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浙江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公布第一批省级示范“共富工坊”名单,乐清市“老花镜”巾帼共富工坊上榜。近几年来,按照省市部署,乐清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及时出台实施方案。截至目前,乐清已通过“共富工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超3000人,人均年收入近3.5万元,助力集体经济创收超1200万元,实现村社、企业、群众“三赢共富”。
近日,市政协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围绕共富工坊系列提案,开展现场办理协商活动。委员们把脉“共富工坊”运维现状,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富裕新动力”,共建具有乐清辨识度的和美乡村。
多种模式探索“共富经”
“老花镜”巾帼共富工坊位于淡溪镇陈坦村,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常住人口887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422人。2022年4月,陈坦村建成“共富工坊”,吸收80余名村民从事来料加工,因大部分是60岁以上妇女,工作时需佩戴老花镜,故名“老花镜”共富工坊。近两年来,在当地离退休干部和陈坦村的共同努力下,工坊日加工产品约10万件,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0余万元,村民人均月增收2500元至4000元。
乐清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发展条件制约,山区区域位置边缘、就业机会少,闲置劳动力年龄较大、素质不高。如何通过村企合作,同走共富路?乐清市把发展“共富工坊”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发挥党建联建作用,深挖资源、因村制宜,创新红色结对帮富共同体等模式,推进“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产业赋能式、品牌带动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等六种模式共富工坊的建设,最大程度满足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需求。
“共富路径”推进仍需完善
共富工坊激发了乡村发展新活力,也带动了山老区群众增收致富,但委员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也了解到部分共富工坊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一些发展的困惑和面临的难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共富工坊并不适应乐清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推行。”委员介绍,如当前乐清汽车电子的产品合格率要求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山区的加工能力和品控条件无法达到万分之四以内的质量要求和管控范围,只适合“体积小、加工难度小、合格率要求不严”的产品。一家电子公司在参与共富工坊建设中,曾发生过40万只产品中有近一半不合格的案例,最终该公司不得不暂时中止了合作。究其原因是这款产品工艺复杂、要求高,而共富工坊的员工的技术和能力目前还无法胜任。
在调研中发现,共富工坊的打造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上都需要在前期投入相当大的成本和精力。因此,共富工坊的建设和运营模式都要从长远的可持续角度出发,需要以企业和村民利益一致的前提为基础。委员们介绍,如乐清某企业在山区建立的共富工坊,是在确定委外加工可以盈利的前提下,才推行自身共富车间的打造,通过严格筛选合适的村民加入员工团队,强化共富车间的纪律和效益,前后软硬件投入几十万元进行加工场地的改善,并且安排公司生产和品质人员长期驻守在共富车间按企业标准规范化管理开展工作,确保在公司和村民之间能够找到盈利点的平衡,让共富工坊能够健康地运营下去。在调研中,委员们也发现个别共富车间的打造,没有真正地把长期互利共赢的思路放到共富模式的建设中,导致运营出现了困难。
此外,还有一些共富工坊在招工过程中设置了人为的“壁垒”,限制了村周边群众获得合理的就业机会。如乐清某电子企业在大荆镇建立的共富车间,被村里要求只能招收该村的村民作为车间员工,不允许接收周边村庄过来的应聘者,导致该公司共富车间的员工选择权大打折扣,同时也带来了员工抱团不服管理和指挥的后果。这些共富工坊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委员建议
●摸排底盘 建好共富“数据库”
委员郑伟:摸清乐清山老区和落后村镇的人群劳务意愿和闲置场地的基本盘。同时根据乐清不同地区的产业现状,需要建设共富工坊的乡镇、村,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积极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充分发挥全域党建联盟的协同作用,有机串联乐清本地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闲置劳动力剩余较多的村集体,通过政府牵头提供“共富车间”场地,打造“共富联盟”、建立“共富车间”,完善先富带后富的路径机制,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加大扶持 整合帮扶“资源圈”
委员蔡正敏:为提升共富工坊建设积极性,鼓励企业及经营主体利用镇、街道(村)现有闲置房屋创办共富工坊。对经营主体或村集体对场地建设(包括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改造的,按建设费用给予一次性补贴;对租赁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场地给予承租者按年场地租赁费进行补贴;对积极吸纳就业人员的共富工坊的经营企业,给予适当补贴。
委员叶建兴:加大乐清偏远地区共富车间的补助和政策力度,为乐清共富车间提供长期运营场地的,给予免租和交通费用的补助。重点解决共富帮扶企业的来料往返运输成本、场地租金、企业驻地干部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就业村民及共富工坊利益,鼓励乡镇、街道为在共富工坊就业的员工参保“雇主责任保险”,按参保额由相关乡镇、街道全额给予保险补贴。
●共建共享 合力构建“连心网”
委员胡旭艳:针对工坊管理存在供需对接不精准、人员管理不顺畅、工坊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出台相关《共富工坊运行管理规范和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车间管理的运行体系、操作机制、服务群体和作业指南,推进车间人员规范化管理。
委员林晓东:支持共富工坊招聘周边乡镇和村庄的员工,可以由政府部门出面,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的形式,积极鼓励周边村庄的山区群众到共富工坊来工作。针对企业和村民员工之间的矛盾,且难以调和解决的,由政府部门牵头协助企业进行村企员工矛调处理,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