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三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唤醒“老字号”新活力 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4年02月04日】


——郑峰、黄艳、王腾飞、赵续、周旋律、包海龙、陈银旺、

陈上乙委员代表乐清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发言

 

近年来,“国货”“国潮”“国风”不断兴起,老字号已经成为消费经济新增长点。所谓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领域。提起乐清的老字号,大家脑海中会出现一长串的名单,如获评中华老字号的“铁枫堂”;传承了三代人的蒲岐乐合斋月饼、北白象公记香糕;充满回忆的青年冷饮、阿燕鱼丸、阿节烧烤;地方特色美食翁番薯黄夹、芙蓉麦饼、大荆炒粉干;还有蜚声海内外的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五朵非遗金花。乐清老字号每家都有好故事,每家都有金招牌。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老字号,让老字号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乐清经济社会发展可谓正逢其时。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品牌效应不强,产业化起步难。一是长寿老店少,消失的知名老店不在少数。评选温州市级老字号品牌要求创立时间至少满40年。尽管乐清有不少老店,但经营时间达30的并不多,许多名噪一时的老店逐渐走向消亡,令人惋惜。例如,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创1998年的大荆镇浙江小家伙食品有限公司研究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旋转式吸管瓶盖”,以其“不用吸管就能喝”的独特饮用方式引爆整个行业,高光时期曾与娃娃哈、乐百氏巨头企业三分儿童钙奶市场,但如今已停止生产,彻底退出饮料行业。二是消费场景单一,产品“不出圈”。广西柳州螺蛳粉、河南通许县酸辣粉等知名小吃通过工业化速食生产,化身“可以快递的乡愁”销往全国,成为市场“爆款”。但是乐清名小吃如糯米饭、猪脏粉、三鲜面等,其消费方式大都局限于本土线下店内堂食,以预包装形式销售的本土小吃很少,“乐清制造”食品离工业化生产、大规模供货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产业链延伸不够,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弱。今天的老字号品牌在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山东老字号凤城茶叶结合所在地莱芜区的万亩生姜基地制作“香山姜茶”,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最近刚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乐清大荆片区本土品牌铁枫堂,在打造雁荡山铁皮石斛全产业链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与同类品牌霍山石斛相比,在全国范围内的名气也不够大,在助推大荆片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上的动能不足。

(二)政策支持不足,培育体系不完善。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红利未惠及。目前乐清尚未出台老字号认定和管理政策文件,对老字号的评选认定重视不够,仅有1家中华老字号铁枫堂,2家浙江老字号白象公记香糕和婆媳食品。相较之下,苍南县有19认定的老字号,其中中华老字号2家、浙江老字号6家、温州老字号11家。苍南县政府对老字号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参展的展位费给予100%补助等,老字号传承和保护氛围非常浓厚。二是保护意识不强,“抢救”“挽留”不及时。随着城市变迁,许多乐清市民熟知的老店渐渐“凋亡”,如乐清饭店作为市区最早开业的一批高档宾馆之一,早就被培训班、养老中心分割经营;老城区第一百货商店,规模一再缩小,现在仅销售办公用品和学习文具了。有的老字号经营者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了品牌价值的流失,如北大街郑松林糕店,从爷爷辈开始就在做糕点,虽然想申报老字号,但因为缺失传承资料难以启动申报流程。又如,来自乐清大荆陈天宝金银店本已入围浙江老字号,但是因为企业外迁到上海而遗憾被除名。三是要素保障不足,发展空间受限。食品在乐清老字号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但目前乐清食品产业工业化的规模都非常小,尚无食品工业园可供老字号入驻。如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蒲岐鲨鱼加工产业,近年来因为难寻厂地而日趋萎缩。又如乐清华亚鸭舌,曾与藤桥鸭舌、初旭鸭舌在温州齐名,但至今仍在狭小的自建房内生产,进一步发展壮大困难重重。

