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双友好”城市,是贯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打造“醉美之城·幸福乐清”的题中之义。9月9日下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儿童友好城市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书记委员面对面”活动,市委书记徐建兵应邀与政协委员、儿童和老年人代表专题协商乐清“建设‘双友好’城市”工作。会上,政协委员以及儿童、老年人、网友代表就适儿化改造、安全健康保障、优化生育公共服务供给、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相关部门对这些建议意见作出现场回应。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养老机构建设
委员林晓琳:全市养老机构建设有两大问题。第一是在建设数量上的不达标,也就是养老床位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的硬件及服务品质仅处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阶段,与当下老人们“享受生活,安度晚年”的需求相去甚远,子女稍有条件都不愿送老人入住,这就导致了我市养老机构床位实际入住率仅为50%左右的尴尬现状。请问市民政局,接下来在完成党代会设定的床位目标上有什么规划和动作?关于“养老床位短缺与闲置并存”这一长期以来存在的困境如何破解?如何招引高端的医养结合项目满足中高端的需求?
市民政局:乐清市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有35家,养老机构实际可使用的床位数目是 2848张,年底可以投入使用的床位665张,在建的床位750张。现有的床位分布不均衡,比如盐盆和岭底等地没有床位,柳市、虹桥、市区、翁垟等几个大的乡镇(街道)床位缺口很大,养老机构的整体现状与群众的需求是不匹配的。接下去,一是谋划高端养老项目的建设,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加大高端养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采用政府出地、社会投入、加大补助等各种形式,使国内外专业养老资本投资我市的高端养老市场。二是推进普惠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推进养老设施的优质共享,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建设普惠型养老院,同时鼓励村集体投入等多种形式开展。三是加快兜底养老机构床位的建设,改造提升 70 张床位以上的敬老院,加快建设大荆、虹桥、清江等三家区域性养老院。到2025年前,按片区保留国家二级兜底的敬老院有10家以上,确保兜底保障的床位数不少于1500张。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
委员张冰:按照省里的要求,4%的老人进入机构养老,剩下的96%的老人居家养老,说明现在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还是居家养老。但是目前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网络还不不健全,市区老城区和部分偏远山区较缺乏,514个村社还有47个村社未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区乐成街道还有7个社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据测算,养老机构的每张床位的投资成本约25万元,而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每张床位仅需2-3万元,因此如何推进居家养老,这也是当下值得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请问市民政局,按照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要求,下一步准备如何推进老城区的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对于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又有何打算?对广大居家养老的群体,政府有哪些服务?
市民政局:目前居家养老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覆盖不够全面均衡;部分的居家养老设施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多样性欠缺,特色服务不够完备。居家养老实际上是解决 97%以上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市民政局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未来养老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到2025年,力争实现每个基层养老中心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形成以五星、四星为示范,三星为主体的15分钟的养老机构服务圈。
接下去首先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缺口的建设,在2022年底前实现514个村居家养老设施全覆盖。持续实施居家养老改造提升工程,结合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和未来社区的建设要求,加大对居家养老中心提升的力度。建立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机制,鼓励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
张冰追问:这几年我市陆续对好几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但是现已完成或正在改造的9个旧改项目中并未涉及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关改造,请问市住建局,下步有什么具体措施推进这一项工作?
市住建局:老旧小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审理政策要求居民自愿。因此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涉及到有关设施时,有些居民不愿意出资,所以导致了有些基础设施跟不上。市住建局下一步建议对整个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涉及到养老的这一块的设施,尽量都往基础内靠,提高资金补助的比例。同时要在下一步的谋划过程中,尽量提高养老设施的相关服务。如果居民确实不同意的,建议住建部门跟民政部门一起研究,市财政投入部分资金,把缺口给予一定补充。
规范老旧小区电梯加装
委员陈佳:目前,市区的老旧小区里老年人居住比例明显高于新小区,但老旧小区一些项目却处于无法可改、无处可建的尴尬境地。近年来老旧小区居民要求加装电梯的意愿一直较为强烈,我市也已经出台《乐清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资金补助实施办法》,目前,只有市区的湖滨花园、乐商小区、新世纪花园等几个小区加装,但是与数千个单元楼相比,比例还是较低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高低层住户意见不一致、进一步加重房子的破损、一层住户家中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变差、持房成本增加等。请问市住建局,下一步有什么举措,进一步推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作,确保老旧小区老年人无障碍出行?
