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清水,是每个乐清人的期盼。做好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乐清持续开展城市污水治理,努力解决基础设施短板,有力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但同时在污水项目建设、管网运维调度、工业园区源头管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依然任重道远。 5月30日,乐清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城市污水治理大家谈”活动,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成果与切身体会提问发言,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讨论。与会的部门负责人也对这些问题建议一一作出回应,助推全市污水治理取得实质性成效。 
加快项目推进 提高处理能力 委员李雷:在调研中发现,2023年全市平均供水量为30-34万吨/日,产生污水量为25-28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平均处理量约为23.6万吨/日。部分区域污水管网处于高水位、超负荷运行状态。随着乐清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将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出现了污水直排、漏排、溢流等现象。请问市住建局,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内,计划新建或扩建哪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规模和预期效益如何?哪些是当前需要优先启动的项目? 市住建局:在乐清市5年公用事业建设项目清单里,共谋划了26个项目,包括在建和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5处,新改建污水收集设施19处。其中水厂及污水厂建设项目5个,管网建设项目14个,泵站改造项目4个和其他项目3个,这些项目的建成,能解决乐清部分污水管网长期超负荷运行的问题,逐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重点项目如翁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和清洁排放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8月完工。该项目建成后,日处理量由现在的6万吨/日提高到12万吨/日;虹桥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8月完工,建成后,新增日处理1.5万吨/日;虹南净水厂一期建设工程已完成规划调整,力争年内开工,建成后可有效缓解虹桥片区污水处理压力,并实现虹桥和市区两个片区互联互通和应急处置;清江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现已进入用海报批程序,建成后能够有效缓解清江片区污水处理压力;雁荡污水处理厂将根据片区实际需求再组织实施建设,建成后能就近处理雁荡片区污水,并实现与大荆污水处理厂的互联互通。 今年优先启动的项目有10个:虹南净水厂污水总管工程、天成泵站及出水压力管工程、虹3#泵站及出水压力过河管扩建改造工程、输3#泵站扩容改造工程、翁垟污水处理厂进水总泵站扩容改造工程、翁3#泵站至翁垟污水处理厂主管工程、中心区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含滨海新区)、雁荡泵站至大荆污水厂管网改造工程、大荆小花坛和谷岙污水管网工程、蒲岐镇中片查漏补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 委员郑风雷追问:以上项目都很重要紧迫,为确保优先启动的项目工程顺利推进,在资金保障方面是如何安排的? 市财政局:对于新开工建设项目,我们计划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特许经营权项目投资人,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同时,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上级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以及省级8+4政策等相关资金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管网运维调度 提升互联互通 委员程遥:当前,乐清污水处理存在区域性划分明显,应急调度能力较差的问题。全市共有5座污水处理厂,除大荆污水处理厂未能满负荷运行,磐石污水处理厂基本能满足外,虹桥污水处理厂、翁垟污水处理厂等处理能力均不能满足服务区域范围的污水处理量,且几处邻近的污水厂未建立互联互通,无法在应急条件下进行调度处理。随着零直排工程的完工、零直排区的建设完成,将会发生管网负荷过高导致的污水满溢、倒灌现象。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如何优化终端调度管网的布局,实现全市污水处理“一张网”,以提高全市污水处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目前乐清在污水管网“一张网”建设过程中,确实几大污水厂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其中虹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下降,是因为污水长年进入该厂后有淤泥沉淀造成,目前水务集团已在开展清淤工作,提升扩容工程也在施工中,建成后该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将提质增效。 此外,加上今年虹桥3#泵站至市区的双向流通管网建设,建成后能实现虹桥污水处理厂、虹南污水处理厂、翁垟污水处理厂之间的互联互通;翁垟3#泵站至翁垟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建设,建成后翁垟片区污水将就近纳入翁垟污水处理厂,提高翁垟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以及虹南净水厂将开工,该项目一旦建成,将打通各大污水厂之间的全部“动脉”,实现全市互联互通。总之,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全市污水处理的灵活性和效率。
