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书记委员面对面协商: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4年07月23日】

新能源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光伏、风电、储能、氢能、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方面培育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跑道上跑出了“乐清速度”。2023年,乐清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622.57亿元,占温州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的41.19%,稳居首位。

但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破题攻坚、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是塑造乐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必答题”。

为此,市政协组建了专题调研组,对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7月18日,举行“请你来协商·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书记委员面对面”活动,委员现场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拓展基础产业发展路径 

委员余旭丹:我市现有的表面处理行业与新能源产业的高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调研发现,我市的表面处理企业工艺相对落后,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需求,企业往往需将产品运至宁波、深圳等地进行表面处理。压铸方面,我市几乎没有这类企业,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铸件产品基本来自外地。热处理方面,我市多数相关企业规模小、产值低、供地难,难以发展壮大。

请问市生态环境局、经信局、乐清经开区管委会,如何有效提升我市表面处理行业,以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压铸、热处理这些基础产业,如何布局,弥补产业链缺失环节?

乐清市生态环境局:乐清环保产业园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基本上也能够满足新能源产业电镀高品质要求。新能源企业有需求,可以与园区内企业合作。对于喷塑类加工需求,建议与现有企业协商合作。压铸热处理行业目前审批无特别限制,选址合理且通过环评即可。

乐清经开区管委会:鼓励企业与乐清环保产业园现有电镀企业合作投建生产线,也可租赁园区内闲置厂房建设高端表面处理生产线,还可收并购园区现有企业股权。引导环保产业园区现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工艺水平,满足高端需求。可考虑异地设厂。

市经信局:经技术改造,我市电镀工艺有较大提升,基本能满足新能源产业的电镀需求。接下去要加强行业联动,尤其是加强新能源产业联盟和电镀行业协会的交流;努力争取上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支持;争取电力跟水务部门对环保园区的政策扶持。


破解工商业用户侧储能发展困境

委员陈宇强:今年2月,市发改局、住建局、供电局联合出台了《乐清市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管理流程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我市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管理。调研时,企业反映在使用和生产用户侧储能设备时存在一些问题。

请问市发改局、住建局、供电局,针对用户侧储能设备使用和生产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市发改局:电化学储能方面我市起步较早,指导意见里面的标准是很明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当中,企业不熟悉储能项目验收流程、审批的流程,导致反复提交材料,造成一些储能项目没有及时并网。为此,已建议电力部门研究完善流程,尤其是加快线上模块开发,方便企业申报,提升并网效率。建议储能调试,企业先跟供电部门进行申请,备案通过后可调试

市住建局:我市已明确了500千瓦以下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在设计、施工图审查和验收等方面相关问题的处理。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储能站拆除的问题,已对他们提出了整改意见,按要求设置防火墙后,可进行竣工验收。

市供电局:企业储能并网申请时,会履行一次性告知相关流程;储能调试环节上,委托具备储能检测检验资质的机构,去做相应的试验和并网检测。随着储能的发展,技术指导方面的规章制度慢慢在完善。


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 

委员虞娇蓉:我市招商的精准度、力度、政策等,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招引到与产业链相关的关键性企业还比较少。请问市投促中心,目前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招商重点是什么?下一步有何计划和举措?

市投促中心:招引重点依托本地龙头企业,招引适用于新能源产业的智能电器产品,快速实现“电气电子”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招引光伏、风电、储能、氢能、充电桩等五大领域中附加值高、技术领先的产品。招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招引能源智能管理相关产品。下一步,将继续引进来走出去齐头并进。持续推进服务与招引兼顾的“以商引商”。


促进电子连接器产业发展

委员徐晓南:电子连接器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其中高压连接器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血管”。我市电子连接器行业发展良好,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电子连接器行业将更多地向高压、大电流、软连接方向发展。当前,我市也有一些企业在这个赛道占据了一席之地,但生产高压连接器的企业还较少。

