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赵续、王腾飞、郑峰、周旋律、陈银旺、包海龙委员
代表乐清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发言
受疫情影响,文化旅游行业近三年遭遇“漫长的寒冬”,出境游基本停摆,跨省游时常“熔断”。而微度假由于人们出行半径收窄,开始逆市蹿红,成了文旅市场的一匹“黑马”。所谓微度假,就是以城市及周边为中心,利用周末、假日甚至碎片化时间进行的短期休闲度假。这种轻旅游方式,不仅拓宽了“诗和远方”的维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北京、西安、上海等已布局微度假的城市来看,2022年微度假在提振旅游景气度、带动消费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消费复苏,文旅先行。春节期间,大众的消费热情被充分点燃,全国各地文旅消费数据更是喜人,我市也实现了多个消费领域的开门红。由此,建议我市以微度假为突破口,抢占“微”商机,从寻求差异化、精细化中“突围”而出,唱好后疫情时代乐清文旅消费“山海经”。
一、我市发展微度假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度假资源禀赋,大有文章可做。乐清依山面海,风光旖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共有旅游资源单体520个,数量和等级在浙江省名列前茅,是天然的微度假目的地。其中雁荡山旅游风景区早已蜚声国际,乐清湾更是国内外罕见的海上牧场。乐清文化名人资源也非常丰富,自古就被称为“东南小邹鲁”,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非遗”五朵金花独树一帜,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20分钟都市休闲旅游圈”已然成型。乐清在浙南地区位置居中,目前有3座动车站,10个高速出口,交通便利性在整个地区排名第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如果能潜心雕琢,一定大有文章可做。
(二)微度假已成风口,大有潜力可挖。由于双休日以及3天的节假日难以支撑远距离的旅行,国庆、春节长假又会面临交通堵塞、景区拥挤、服务难跟上的问题,微度假的出现刚好破解了这个难题。携程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行达1.6亿人次,城市公园、开放式景区景点及近郊周边乡村是出游首选,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平台更将“周边游”“一日游”等入口放置在首页醒目位置。可以说,当前微度假正处于红利期和窗口期,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文旅消费动力。我市共有145万常住人口,以每个家庭四口人计算,每户人家一年微度假3次,每次消费500元,累计就有5.4亿元,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三)微度假形式多样,大有空间可拓。微度假是一个新兴的赛道,也是一个丰富多元的赛道,各种旅游要素和休闲产品,都能在微度假里找到落地场景和跨界融合的结合点,这种“微度假+”的玩法赋予了文旅市场无限生机。像高端民宿游、城市休闲游、农村采摘游、主题公园游、海上捕捞游、户外露营游、体育竞技游等主题式旅游都能在我市找到切入口,城际高铁游、城市轻轨游、乡村自驾行、共享单车游、徒步自由行等出行方式也能在我市找到落脚点。在这个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如果能够生产出精准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让市场感受到乐清微度假的魅力,就能在文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度假理念迭代升级不明显。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很多人把它等同于周末消遣出行、甚至穷游,实际上微度假未必是微业态、微市场、微消费、微影响。2022年以来,很多旅游大市都不约而同的踏足微度假市场,如西安“无微不至·近享长安”微度假旅游节,上海“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旅游节,宁波象山的12个“微度假”旅游产品,都取得了可观的流量和经济收益。反观我市,虽然已零星出现如雁荡赏秋、中雁登高、乡间露营、铁定溜溜主题游等微度假行为,但是微度假概念尚未进入公众视线,以微度假为题的报道几乎未见,度假理念亟待融合创新。
(二)旅游布局区域发展不平衡。微度假、微旅游已经被正式写进《“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这也对我市旅游格局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市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由来已久,整体格局呈现“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特点。如:中心城区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以乐清湾为代表的优势资源尚在初期开发阶段;乡村旅游资源组团联动尚未成体系;古宅、古街、历史文化名人等大都停留在学术研究或开发不够充分,名人纪念活动几乎没有,“文化”辐射效应较弱。此外,微度假缺乏中心支点,城市微度假潜力尚未被挖掘。