市住建局:目前为止,全市一共申报加装电梯64台,已经装好的只有38台,数量确实有点少。原因之一是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三层以上的房价就会上升,一层二层房价下降。二是加装后,电梯会产生噪音,低楼层居民反对的声音比较大。
接下去建议多部门联合成立一站式的加装服务队伍,全程跟踪服务到位;对加装方案进行可行性认证,部门联合会审,特别在安装阶段,在手续方面给予方便;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加装电梯工程的综合服务参考名录,给住户更多选择性;建议进一步规范完善政策,将商品房单间式的也纳入辅助改装范围。
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
委员郑燕:在城区、景区主要交通干道、公园、医院、农贸市场等老年人高频活动场所,请问市资规局,如何实现公共区域的无障碍设施全覆盖,保障老年人出行?
市资规局:方案审查时,全面汇总“双友好城市”以及各部门对考核的要求,对涉及单位进行严格的把关,落实专项内容。工程竣工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业主全面按照设计方案落实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委员叶丹:近期我们调研了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心内科和内分泌科三个科室主任、副主任和主治医生6天门诊数据。事实上,上述方面慢性病患者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确保定期随诊指标检测和药物购买之外,更重要的是结合每次随诊的指标数据,进行磷、钾、肌酐、血糖、血压等关键指标精细化监控、营养饮食、科学生活作息指导、慢性病防治科普等。仙溪、福溪等偏远山老区慢性病老年患者面临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相对低下,定期到市区就诊、购药的不便利等困境。请问市卫健局,如何确保慢性病老年患者的长期随诊、健康指标监测、慢性病日常养息科普等工作开展?对于如何满足山老区老年人健康医疗方面的需求,有什么具体的、好的举措?
市卫健局:一是实施同质同标的老年健康体检;二是开展重点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工作,目前直肠癌筛查3.5万多人,直肠镜检查1700 多人,癫痫筛查1500多人;三是做好老人的疫苗接种工作,新冠疫苗接种全市60岁以上达到了92%,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是3万多剂次;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开展老年健康服务行动,完成光明行动400多例、营养改造行动2400多例等。
山老区老年人健康医疗供给方面,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优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开展互联网+医疗,将远程医疗向山老区医疗机构、村级医疗机构延伸;加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服务;加快智慧健康家庭的建设,方便非首诊处方药、慢性病长期处方药的购药服务;加强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市级医院与山区医院一体化、同质化发展,提高就医资源的供给和群众看医便捷性。
委员张冰建议:在乐清建设发展老年专科院区。比如依托乐清实力雄厚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把乐清市中医院建设成老年人心脑血管和肿瘤急症治疗后期医疗、康复、中长期照护以及临终关怀等一体化的老年医学服务院区。这不仅发挥中医院中医中药治疗老年病的优势,同时借助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技术实力,也解决了老年病医学人才缺失等问题。政策和资金方面,建议由市卫健局、财政局牵头,给予老年专科院区切实的支持,确保其正常良性运营发展。
做细老年文化教育
委员童莉茴:发展老年人教育,能够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9月正是新学年的开始,我特意去了市区老干部大学和东塔老年大学,在学校报名的现场我看到老年人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的,细看他们的课程内容,能够使得老年人身心得到了良好的陶冶。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年大学确实是大大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
请问市教育局,目前有无计划把老年大学教学点延伸到各乡镇街道,使当地的老人也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请问市文广旅体局,能否多设计一些适合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大餐,多送到山老区、送到农村去,以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市教育局:市教育部门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构建城乡协同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市级的老年管理机构、乡镇(街道)一级的老年管理机构、老年教育经费的预算;建立城乡一体的老年教育学习网络,成立市级的老年大学、乡镇(街道)的老年学堂以及村、社区老年教学点,形成15分钟的学习圈,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好学校;改善城乡共建的老年教育办学阵地,整改提升原来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改建为乐清市东塔老年大学,同时改建乡镇的老年学堂;建立城乡共享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全市老年教育师资库,完善师资库的管理和流动机制,实现老年大学、学堂、教学点三级的师资配送衔接;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学习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
市文广旅体局:要构建更加便捷、立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未来将戏曲中心也搬至文化中心地带,补齐老年人文化服务阵地。依托方便的公共交通体系,农村的老年人也能到文化中心享受多方位的、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以城区的公共书苑为样板,延伸到乡镇建设新型文化空间,同时做好暖心服务,如为老年人设计专门课程等。未来也期待用更多的慈善基金和慈善义工来对山老区做一个定向的文化惠民活动,陆续组织送戏、送演出下乡。此外,做好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把市级优质文化力量输送下去,全力支持老年人文艺团队建设,把文化服务品牌做细做深。
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委员吴全伦: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各个部门、镇街、社区、小区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但“双友好城市创建”目前仅仅局限于几家试点单元,社会宣传力度不足,群众的知晓率不高。请问市民政局、市妇联,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如何营造创建氛围?
