。乐清是全国滩涂贝类人工苗种最传统的生产培育基地之一,现拥有育苗场60家,主要培育泥蚶、缢蛏、彩虹明樱蛤、青蛤、菲律宾蛤仔、越南白蛤等贝类苗种及南美白对虾苗种,产值超2亿元,主要分布在翁垟街道和南塘镇。此外,我市还是缢蛏中间苗种的主要集散市场,每年销售缢蛏中间苗种400万公斤以上。

(五)淡水养殖。全市淡水养殖面积377公顷,主要为南美白对虾、河蟹及鱼类养殖,养殖产量占比不到5%。

(六)工厂化养殖。全市工厂化养殖规模较少,现有2家海水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3家娃娃鱼养殖,1家澳洲鳕鱼养殖,1家观赏鱼养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空间“断崖缩减”,渔业养殖面临生存困境

一方面,城市岸线不断外拓。近几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蓝湾工程、滨海大道、滨海湿地公园、海洋公园、光伏项目等一批政府重点工程向海洋要地,蒲岐、城东、城南、翁垟等沿海镇街的滩涂、围塘大面积被征收征用。2019年底我市海岸线修测时,27780亩海洋变土地。此外,为储备后备耕地资源,蒲岐镇安塘7600亩围塘滩涂退养,翁垟7000亩、柳市500亩围塘也即将面临退养。据统计,2013年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为9487公顷,短短十年间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减少1742公顷。另一方面,互花米草持续入侵。由于具有极强的侵移能力、繁殖能力及竞争排他性,互花米草迅速抢占地盘,侵占本地生物繁殖与生长的滩地,造成全市滩涂生物多样性减少。尽管2023年已清除1.8万亩,全市目前仍有1.9万亩互花米草存量,且在快速繁殖和扩张。在围填海等人为破坏和外来物种入侵双重“压缩下”,全市渔业产业面临快速萎缩的困境。如本地蝤蠓受养殖面积影响,本地蝤蠓年产量仅850余吨,一般直接进酒店供应,少量进入菜市场且价格居高不下;市民日常在菜市场购买的蝤蠓主要来自于三门、宁海、福建等地,肉质口感不如本地蝤蠓。

(二)生产环境“岌岌可危”,渔业养殖面临信任危机

一方面,受海水水质变化影响。乐清湾夏冬两季分别受台湾海峡洋流和长江沿岸流影响,长江沿岸流相对富营养化。根据2022年乐清湾北部渔业水域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海水渔业区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极易造成藻类在短时间内的疯狂繁殖。随着围填海和大陆岸线不断东移,我市海岸线周围遍布工业企业,部分企业存在偷排污水情况,对养殖水域造成污染。加上乐清湾湾内水交换能力较差,导致营养水平和石油类污染进一步升高。另一方面,受乱用滥用农药影响。尽管我市发布《关于禁止在浅海滩涂养殖中使用农药的通告》,严禁在浅海滩涂养殖中使用三唑磷、敌敌畏、五氯酚钠、氯氰菊酯、吡虫啉等农药。但仍有部分渔民为提高蛏子产量,在滩涂违规使用三唑磷,以杀死、驱赶蛏子在滩涂上的天敌。在农业农村局执法检查中,也有发现个别育苗企业、滩涂养殖户使用抗生素、违禁药物,如2023年在蒲岐、雁荡等乡镇均发现养殖户使用违禁药物提高产量,易造成药物残留于水产品中,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

(三)产业结构“头重脚轻”,渔业养殖面临提质难题

一方面,二产以粗加工为主。我市“捕捞业”完全转变为“养殖业”后,养殖业发达,水产品以传统的鲜活产品批发销售为主,加工业滞后,当前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仅22家。且以粗加工为主,加工层次偏低,产品主要为海鲜冻品、干制品、腌制品、醉制品等。虽然近些年来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规上企业如欧兴水产、华坤渔业、海德力鲨鱼制品,但全市渔业加工还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缺少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且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能力不足,“接二连三”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三产尚处于萌芽期。全市缺乏集交易仓储、跨境贸易、电商交易、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中心,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仍缺乏有效整合,渔业供应链管理、渔业供应链金融和渔业数字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乐清原是浙江乃至全国最早发展休闲渔业的地区之一,在过去十多年里,经历过一段迅猛发展期后停滞不前。当前仅南岳休闲渔业初具规模,西门岛,翁垟等地有零星渔业垂钓,全市休闲渔业发展速度整体较慢,渔业一产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低。

