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碎燕、陈宇强、林捷、陈斌、陈狄奇、谷松泽、虞程远、徐崇严委员代表乐清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发言
乐清的中国电器文化节自2001年农历正月举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三届,成为重要的电气设备及零配件供需交流平台。中国电器文化节陪伴了乐清电气人的一路奋斗,对于乐清电气行业中小企业的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对于全国电气营销精英的商业资源整合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为乐清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大效益。但是,中国电器文化节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推动中国电器文化节由区域性自发展会向全国性高标展会转变,需要引起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展会举办缺乏规范,专业化水平不高
1.展会举办地点飘忽不定,难觅固定场所。会展场馆是展会发展的硬件基础,是整个展会的载体。由于我市没有专业的会展场馆,中国电器文化节从2001年开始举办一直到2017年,都属于马路展会,总体形象就类似于农村集会。后来又转到新的电气电工城举办,疫情期间曾暂停现场办展。2023年重启展会后,在乐清体育馆举办了第23届中国电器文化节。虽然本届展会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并设置了600个标准展位和重点企业主题馆、科研机构展示区、业务洽谈区等多个主题版块。由于场馆属于临时搭建而成,硬件条件相对简陋,导致产品展示方式多以实物和图片为主,模型、视频动画和三维、人机互动的参展形式不多,整体给人的感觉仍是档次不够,与专业展会存在相当差距。
2.办展时间固守传统节点,弊端日渐显现。中国电器文化节举办时间以往基本上是设定在春节假期期间,这是举办之初为方便乐清广大在外电器营销精英在集中回乡过年后能够集中了解产品。但是现在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往围绕本土在外销售大军的销售模式已经改变,而展会的思路还是没有跟上变化。春节期间举办中国电器文化节虽然具备本土人气上的优势,但却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为:办展的用工成本、装修成本、运输调度难度都非常之大,参展企业的办展费用比平常时段高出数倍;相关职能部门在春节假期值守人员不足,对节会的监督、服务和引导难以跟上,容易出现监管和服务漏洞,甚至产生安全隐患;外地展商和观展人员不能及时过来参展,展会变成区域自嗨型的展会,对外影响力弱。
3.运营主体追求短期效应,运维能力不强。中国电器文化节自成功运行以来,运营方的频繁更迭。一些运营方过于看重“来之不易”的运营利益,从而忽略电器文化节的培育,更不会考虑展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第七届中国电器文化节甚至出现了温州会展中心和乐清金茂广场两地同时举办的局面,令参展企业和参观客无所适从。中国电器文化节的运营模式二十三年来几乎一成不变,格局上缺乏创新,其所号称的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徒有虚名。会展场馆管理与服务依然滞后,欠缺展会大数据的积累,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展商和观展人员等展后多维度汇总分析数据。此外,其展示的“文化”内容并不多,与中国电器文化节名称难以匹配。
(二)参展客商良莠不齐,展会吸引力不强
1.参展主体的代表性不够。历届中国电器文化节参展主体几乎都是乐清本地企业,国内知名的一些电器企业如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上海良信、特变电工、常熟开关厂、山东泰开、威胜信息等都极少光顾参展,更别提施耐德、ABB、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除了乐清本地几个头部企业一定要参加“撑场面”外,中国电器文化节对本地企业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本地优质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的参展意愿也原来越弱。如某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表示,电器文化节没有一个他需要的意向客户。还有企业则认为,展会上没有比他们公司同领域更先进的产品技术,参展的同行都是仿造他们公司产品。甚至还有企业认为,参加这个展会反而拉低他们产品的档次。
2.观展人员的专业性不够。目前,观展人员除了一些特定的邀请对象以及展商自己邀请的客户外,主动来参加展会的全国电力行业的同行也不多。观展人员基本上是乐清本地人员,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非电力行业从业人员。曾有几届电器文化节片面追求展位销售规模,设定准入门槛不高,甚至连各种小商品、保健品、房开项目都充斥在各个展位,形成鱼龙混杂、混乱不堪的局面。此外,由于对参观客流缺乏限制,每届电器文化节的交通非常拥堵,各类人群如逛庙会一般地涌入节会,严重影响展商与专业客商的交流机会和效率,浪费展商的推广资料和参展耗材,也进一步影响优质企业的参展意愿。
(三)展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行业影响力不够
1.与展会发展趋势“日渐脱离”。从目前国际国内的专业展会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参展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自己公司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交流了解更前沿的产品和技术,并跻身到行业的高管圈子。但是,中国电器文化节展会期间举办的技术沙龙、论坛交流活动深度不够,没有吸引足够多在行业内的大咖和领导者品牌的企业高管,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商业氛围。同时,行业技术大咖的技术交流会太少,吸引不了行业的技术中层参加展会来学习交流。