请问市经信局,如何抓住机遇,引导和支持我市电子连接器行业发展壮大、走向高端?请问市市场监管局,对我市在高压连接器生产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如何引导和支持其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市经信局:推动电子连接器行业发展,市经信局主要做以下工作:做好电子连接器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加大电子连接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电子连接器重大项目建设攻关。争取通过三年努力,我市电子连接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市市场监管局:近几年,为增强我市高压连接器生产企业市场话语权,提高市场份额,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并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以标准促质量提升。优化交流平台与信息共享。强化技术辅导与协作联动。深化人才培养与智囊建设。优化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强化执行监督与成效评估。


发挥新能源产业联盟作用

委员薛乐:我市新能源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为避免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等情况的发生,请问市新能源产业联盟,作为新能源产业的行业协会,如何引导行业内企业持续、健康、协同发展?在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拓展新市场等方面,下一步有何具体举措?

市新能源产业联盟:市新能源产业联盟涵盖了光伏、风能、氢能、电力、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

该联盟主要提供学习、连接和推广平台,分享最新科技成果和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沿知识,组织会员企业考察交流新能源发展新形势,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加强“政产学研用”融合,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拓国际市场等。


推动智能微电网建设  

委员王楚:微电网将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有机结合,是未来电力行业的热点之一。目前,我市一些企业也在探索建设微电网,但遇到了是否可以“隔墙送电”等技术规范、政策体系问题。

请问市发改局、经信局、供电局,在微电网建设的项目规划、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技术规范等方面,有何具体打算?

市发改局:2023年我市推出新能源规划,明确在光伏、风能和电化学储能、氢能四种产业链基础上,发展发、储、配、输、送、用一体化综合能源管理。微电网建设是综合能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抓示范牵引,推动培育新业态;重点发展综合能源管理的装备制造业;打造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市经信局:市经信局推动智能微电网的发展主抓以下三方面:开发新产品包括新能源配套产品和智能配电设备等;聚焦技术创新平台,发挥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西交大雁荡山电气研究院等作用,探讨成立微电网技术研发中心,促进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新改造,鼓励企业支持绿色化改造的投入。

市供电局:随着光伏、充电桩、储能,以及分布式风能的发展,市供电局将根据政策导向进行积极的响应,后期会和发改等部门一起研究制定针对乐清能源产业特色的微电网发展的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新能源产品走出去 

委员程柏元:2023年乐清市实现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622.57亿元,占温州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的41.19%,位居温州首位。而2023年乐清外贸出口总额294.81亿元,仅占温州12.6%,排在龙湾、鹿城、瑞安之后,其中新能源出口占比较低。制约新能源产品走出去的原因,除了产品本身质量以外,对外的宣传、营销以及品牌的打造等都有所欠缺。请问市商务局,为促进新能源产品走出去,有哪些具体的创新举措?

市商务局:利用广交会支持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积极改变出口产品结构,突出了新能源企业参加广交会的参展资源倾斜;积极谋划新能源企业品牌出海,计划与国外浙江商会合作,共同打造乐清新能源产品品牌出海;政府积极为企业对接国外商会、侨商会以及国外政府部门,帮助他们了解国际市场,帮助他们对接合作资源;对接知名大学援外学生参观,两年来,共有十几个国家的70余名援外学生来到乐清,积极向他们展示乐清的传统产品和新能源产品,让他们了解乐清,为日后合作打下基础。


深度结合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  

委员丁加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工商业储能快速发展,电力传送和转换向直流高压、大电流和软连接方向发展,同时导电体的绝缘材料向耐高压、高散热和耐氧化方向发展。乐清作为电力输配电设备生产基地,部分企业已在转型,设计和生产适合新能源的输配电配件,少数企业在铜改铝、铜箔软连接等方面的研发生产已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浸塑绝缘等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从前期调研情况看,企业研发重点还是在工艺改进方面,对复合材料研究较少,同时我市涉及新型材料的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也不多。

请问市发改局、经信局,新能源和新材料方面如何实现深度结合?鉴于我市连接器产业发展较好,是否可以选择以连接器为突破口?请问市科技局,在材料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上如何实现突破?

