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守好“海鲜之家” “串”起特色之路 乐清特色渔业养殖如何保护和发展?政协晒务实之言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4年05月20日】


每年的三四月是滩涂贝类培苗收获和销售的好时节,最近这段时间,乐清的养殖户正忙着投放青蛤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乐清湾的滩涂是贝类养殖的天然牧场,是浙江省蛏、蚶、牡蛎三大贝类的养殖基地和苗种基地,乐清有“中国泥蚶之乡”“中国牡蛎之乡”美誉。

但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外拓、海水水质变化等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逐渐枯竭,曾经乐清人引以为傲的小海鲜越来越少了。日前,市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为保护和发展乐清特色渔业养殖提出相关性建议。

海鲜越来越“少”

乐清湾水质肥沃,这里盛产的蝤蛑、牡蛎、泥蚶等小海鲜以其独特品质闻名省内外,这些鲜美的小海鲜不仅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也助推渔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近几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蓝湾工程、滨海大道、滨海湿地公园、海洋公园、光伏项目等一批政府重点工程向海洋要地,蒲岐、城东、城南、翁垟等沿海镇街的滩涂、围塘大面积被征收征用。据统计,2013年,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为9487公顷,到2023年,短短十年间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减少了1700多公顷。

另外,具有极强的侵移能力、繁殖能力及竞争排他性的互花米草强势入侵,造成全市滩涂生物多样性减少。在围填海等人为破坏和外来物种入侵双重“压缩”下,全市渔业产业面临快速萎缩的困境。

随着围填海和大陆岸线不断东移,乐清海岸线周围分布着工业企业,部分企业存在偷排污水情况,加上乐清湾湾内水交换能力较差,对养殖水域造成一定污染。

尽管乐清市发布了《关于禁止在浅海滩涂养殖中使用农药的通告》,严禁在浅海滩涂养殖中使用三唑磷、敌敌畏、五氯酚钠、氯氰菊酯、吡虫啉等农药。但在农业部门的执法检查中,发现仍有个别渔民、育苗企业、滩涂养殖户存在违规操作。

随着乐清湾养殖空间“断崖式缩减”,生产环境变化等问题不断出现,渔业养殖面临着生存困境。

发展越来越“慢”

在网上搜索“乐清出海打渔”等关键字,跳出来的信息比较单一,显示的基本是从南岳码头出发的休闲渔业项目。“乐清原是浙江乃至全国最早发展休闲渔业的地区之一,在过去十多年里,经历过一段迅猛发展期后停滞不前,作为三产的全市休闲渔业发展速度整体较慢。”委员们介绍,乐清渔业一产与二三产融合程度低,产业结构的“头重脚轻”,渔业养殖面临提质难题。

如二产方面,水产品以传统的鲜活产品批发销售为主,加工业滞后,产品主要为海鲜冻品、干制品、腌制品、醉制品等。且全市渔业加工还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缺少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且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能力不足,“接二连三”效应不明显。在三产方面,全市缺乏集交易仓储、跨境贸易、电商交易、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中心,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仍缺乏有效整合,渔业供应链管理、渔业供应链金融和渔业数字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此外,受土地要素资源紧缺影响,全市规模化的工厂化养殖企业数量很少,未来发展也很受制约。如贝类育苗主要产业地南塘片的育苗企业均租用村集体土地作为厂房,租期接下来几年将陆续到期,在村集体是否续租意见仍未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基础性投入积极性不高。委员们对渔业养殖户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全市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50-60岁,而5700多名传统渔民平均年龄更是达到70岁,是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最大的群体。这与海水养殖业的风险性大和工作强度高有关,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个行业。老龄化直接导致传统渔民这个群体技术更新提升慢,以师傅经验为主,造成苗种场育种技术不成熟,苗种生产不稳定,出苗量少,成活率低;一些养殖对象经过累代养殖、近亲繁殖、品种混杂,甚至被迫乱用抗生素,导致养殖性能严重衰退,生长减缓,抗逆性减弱。

委员建议

●拓展渔业养殖新空间

委员李律瀚:开展养殖海域整体论证,按照“突出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修编养殖用海规划。规划部门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协同农业部门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精确定位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科学分配养殖海域,细化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的区域分布,严控近岸海域养殖密度。委员王养微:学习苍南县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模式,实现红树林和渔业养殖共生共存。探索实行海域出让确权,通过招拍挂出让养殖海域,依法办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手续。逐步引导养殖用海由近岸向近海、远海转移,促进集约节约用海,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清除互花米草,并进一步加强管护和生态修复,防止二次入侵。

●构建渔业养殖新体系

委员彭云化:构建全方位监测检测体系,分析跟踪乐清市滩涂养殖、围塘养殖以及浅海养殖等使用违禁药物的原因及后续影响,定期定点对生物样、水样、泥样的药物成分规律跟踪评价。农业部门加强对滩涂贝类、大黄鱼、中华花鲈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重点区域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力度。委员谢作友:完善属地乡镇(街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制度,探索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温州市智能云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相结合的体系建设。农业、市场监管部门优化信息共享,做好溯源查处工作。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养殖,实施规模主体养殖尾水零直排。加快发展工厂化循环水新型养殖模式,不断拓展以浅海贝藻养殖为载体的海洋碳汇渔业,实现水产养殖绿色低碳发展。

●提升渔业养殖新能级

委员王则武:推进海产品保鲜、加工环节向海上一线前移,实现捕捞-保鲜-加工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水产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模式。与高校合作突破海产品向保健品精深加工,提升海产品附加值。打造水产品加工行业知名品牌,扩大欧兴等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努力实现从“卖原料”转向“卖产品”,再向“卖品牌”转变,带动全市特色水产品加工优化升级。委员张志双: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培育创意渔业和体验渔业等新业态。将休闲渔业纳入乐清文旅的官方板块,统筹市域内的旅游景点,特别是与雁荡山等景点合作,共享游客引流端口。在南岳、蒲岐建设集筏式及网箱养殖、海域观光、采捕、垂钓为一体的海上观光体验基地,打造具有“海景、海味、海情、海韵”特色的乐清海洋休闲渔业,如打造城市记忆博物馆、里院(小型主题)展览馆等,在古建筑里展示文化资源、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将建筑文化与商业业态相结合,展示老建筑独有的文化魅力。引入非遗馆分馆,让非遗“活”起来,让人们可以沉浸式地体验非遗文化如乐清细纹刻纸、蓝夹缬等。做好宣传文章,可以将老城的宣传资料制作成微电影或者短视频,在新城区大型LED屏、S2线等多平台播放,讲好乐清老城故事。

●挖掘渔业养殖新潜力

委员陈晓玲:充分保障渔业育苗企业用地,允许沿海村庄将渔业厂房、仓储纳入村庄规划。积极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提高渔业企业招拍挂后向村集体返还出让金比例。综合考虑土地配置、海淡水水源、道路交通、水电基础设施等因素,翁垟街道和有关部门尽快完成贝类育苗产业园区选址,并将翁垟退养区作为重点选址区域进行研究。  

委员高银淼:加快培育“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和实用人才,在乐清湾贝类滩涂养殖已趋于饱和的现状下,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实现高质量滩涂养殖。加强乐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与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大贝类育苗种子核心技术的攻关力量,推进乐清湾泥蚶种质鉴定与基因库的建设。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