(四)要素资源“捉襟见肘”,渔业养殖面临发展瓶颈

一方面,贝类育苗企业土地要素资源紧缺。受土地制约,全市规模化的工厂化养殖企业仅有5家。贝类育苗主要产业地南塘片的育苗企业均租用村集体土地作为厂房,租期接下来几年将陆续到期,在村集体是否续租意见仍未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基础性投入积极性不高。翁垟片近40家育苗场所在地,现规划为工业用地,是乐清市万亩千亿项目的主战场,急需科学选址,开发新的产业种业园区。另一方面,渔业养殖户老龄化非常严重。由于海水养殖业的风险性大和工作强度高,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个行业。全市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50-60岁,而5769位传统渔民平均年龄则达到70岁,是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最大的群体。老龄化直接导致传统渔民这个群体技术更新提升慢,以师傅经验为主,造成苗种场育种技术不成熟,苗种生产不稳定,出苗量少,成活率低,如某企业养殖白对虾时,虾苗密度没有控制好,虾苗一直处在只吃不长状态,外加天气和水温等方面的影响,虾苗的存活率较低;另外,一些养殖对象经过累代养殖、近亲繁殖、品种混杂,甚至被迫乱用抗生素,导致养殖性能严重衰退,生长减缓,抗逆性减弱。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使用海域,拓展渔业养殖新空间

开展养殖海域整体论证,按照“突出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修编养殖用海规划。规划部门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同农业部门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精确定位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科学分配养殖海域,细化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的区域分布,严控近岸海域养殖密度。学习苍南县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在红树林种植区周围设置大型生态养殖区,实现红树林和渔业养殖共生共存。探索实行海域出让确权,通过招拍挂出让养殖海域,依法办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手续。逐步引导养殖用海由近岸向近海、远海转移,促进集约节约用海,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清除我市互花米草,并进一步加强管护和生态修复,防止二次入侵。

(二)强化质量监管,构建渔业养殖新体系

构建全方位监测检测体系,分析跟踪乐清市滩涂养殖、围塘养殖以及浅海养殖等使用违禁药物的原因及后续影响,定期定点对生物样、水样、泥样的药物成分规律跟踪评价。农业部门加强滩涂贝类(缢蛏、泥蚶、青蛤、彩虹明樱蛤)、大黄鱼、中华花鲈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湖雾、大荆、雁荡、清江、南塘等重点区域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力度。完善属地乡镇(街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制度,探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温州市智能云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相结合的体系建设。农业、市场监管部门优化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市场流通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对市场反馈的地产不合格产品,及时做好溯源查处工作。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实施规模主体养殖尾水零直排。加快发展工厂化循环水新型养殖模式,不断拓展以浅海贝藻养殖为载体的海洋碳汇渔业,实现水产养殖绿色低碳发展。

(三)深化产业融合,升维渔业养殖新能级

推进海产品保鲜、加工环节向海上一线前移,实现捕捞-保鲜-加工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水产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模式。与高校合作突破海产品向保健品精深加工,提升海产品附加值。打造水产品加工行业知名品牌,扩大欧兴等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努力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再向“卖品牌”转变,带动全市特色水产品加工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培育创意渔业和体验渔业等新业态。将休闲渔业纳入乐清文旅的官方板块,统筹市域内的旅游景点,特别是与雁荡山等景点合作,共享游客引流端口。在南岳、蒲岐建设集筏式及网箱养殖、海域观光、采捕、垂钓为一体的海上观光体验基地,打造具有“海景、海味、海情、海韵”特色的乐清海洋休闲渔业。

(四)夯实要素基础,激活渔业养殖新潜力

充分保障渔业育苗企业用地,允许沿海村庄将渔业厂房、仓储纳入村庄规划。积极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提高渔业企业招拍挂后向村集体返还出让金比例。综合考虑土地配置、海淡水水源、道路交通、水电基础设施等因素,翁垟街道和有关部门尽快完成贝类育苗产业园区选址,并将翁垟退养区作为重点选址区域进行研究。加快培育“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和实用人才,在乐清湾贝类滩涂养殖已趋于饱和的现状下,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实现高质量滩涂养殖。加强乐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与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大贝类育苗种子核心技术的攻关力量,推进乐清湾泥蚶种质鉴定与基因库的建设。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