加强源头管理 破解污水直排 委员郑逸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在工业园区污水源头管理存在较大问题,污染源直排、偷排、倾倒等现象时常出现,屡禁不止。如慎海工业园区氨氮指标经常在80mg/L以上(纳管标准为45mg/L)。此外,在对工业园区企业抽检中发现,管道井内经常漂浮大量机油。高浓度的废水污染物进入市政管道,不仅会造成管道堵塞,污水溢流,还大大增加了运维难度及成本,严重时会导致污水处理厂瘫痪停运。请问市生态环境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如何加强有关园区污水源头管控? 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的污水源头管控,一直是我们生态环境局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从涉水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日常巡查监管、专项执法检查、智能远程监控和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力开展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管理工作。如对涉水企业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并在“浙政钉”掌上执法同步录入,全程留痕,及时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工业污水达标后排放市政管网。对全市32家重点监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166家涉气企业安装用电工况监控等,对企业排污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此外,抓好工业园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同时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确保雨污全分流。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于污水管网源头主要指标超标问题,已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分析和采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引起:工业企业在厂房清洗时,流出来的水汇入管网后,造成进水污染浓度偏高。农贸市场和养殖企业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进入管网,造成污水浓度升高,从而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作为监管部门,接下来将对这三个主要污染源头加大执法力度,并对每个企业的周边管网进行数据采集、水样采集,通过精准执法,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项目提升扩容 实现提质增效 委员王贤庄:虹桥污水处理厂目前采用生态组合塘处理工艺,该工艺未设计排泥系统,仅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经十余年运行,虹桥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底部产生淤泥近10万立方米,再加上可能存在着工业废水的偷排漏排,严重影响该厂处理能力。若长期不排泥,有效容积降低,还有可能导致生物处理系统性能下降甚至系统瘫痪。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这个问题,有无技改、扩容等计划,进展如何?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目前虹桥片区的管网存在高水位运行的情况,对此,在虹桥污水处理厂的清淤技改项目上,尽最大能力抢工期、抢时间,目前正在快速推进,效果也非常明显,已经将处理能力从原来最低每日5万多吨增长到约每日7万吨,按照计划到8月底完工后,可以达到每日8万吨。另外,该厂的提升扩容项目已在施工中,等完工后,处理能力预计可以达到每日9.5万吨,将有效缓解虹桥片区的污水处理压力。
严查野蛮施工 偷排无处遁形 委员倪烨梓:由于污水管网埋在城市地下,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导致常因一些项目野蛮施工而被严重破坏。如2022年,S2施工打桩期间,大量建筑泥浆进入管网,严重堵塞污水管网,对处理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翁垟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从每日6万吨下降至每日2.3万吨。按照相关规定,因施工损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开具相应罚单,并对责任方进行处罚追责。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住建局,如何加强地下排污管网沿线的项目施工管理,如何实施对野蛮施工破坏管网行为的处罚,避免地下排污管网遭到破坏?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前几年因野蛮施工造成污水管网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我局和乐清水务集团成立了市公用联合执法办公室,对侵害公共涉水安全的违法行为加大了执法力度。通过全链条、全闭环式管理,如今只要运载泥浆、渣土的车辆从建筑工地开出来,无论是中途运输还是末端处置,可以全程电子监控,车辆的路线轨迹及运载量一清二楚,从而在源头上杜绝非法运输人员的偷排行为。此外,乐清水务集团作为运维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也加大了巡查力度,一旦发现野蛮施工问题,会第一时间联系执法和建设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叫停施工,并立即排查,要求整改。 市住建局:为避免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网,加强地下管线沿线项目施工管理,我局将督促做好以下几点: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前,要向当地市政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地下管网分布情况,包括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线资料,同时要提供给施工单位,并保证资料真实、准确和完整;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尽量避开有管线附近的开挖施工作业;施工单位要根据有关资料做好专项施工方案,跟具体的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并指定专人做好旁站工作,落实保护管网措施,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方案修正,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加大监督处罚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施工单位未采取安全措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做好宣传,提高违法施工的成本和全社会的关注度。