(三)小作坊难做大,转型发展易受阻。一是组织模式传统,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很多乐清老店经营者的盈利观念和营销理念较为落后,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之相比,拥有300年历史的温州国家老字号叶同仁堂把“与时俱进”做到了极致,通过深刻洞察市场需求,紧抓“国潮养生”新趋势,加快“药食同源”战略布局,研发系列膏方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为“老”字号注入“新”活力。二是现代技术运用不多,产品标准缺失。乐清大多数企业仍延续着传统工艺与经营模式,产品技术含量低,容易被人仿制,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如芙蓉麦饼因在制作上尚未建立统一标准,导致市面上打着“正宗芙蓉麦饼”的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伤害了消费者的口碑。对比之下,缙云烧饼通过统一标准、免费培训形成了标准化口味,让老字号印象深入人心、大获成功。三是人才青黄不接,难找传承人。乐清多家老字号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如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等非遗工艺美术行业,因为工匠整体收入不高、学徒收入更加有限,在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的压力下,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学徒无法安心学艺,甚至有的老师傅也选择跳槽。

二、几建议

(一)挖掘老底子,开展抢救性保护。乐清老字号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产物,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重视老字号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高校院所、志愿者团体,对乐清老城区中拟进行大拆大整的城区老字号进行数据调研,尽最大努力收集濒临失传的老字号数据和信息,着手建立老字号数字图文资料数据库,加强老字号文化资源基本情况的梳理和分析,为保护和发展老字号提供系统性依据。

(二)建立培育库,强化品牌化意识。以保护知识产权、历史文化价值为重点,出台乐清本土老字号保护、传承、评定与扶持政策,抓紧部署开展乐清老字号认定培育并积极组织申报温州市级、浙江省级老字号,以利好政策巩固好“老”的优势,破解好“老”的难题,助力打响一批乐清人自己的“百年老店”。吸取2023年瑞安“擒雕”因品牌商标使用权到期被中华老字号除名教训,注重引导本土老字号保护好自身品牌价值。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老字号品牌权益的行为。

(三)提升创新力,加快转型化升级。在坚守乐清老字号工匠精神、保有精工细作品质的同时,借助高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产品、研发制作工艺,让老树也能开新花。抓住铁皮石斛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大力实施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暨“1115”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发挥中华老字号铁枫堂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开发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的奶茶、烘焙产品等各类食品,支持打造一批本地石斛保健食品、饮料、美容护肤、药膳等领域品牌,让铁皮石斛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助力大荆片区走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之路贡献更大力量。鼓励本地经营糯米饭、三鲜面等本土名小吃的老店以推出联名产品、赴其他城市开“快闪店”等方式开拓市场,抓住Z世代消费者的心。

(四)凝聚大合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大老字号企业技改引导力度,建议以成立乐清市老字号协会为抓手快速准确地向企业传达行业信息、政策文件,搭好政企对接的桥梁,同时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提供更多参展参评的机会,帮助老字号提振信心。鼓励乐清“老字号”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树立“老字号”企业质量标杆,放大示范效应。举办老字号峰会、论坛等活动,把电商、金融、传媒、高校、智库等优质资源聚起来,把专家、学者和老字号优秀掌门人、传承人等智囊用起来,共同为乐清老字号创新发展赋资、赋能、赋智、赋力。

(五)讲好新故事,促进知名度提升。建议通过“老字号”博物馆建设来构建“老字号”推介平台、教育基地、交流窗口、宣传阵地,更好地推动“老字号”保护和创新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结合中医药文化、石斛文化、共富文化探索建立研学基地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提供独特的品牌体验发展工业旅游和美食旅游打造更多新消费场景,让消费者买得好、吃得好、玩得好。进一步放大以铁枫堂为代表的雁荡山铁皮石斛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效应,让“一棵仙草”带动“一方共富”的故事越讲越生动、越讲越响亮、越讲越富民。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