(三)优质产品市场供给不丰富。我市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出圈产品却很少。以民宿产业为例,我市虽有160余家民宿,但是80%的民宿作为景区配套补充,集中在雁荡山风景区。近两年,民宿发展整体处于停滞状态,至今为止白金宿仍未实现零的突破。以微度假为目的地的高端民宿很少,较为知名的散水崖体量有限,雁南左舍仍在改造升级中,远不如受市场热捧的永嘉、泰顺、苍南等地民宿。高端微度假酒店依然缺乏,尚未出现如丽水景宁那云·天空之城这样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再以奥特莱斯啤酒节、正大广场星空音乐节等城市节庆活动为例,在把流量变为留量、人数变为消费方面依然动能不足。而在温台地区起步最早的南岳休闲捕捞游,形式单一、体验感固化,如今知名度远不如洞头、苍南,区域品牌竞争力堪忧。
(四)文旅宣传系统联动不突出。当前乐清文旅宣传仍然各自为战、力量分散,主要表现在系统性不够、氛围感不够、关联不够三个方面。迄今为止,我市仍未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S,旅游大市整体形象亟待设计。动车站、高速口等重要窗口,“乐清文旅体资讯”“乐音清扬”等重点网宣平台,虽然时有宣传内容,但未将独特的山海旅游特征和乐清人城市精神品格作为旅游宣传推广的关键点植入,与黄山、千岛湖、永嘉等地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能力相比仍有差距。此外,景城之间联动宣传格局尚未构建,如市区只有金鼎大酒店等少数经营场所内有陈列展出我市山水题材的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瓯塑等工艺品,景区之间、景城之间互动推荐宣传几乎为零,旅游宣传现状与我市旅游大市地位很不匹配。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微观念。一是将微度假旅游理念融入我市旅游发展规划,卯足火力开展微度假系列宣传。鼓励市民大胆出门微度假,引导市民在“老地方”探索“新世界”、在“家门口”寻找“新风景”,让微度假的行为时时可见、处处可循。二是及时布局微度假市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旅企主动转型升级,引导市场从“建设思维”向“设计思维”和“运营思维”转变,围绕周边游、近程旅游开发新项目,为文旅消费注入新的生命力。加快推动更多文旅消费场景搭建,适时推出文旅消费券发放、门票减免、商家联动返利等活动,用真金白银纾困企业,刺激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消费信心。
(二)进行微布局。一是打造微度假中心支点。发挥乐清城区首位度作用,依托市中心便利的交通、住宿、餐饮等硬件配套设施,加快“景城一体化”步伐,把景区延伸到城区,让景城一体化带动旅游城镇化,从而实现全市奔富同频共振。二是抓好结合重点。抓住北大街改造提升契机,将宋韵文化植入其中,在北大街商圈设置25个乡镇(街道)特产采购馆、五朵金花展示馆、乐清文脉博物馆等,打造一批具有产业功能、带动消费提升的“网红街巷”,以特色旅游衍生产品破解“圈粉”“吸粉”“留粉”难题。三是借力重要节点。借力温州城(原永嘉郡)建城1700周年纪念日节庆活动契机,在各个城市综合体,晒出乐清的微度假菜单,亮出乐清微度假形象,打造“微度假胜地”概念,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重视微设计。一是培育多条微度假精品路线。既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乡村微度假模式,也要引导城市街区、商圈、文化场所的旅游利用,推出一批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旅游线路和休闲项目,做好城市微度假休闲。二是打造多处微度假一站式目的地。以“高颜值、微度假”为导向,建设集康养度假、文创艺术、体育运动、科普研学、民俗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较高国际水准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推出多个微度假特色产品。积极调查分析目标客群的度假需求,设计出或新或奇或特的体验型微度假产品,如柳市可借鉴宁波前湾新区方太集团省级工业游示范基地经验,充分发挥低压电器文化之都产业特色,开发“工业微度假”线路,在吸引外来客商的同时,引导年轻一代拓宽视野、热爱家乡,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四)做好微设计。一是打造乐清旅游VIS视觉识别系统,在景区VIS系统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全市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中,在加深游客视觉印象的同时,让“城市品牌”成为城市的“宣传窗”,在激活记忆中赋能不断更新的旅游体验,进一步向旅游者呈现乐清微度假的优势、亮点和潜在价值。二是进行口碑营销。在机场、高铁、地铁等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干线及高客流量等场所,开展立体式“微游乐清”系列宣传,进一步激发旅游人群的出行欲望和消费需求。同时,为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感受微度假的魅力,可依托浙里办、乐音清扬、微博、微信等平台,或联合同程旅行、携程旅行、高德打车等线上OTA平台,推出线上微度假产品和各种优惠福利,为我市文旅市场恢复、文旅产业振兴提供强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