市妇儿工委办:为全面营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营造创建氛围:动员宣传,对接北京相关专家部门进行儿童友好城市现场的视频宣讲;突出活动宣传主题化,截至8月,开展儿童友好服务活动424场次,儿童友好主题宣传150场次等;坚持公益宣传常态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公益宣传,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积极与有关部门宣传整合;坚持日常宣传全域化,逐步提高知晓率;坚持媒体宣传的立体化,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做宣传报道,如目前在《乐清日报》刊登了50篇关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报道,同时被“学习强国”平台和中国妇女报等国家级媒体录用13篇,被省、温州市级媒体专报等录用了40余篇等,并利用妇联8号的直播间,开展儿童友好主题直播。
市民政局:在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的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并以例会制度的形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把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及任务清单下发,同时对2022-2025年的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各成员单位在各时间节点上做好各项工作,今年把“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相关工作也列入了部门考核。
同时,前期市民政局已经完成了老年友好型示范镇和村居创建工作的一些方案的制定,各项工作都走在温州市的前列,接下来将联动各个部门,加强一些时效性强的宣传工作。
“反向扫码”解决难题
委员叶舟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核酸检测需要扫码,公共交通实行扫码乘坐,车站、机场、公园、银行、医院、商场、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均实行扫码进入。如今扫码几乎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备的程序之一。然而,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来说确实是个问题,在出门过程中屡屡遇到“扫码难”的尴尬。不少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有的虽然子女为其配备了智能手机,但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操作,普遍存在无法扫码、不知道如何扫码、需要他人协助进行扫码的情况。
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反向扫码”解决这一问题,变“我扫你”为“你扫我”。通过与防疫办大数据负责人对接,运用数字技术,帮助老人、学生等无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制作二维码卡片。在重点场所,特别是菜场、银行、商超等场所门口设置一个显示屏与二维码扫码器,老年人进入场所前,用所携带人员信息二维码卡,进行扫码,显示屏显示其健康码状况及行程码状况。对于老年人来说,亮码比扫码要简单快捷得多。防疫大数据是实时更新的,二维码卡片不能一发了之,有关部门应加强大数据监测,及时为老年人更换卡片,对于异常情况妥善处置,确保精准防疫万无一失。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加快适儿化改造
委员童丽雏:通过实地走访,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的候诊室已经完工,但是急诊与住院部还是和成人候诊室一样的铁椅,也没有增加卡通座椅,增设玩具、亲子读物等候诊就医的儿童元素,请问市卫健局,下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医院的适儿化空间改造?另一个儿童友好试点商圈(城市综合体)——蝴蝶广场,目前广场的适儿化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商场临时应急设置了部分展架,但是商场母婴室还不达标,系统性儿童标识、标牌还没有,请问市委宣传部,下步如何完成该项建设?
市卫健局:现在门诊大厅和门诊部已经改造完成,设置了儿童座椅、宝贝作品区等,呈现效果较佳,急诊部和住院部接下来还会继续改造。此外,我们也加快了扩面体制,城东和城南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马上会启动,市人民医院和石帆卫生院作为明年的儿童友好医院创建试点,也会一体打造。
市委宣传部:从三个方面加强“儿童友好城事”这个工作。从政策的引导上,大力扶持一些优质的儿童友好产业业态。通过空间的温暖,积极打造儿童友好的公共环境。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温暖的服务努力营造儿童友好的氛围。接下来蝴蝶广场3 号楼中还将采购新的设施,搭建新的少儿表演舞台,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让更多的儿童能够快乐地参与其中。
优化儿童托管服务
委员李律瀚:前段时间,温州市教育局公布了秋季开学错时错峰报到安排表,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那些开学较晚的家长,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暑假,假期却突然延长了,这多出的几天竟成了一件伤脑筋的事情。对于双职工家庭,寒暑假孩子看管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安全问题,更考验家长在本职工作和孩子培养之间平衡的智慧,如何在上班的同时让孩子安全、开心、有收获地度过假期,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长。请问市教育局,针对家长的这种后顾之忧,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帮助解决?
市教育局:教育局联合其他五个相关部门,开展了 2022 年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力。打造三个主体,解决托管的难点。以学校为主体,学校落实“一校一测”的要求,分别制定暑期托管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内容以及收费支出等各项内容。平台以实践基地乡村少年宫为主体建立托管营地,拓宽暑期托管服务的内涵,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服务。校企互动,推出随迁子女特殊服务,学校和大企业工会联合起来,聘请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暑期托管服务。
此外,我们在暑期里联合部门开展了多次的专项督导,谨防发生违规教授新课、补课的现象。市教育局双减工作专班牵头联合多部门对暑期培训机构隐形变相学科培训行为开展了随机的督查,一共是8 次,共发现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 7 家,两家托管机构涉嫌违规开展学科作业辅导,查处两起无证无照开展学科培训行为。我们接下来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
守护儿童出行安全
委员施绿珠:“儿童斑马线”醒目又安全,这一用心、暖心的举措让家长和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这座城市的温度,为“醉美乐清”又增添了一道美丽温馨的风景。请问市交警大队,对于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是否还有更令人惊喜的计划?
