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 政协委员: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3年01月28日】


每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高发期,加之近期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心肺复苏、高烧惊厥处理等急救措施的问题,又再次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遇到由于缺乏应急救护常识而错失良机的案例,给居民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痛。对此,市政协组成调研小组,对乐清市应急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进一步加强和普及群众“应急自救”常识提出相关建议,推动《乐清市开展“救在身边”十大行动推进应急救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的落实。


救护培训撑起“保护伞”

近年来,乐清始终将“建设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并将公共场所配置AED、开展红十字救护培训等内容纳入了2022乐清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2022年下半年, 49台“救命神器”AED分别在乐清市政务服务大厅、街道办事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社区邻里活动中心、养老驿站、学校、综合训练馆(篮球场)、公安消防站、市公安局、商场、公园等公共区域正式上岗,以提升乐清市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效率,为广大市民增添一份安全保障。2022年11月,《乐清市开展“救在身边”十大行动推进应急救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清单》出台,其主要任务以“救在身边”为主题,在机关、学校、社区、重点企业、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群体等重点群体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程度。

除此之外,各类急救应急培训也在积极开展中。2022年10月31日,乐清地区首家AHA培训中心在乐清市人民医院揭牌,该培训中心积极开展院内和社会人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乐清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健康乐清”建设作出贡献。而针对市民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乐清市心肺复苏推广小组已经开展了近四年,截至2022年12月,乐清市心肺复苏推广小组已开展88场救护员培训,培训救护员4000多人,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次。该推广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训的过程中,许多已掌握相关急救知识的市民,在关键时刻便能发挥作用。2022年8月,正泰工会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现场培训,员工谭仕龙参与培训后的两天,就在商场举办的啤酒节上遇到了一名脸色发紫、嘴冒白沫的女童,他上前帮助女童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指导其母亲进行人工呼吸,短短一分钟,女童便苏醒了过来。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委员们介绍,近些年,政府、部门、爱心组织、公益团队共发力,推进民众急救培训和急救宣传等相关工作,以提高公众的应急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群众撑起“保护伞”。

常识普及仍有欠缺

但在调研中,委员们也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接踵而来的工作压力、精神文化奢求,复杂社会态势交织在一起时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随之带来意外情况也增多。一些突发事件现场,由于缺乏自救常识,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路人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更有一些发生“二次伤害”的情况存在。“在一些案例调查中,如一些溺水事件,一些市民仍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把人倒过来控水,却没有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呕吐物;哮喘病人发作时,背着患者送医院;气道卡异物时,用筷子压舌头。”委员介绍,这些令人惋惜的事情时有发生,市民缺乏主动学习的观念,自救常识依然断档是主要原因。

除了急救常识的缺乏,群众对于健康安全防范的意识也比较淡薄。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据某单位的常规体检数据显示:参加体检146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高血压34人,高血脂45人,高血糖12人,患有“三高”人数的比例达62%。抽样调查发现,他们的健康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认为是小毛病,90%左右的人选择任由其发展。更有甚者,不仅不重视自身健康,还伴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委员建议

●‍做好群众健康“引路人”

委员朱有发:为了预防疾病影响生活质量,建议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入户活动。充实保健医生队伍,以社区或家庭保健医生的身份,进社(村)入户,面对面指导,切实送健康知识给百姓,加强百姓预防疾病意识。

●做好自身健康“责任人”

委员薛子夜:为更好开展急救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医疗卫生部门应推出专业急救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文化礼堂、进老年活动中心、进妇女补习班等行动,由专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演示、演练等活动,形成“人人懂自救,人人能救人”的良好习惯。达到自防自救、互防互救、我懂你懂大家懂的“网格型”的社会自救责任体系。

●做好应急培训“宣讲人”

委员张晓铳:鼓励社会公益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推出系统的鼓励措施,如对专业医务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作为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成绩特别突出的人员以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方式,予以奖励。让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志愿者队伍,服务社会。

●做好常识普及“守门人”

委员黄贤胜:应提高处于或最先到达出事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如公安干警、驾驶员、宾馆饭店、商店的服务人员,导游、保安等领域的相关人员。委员蔡旭强: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如可对驾考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救护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达到自护、自救、互救、保护生命安全的目的。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