2.展会宣传力度“日渐减弱”。中国电器文化节举办之初的前几年深受各级政府和媒体的青睐,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的重要领导曾多次亲临开幕式,省市领导更是高度重视。各个国家级综合媒体、专业媒体和省内知名媒体都派出记者参与盛况的报道,中国电器文化节一时间声名远扬。但近年来办展水平的停滞不前也导致了各级政府和媒体的重视度与关注度下降。同时,运营方也没有在国外一些电气展会中宣传中国电器文化节,电器文化节的网站主页内容寥寥无几,类似于10多年前的网站排版,非常落后。2023年的中国电器文化节除了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外,在乐清本地也就是少量布置几个广告牌进行宣传。
3.同类展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电器产品的展会,中国电器文化节陷入“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窘境。作为“标兵”的上海国际电力EP展,乐清有一半的规模以上电气产品公司“蜂拥而去”,不去参加这个展,感觉就像在行业内没有存在感。而前些年作为“追兵”,在温州市区举办的智能电气展,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和储能等领域,聚焦户用储能、充电桩、逆变器等新产品。2023年马不停蹄的在伊朗、莫斯科、泰国、德国等地方进行全球推广,并在工博会、广州南网电力展等国内各大重要展会大力推广,对中国电器文化节后续发展将带来极大竞争。
二、几点建议
(一)完善办展机制,对标全国性高标展会
1.兴建会展中心。依托柳市滨江新城建设,在新城的尚长路西侧配套建设会展中心,用于永久性的举办中国电器文化节。让中国电器文化节真正从“马路时代”走进“展馆时代”。同时,要科学规划现代化会展场馆、配套商务、周边交通等会展设施,并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等专项规划。
2.固定展会时间。展会按照通常规律选择春季和秋季举办,清明前后、中秋前后都可以是举办电器文化节的时机,其中清明前后、春暖花开的4月最为理想。既方便清明前后许多在外乐清经商人士集中回乡祭祖,政府部门和参展企业也都有足够的时间应对节会的举办。同时,春季广交会之后外商在中国留置时间长,在这个时间段举行,可以吸引更多外商前来参展。
3.筛选优秀运营商。中国电器文化节的运营方要相对固定,将展会发展与运营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运营方的筛选上可采用公开评选的方式,选择有办展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展览企业作为中长期运营方,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资格评估,避免办展人才和资源分化。有关部门可定期组织展会运营企业考察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展览会,吸收经验,扩展视野,转变思维,提升中国电器文化节的办展水平。还可以联系上海国际电力展的运营方以及广州南网电力网的运营方,依托他们丰富的办展经验和深厚的行业资源,重金聘请委托他们来运营中国电器文化节。
(二)提升展会档次,加强资质条件的审查
1.吸引知名企业参展。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参展,改变中国电器文化节档次低下的现状。可以给予这些企业展位免费、布展免费、参展人员食宿免费等一些优惠政策,先吸引他们过来。这些知名企业过来参展,就会带动这些企业的上下游一起过来,促进国内电器产业链的建链、延链和强链,形成良性循环。
2.把好参展门槛。政府部门应参与控制和指导,每届展位规模不应超过1000个,参展企业不超过600家,重点选择创新力强、产品特色突出的企业参与。设立准入门槛,鼓励高精特新的企业参与展会会,特别是充电桩、氢能、传感器、控制器等“新赛道”企业,以及获得国家与省市科技奖项的电器企业。在观展人员客流控制方面应采用预约制制控客流规模,减少无关人员进入展会。鼓励参展企业主动邀请供应链和客户等上下游专业人士参展,提高参展企业的交流效率。
3.健全展会服务功能。设立电子查询系统和手机APP,提供展位分布和参展企业的详细信息。完善展会设施配套,提升展会能力,比如展区的指引系统、分布图和相关标志标识必须完善,电力负荷、用电安全、火灾应急等应当具备完善的预案,公共厕所、公共休息区、临时医务室、母婴区、洽谈区、吸烟区、餐饮区等公共设施应当配套规范。
(三)丰富展会内容,扩大行业影响力
1.不断延伸展会功能。坚持展览、论坛与发布会并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论坛举办经验,创立高规格的论坛,邀请国内国际的政界、学界、企业界知名人士和专业学者参与以电器工业和新经济为框架的学术讨论。鼓励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大型企业参与承办高端论坛,拓宽电气从业人员的思维与视野,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参考。建立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体系,鼓励和推动参展企业的持续创新,创新企业产品的推广方式。
2.加大“走出去”战略。在国内外一些电气展会中宣传电器文化节,尤其是要在我市电器出口密集的中东、埃及、伊朗、莫斯科、泰国等国家进行全球推广,并在国内的上海电力EP展、广州南网电力展等重要展会推广。同时,中国电器文化节也可每年定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举办若干场小而精的展会,与当地温州商会、行业协会、电力公司、专业媒体或大型专业市场合作,主动对接全国用户和经销商,推荐我市专精特新的电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