“六小”行业乱排 强化源头管控 委员赵鹭娜:调研发现,全市登记在册的食品小作坊有752家,小食杂店11734家,小餐饮店9149家,其中,办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只有4000余家,大量餐饮经营性场所仍游离于监管之外,未设置隔油池、油水分离器等完善的餐饮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拦截废水中大部分的垃圾和油脂,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请问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下阶段如何全力推进整治“六小行业”(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小歌舞厅、小旅店)的排污乱象?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2023年修正的《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市市场监管局在对“六小”行业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时,会告知餐厨垃圾产生的单位要将餐厨垃圾单独投放,交由收运企业统一收运,并依法查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具体做法是:进一步落实“申请前告知”,全市有9000多家小餐饮店,目前只有4000多家领取了这个排污许可证,办证量不到一半,因此,我们要做好前端告知工作,让这些小餐饮店在开业前,就要向市综合执法部门申请排污许可。其次,配合属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六小”行业排污问题联合检查。围绕餐饮服务、食品流通环节,监督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依法查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作食品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六小行业的污水问题,是城镇污水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办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数量不到总量的50%,尤其是一些开在小巷或农村里小餐饮店,隔油池建设不规范,甚至出现污水乱排现象。下一步,加强对“六小”行业在隔油池建设、油水分离及沉淀过滤等截污设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开展摸排整治,要求做好清掏清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六小”行业排污证、排水证办理的宣传力度,对一些严重堵塞管网、乱倒乱排现象,将加大立案查处力度。
排水管道瘫痪 纳入管网改造 委员杜翠萍:滨海新区属于乐清重要的区块,但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区域尤其是海上明月、党校周边的污水管网由于未及时移交,和地质沉降等因素影响,造成管网处于瘫痪状态。尤其是下雨天时,污水外溢,气味难闻,严重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每次出现污水外泄问题,都是水务人员进行应急抽污,2023年全年共计百余次作业,平均每周2次,不仅使附近居民意见很大,更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请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滨海新区的排污管网瘫痪问题,下一步将怎样整改?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滨海新区部分区域的污水管网因未及时移交、地质沉降等多种原因,确实出现无法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正常使用的问题。目前,采用临时保障措施,安排运维人员加强日常运维和疏通,全力以赴确保片区的污水设施运维平稳,保障附近居民正常生活。在乐清5年公用事业建设项目清单里,今年动工的10个污水项目中,中心区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施工中,会将海上明月小区及周边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本工程一并实施改造,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保障运维资金 助推污水治理 委员周丕茂:目前乐清的污水管网、污水厂(除翁垟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已委托给乐清水务集团,已陆续接收运维管网约4020公里(含雨水管600公里)。据乐清市一张网GIS初步测算,乐清全市污水管网共约6400公里,该集团还将陆续接收全市剩余的污水管网运维工作。调研发现,由于市政府财政资金拨付不到位,使得乐清水务正常的污水运维和终端处理工作无法开展。针对这个问题,请问市财政局下一步资金将如何予以保障? 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全力支持水务集团污水处理运维资金保障,三年来累计投入用于污水处理运维运转40554万元。下一步在资金保障方面,尽力保障水务正常运维。统筹财力,每月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水务运维经费结算,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关注水务运维的实际需求,根据工作进展和预算执行情况,科学调整资金安排,确保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重点关注资金缺口情况。针对资金缺口部分,将深入分析,明确资金缺口的规模、原因以及影响。待财力缓和,再根据资金状况和优先级,合理制定支付计划,分批支付;全面做好挖潜增收工作。聚焦挖掘财源潜力,全面赋能收入增长,大力推动资产有效盘活,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转移资金、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聚力防范化解风险,开源节流,全力防范债务风险,积极做好财政保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