市发改局:新材料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可以通过电化学储能上下游产业发展来实现,像正泰已经在新材料的研发创新上有了一定成果。我市的连接器产业较为发达,这些产品可以在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未来可以连接器产业为突破口,加强原材料研发,市发改局会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制定,加强扶持力度,大力推进融合发展。

市经信局:新能源和新材料是鱼和水的共生关系。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可以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新能源的商业化应用也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从经信部门的职能出发,对推进新能源和汽车的产业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工作:推动新型材料的研发;推动集成化和模块化的设计;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下一步要发挥新能源产业联盟、企业产业联盟的联动作用,搭建合作平台,一起开展考察学习,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企业材料产业的协同发展。

市科技局:新能源和新材料是省315科创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1+4+N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两大关键产业,一直是我们重点支持方向。无论是在创新平台布局、创新主体培育、研发机构建设、技术攻关项目立项等各项工作均向这两个产业倾斜。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鼓励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有权威影响的高校,在乐清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布局概念验证中心,遴选引导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在乐清转化。


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委员卢岳友: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近几年乐清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还未从“盆景”形成“风景”,在产业政策制定方面,专门针对新能源产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很少。除了资金补助方面,我市“数据得地”试点、土地要素和金融支持等方面也无具体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请问市发改局、经信局、资规局,为更好推动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方面是否可以给予更大的力度?

市发改局:乐清市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出台了众多政策,对加强绿色产业发展、零碳工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资金上的扶持。在服务方面,则更重视在政府层、行业层和企业侧三侧的创新,同时进行科技赋能、行业治理、避免同质化竞争等方面的完善,从而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市经信局: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涉及经信领域主要有三个方面,但由于新能源赛道中新兴产业较多,产值增长一下子没有那么快,需要一定的积累,当前的一些扶持政策还不太适用。市经信局会持续关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政策的扶持。

市资规局:当前市资规局在新能源发展政策支持方面有四大红利,接下去要如何发展新能源产业,资规部门认为要从排摸家底、编制相应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方面来开展。通过四大红利和三大措施,相信将对乐清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动电力电子产业发展

委员王钧: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产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在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我市的电气产品在电网、传统发电、工业、轨道交通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在电力电子领域仍存在研发能力不足、产业生态薄弱等问题。请问市发改局、经信局,下一步对我市电力电子产业发展有什么具体计划或措施?市科技局对电力电子产品及其他新能源产品的检测认证,如何有效发挥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等平台的作用?

市发改局: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市发改局要摸清我市产业链的基本状况,产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工作举措;加强龙头企业的运营,通过做大龙头企业来构建带动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来乐,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的转化,助力电力电子企业的发展,向新能源产业融合。

市经信局:市经信部门重点抓以下工作:大力培育和引进大功率电子元器件的企业和项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进企业的高效运输,引进高校专家教授,帮助攻关企业技术转化与关键技术;提供企业的培育要素保障,积极引导政府基金参与进去,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市科技局: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是市政府和工信部电子五所共建的实验室,规划有电子电力、新能源等产业相关的6大检测服务中心。凭借实验室的专业检测能力及电子五所深厚的检测认证底蕴,可以提供全面技术服务,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加速技术研发应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电子电力及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加强异地资源的协同

委员周扬达建议:我市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要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资源协同。加强产业链协作。乐清的新能源产业与周边县市的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相关产业形成互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技术创新与共享。通过与周边县市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整个区域的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在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协作配套、资源合作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如在海经区专门建设一个新能源产业园,与乐清的新能源产业相配套,可引进相关乐清企业入驻产业园;再如洞头区有M3用地,建议加强合作,引导相关企业前往建设氢能应用基地、高端电镀园区等。


提高企业风险规避意识

市发改局蔡蕙建议:因新能源产业技术革新快,行业内卷也较为严重,光伏、储能等均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企业在进入相关赛道时要慎重选择,做好风险规避工作。特别是近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严重,进入大洗牌阶段,我市相关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在发展业务时,应特别注意规避风险。加强市场调研与预警。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了解新能源市场的整体趋势和潜在风险。对目标客户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战略规划等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评估其经营风险。发展多元化客户群。不要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积极开发多元化的客户群,包括国内外不同品牌、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拓展产品线,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产品通用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技术壁垒。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