市交警大队:主要抓好以下三个工作:紧盯风险隐患,严把源头防范。在全市开展校园安全整治工作,对接送儿童车辆、校园公交、校车及驾驶员进行排查。强化疏导管控,动态优化交通组织。交警紧盯早晚放学高峰时段,通过一系列护学措施,维护校园交通秩序。接下去考虑对不文明行为予以通报,更新短信提示,有效保护孩子出行。另外,我们将在易发生拥堵的校园周边,增设专有临时和限时停车位、交通微循环等,继续在学校门口打造彩色爱心斑马线、灯光斑马线等,强化通行提示度和识别度。狠抓宣传教育,严把安全提示关。深入辖区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利用各种媒体传授平安畅行、文明共创的安全知识,推送交通违法、违章典型案例,倡导大手牵小手文明通行,加强对儿童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习惯的培养,营造浓厚的氛围。
丰富儿童友好产业
委员连梓宇:儿童产业是一座“储量”惊人的巨大“金矿”,蕴藏着无限商机,零售、游乐、培训、儿童服务……涵盖了儿童吃、穿、用、住、玩的方方面面。如邻县永嘉的育才控股集团,在注重寓教于乐、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户外实践等方面助力儿童产业友好,研发生产更多儿童友好产品,构筑更多儿童友好生活新场景,丰富儿童友好生活新方式。据了解,前段时间我们梳理报送儿童产业友好试点单元的时候,发现仅报送了“温州太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这一家儿童产品制造企业,在打造儿童产业生态链,促进儿童产业资源融合发展方面有所欠缺。请问市经信局,作为儿童产业友好组的牵头单位,接下来如何结合我市实际,打造特色的儿童产业?
市经信局:我们还是要坚持一米高度看产业这个理念,从乐清27 万儿童的需求出发去谋划。培育一批引领的示范企业,我们近期走访也发现一些适合市场需求的企业,通过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等进行对接,引导其向示范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儿童友好产品,如铁定溜溜、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及农家体验教育基地等。储备一批儿童产业项目,儿童体育方面可在公园开展一些体育项目,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儿童旅游方面,大荆镇已经开始谋划室内滑雪项目;儿童摄影项目方面,如可借助乐清市融媒体中心的乐报小记者平台,通过儿童的美好视角把家乡的美好风景传播出去。
推动儿童托育建设
委员倪烨梓:现在“三孩”政策放开了,小孩上幼儿园前的托育是个老大难问题。现在大家上班都很忙,带孩子实在不方便,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托育机构。全市在天成和石帆街道这些人口、需求相对较少的地区已经建设了两所公办托育机构,解决了年轻人托育难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城区范围以及柳市镇、虹桥镇等中心镇0-3岁的公办托育机构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对于我们需求更大地区的群众还是没有享受到实际的便利。为此,我想请问一下市卫健局,针对此现象,我市3岁以下公办托育机构建设有无下一步计划?如果有的话,具体有哪些呢?
市卫健局:我们现在的托育机构,有四种办托模式,分别是部门主办、企事业单位自办、幼儿班延伸办托、社会兴办。目前,全市托育机构总共有133家,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机构。
接下来针对城区新建住宅小区,要兴建托育配套设施;部门要加大办托力度,机关托育中心已经在招投标,明年年初建好;加大幼儿园延伸办托的力度,中心城区幼儿园自身学位数量和办托场地比较紧张,山老区幼儿园空间足够,但师资力量缺乏,接下来对此情况要进一步进行协调。
同时,创新托育一体化、婴幼儿照顾服务驿站、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等办托能力提升工作在同步进行,且将婴幼儿照顾纳入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创建一体化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
增加课外实践时间
儿童代表刘书行建议:现在学生的寒暑假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一是学校布置的作业量还是很大,二是如果有空余时间父母们就会安排各种学科辅导。寒暑假似乎变成了老师放假,学生只不过换个地方写作业。我想提的建议是能不能多组织一些公益实践活动,比如小小志愿者、职业体验、独立生活的一天等,让我们多接触课本外的世界,让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一起提高。
提供更多信息指引
网友提问:疫情期间,家长一般会选择带孩子在周边游玩,暑期里带孩子泡书苑成了不错的选择。发现乐清近几年建成的书苑真的很好,不仅环境好,活动也开展的不错,特别是书苑里的亲子阅读区,我和孩子在里面能呆大半天。我想了解一下,乐清有没有亲子活动场所的地图指引,让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到场所活动的地址、开放时间、活动情况?
市文广旅体局:这个地图搜索的功能集中在“浙里办”APP“读行乐清”版块里。“浙里办”APP上可以搜索“读行乐清”,进入数字化的一个指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