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深挖人文资源 厚植城市底蕴 乐清擦亮历史文化名人品牌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3年03月02日】

今年春节期间,在温州录制的2023春节戏曲晚会唱响了新春一场好戏,让全世界感受了温州之美、南戏之美,随之也迎来了“兔”飞猛进的文化年。

近年来,浙江省委高度重视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将名人效应转化为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也是高水平建设文化乐清的重大任务之一。乐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发达,人才辈出,自古有“小邹鲁”之称,立县16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炳耀当世、辉映千秋的文化名人。

日前,市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乐清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创新传承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建议要在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上做深功夫,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挖掘“深度”不够 名人效应欠缺

乐清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丰富,涉及各个时代各个领域,这些乐清历史名人留下了一段段绝美佳话。同时,历史文化名人遗存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形式较为多样。有故居、墓地、历史遗物等物化的资源,也有生平、传世作品、学说、事迹等无形文化资源。

“但目前乐清对于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挖掘利用方式和展现形式都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图片、文字、实物、塑像等形式进行静态展示。”委员们介绍,对于名人事迹的挖掘也局限于个别名人与事迹,以王十朋、南怀瑾为主。一些对乐清本地人的精神生活与日常习惯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二三线”名人挖掘得不够,比如清末民初教育界名人朱鹏,从教三十余年,其教学重启发,弟子中朱镜宙、南怀瑾、陈诚等人均取得了不凡成就。

除了挖掘的深度不够,乐清在文化名人资源的再宣传推广方面,力度也欠缺。调研组进行了中小学生对乐清市历史文化名人知晓度的问卷调查,共收回3372份有效问卷,64.92%的学生只知道3个(含)以下的乐清历史名人,11.15%的学生连1个乐清历史名人都没听过。2015年时,乐清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经过群众投票、专家评审等方式确定了20位乐清历史文化名人名单。但后续宣传推广没有相应跟上,未能树立起特有的品牌形象。此外,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虽已出书成册,但缺少宣传与应用。

开发“广度”不足 保护力度欠佳

乐清现有在册名人故居仅15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绝大部分名人故居或仍被用作住宅,或大门紧闭,整体上开发保护处于停滞状态。如位于柳市镇殿后村的南延宗故居,门前仅有褪色看不清标识的标牌;位于芙蓉镇路上村的余鼎三将军故居因土改后分配到好多户,当前产权也不明晰……对比周边地区,文成的刘伯温故里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是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2020年已成功创成国家5A级景区,还有瑞安的孙诒让、朱自清故居,鹿城的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夏承焘故居在省内都小有名气。相比之下,乐清的名人故居门可罗雀,即便是南怀瑾故居周末也寥无几人。

另一方面,目前已出台的《乐清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乐清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保护条例大部分只针对乐清千年古城这一实体进行保护,对历史名人建筑的保护只有粗略性指导,缺乏实施细则,更缺乏对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划。加之当前乐清市名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体系建设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部门职责分工不清晰,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

委员建议

●‍让名人资源“活”起来

委员李律瀚:建立全面、严格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体系,谋划五年发展规划,制定科学性专项政策,建立针对性保护举措,规范商业性开发途径,出台《乐清市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定》等办法措施。同时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的联动,将相关工作纳入领导的绩效考核体系。

此外,建议深度梳理名人文化资源,分级开发推进。设立名人资源大数据库,对乐清名人的整体概况、遗址遗迹、文化资源特点、保护利用情况进行重点梳理,科学评估文化资源的各项价值,探索文化资源的教育性转化利用机制。根据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因素,对乐清市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推广划分等级,并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开发。

●让名人精神“火”起来

委员叶舟:在历史文化名人思想、精神、著作中提炼出与当代价值观念相适应,且具有乐清地方文化特征的文化要素,特别是要充分挖掘名人身上不同的精神。如蒲岐侯宅侯廷训一门于明代正德至万历年间连续四代登进士第,并且在侯氏名人中有官员、有学者、有诗人、有画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优异的表现,可提炼学风、文风、文化教育品牌。委员林松:建议在市图书馆设立乐清市历史文化名人综合性展览馆,围绕乐清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成就,通过文字、版画、漫画、多媒体影视等多种方式展现本、客籍历史名人。在东运河公园建立历史名人主题公园等,以叙事性、故事性为脉络,打造一个既富有历史文化名人韵味又可休闲娱乐的主题公园。

      ●让名人故居“动”起来

委员俞海蓉:制定“名人故居保护条例”,加强对名人故居的管理、保护、修缮,针对性解决当前乐清部分名人故居在册失修、不在册脱管问题。依照历史古籍的记载来重现历史名人故居,再现其文化色彩。可借鉴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经验,建立并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设立古城保护基金的做法。委员蔡正敏:探索新科技、新模式在故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运用5G云、4K、AR、AI等技术手段,改变现有故居走马观花参观的现状,带给游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提升故居吸引力。

●让名人文化“热”起来

委员黄竞艳:因地制宜,结合群众需求,开发名人踪迹游、历代名人主题游、民间工艺名人主题游等一批特色主题研学线路。此外,可结合“乐清”地名特色,以“乐”为主线,挖掘从神话人物王子晋到当代与音乐相关的名人,开发学生研学类项目;以“清”为主题,挖掘历史上清正廉洁如王十朋、章纶等名人,开设干部廉政教育类项目等。委员倪烨梓:利用乐清地方名人打造文化产业链,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乐清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如将与雁荡山有交集的名人形成一个名人公共IP,借助雁荡山的知名度和得天独厚的景观实现名人与名山共同开发。此外,可出品毛笔、书籍、文具等丰富的纪念品和精美礼品,打通上下游文化产业链。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