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完善健身服务体系 共享美好生活 市政协委员提议多举措提升全社会“健康能力”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5月10日】

最近刘畊宏线上直播运动人气超旺,越来越多的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乐清市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全民健身硬件配套趋于完善的同时,国民体质检测达标率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指导、体医融合等软配套服务离《浙江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群众不断提升的健身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近日,部分市政协委员对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对需引起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乐清注重体育惠民,强化“大健康”顶层设计,加快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城市10分钟健身圈”和“农村15分钟健身圈”格局,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体育活动。截至2021年底,乐清全市拥有体育场地设施3043处,4488个点,场地总面积达348.7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达2.4平方米。

在调研中,委员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场地建设规划缺乏合理性,一些项目选址没有统筹考虑区域人居分布和人口基数布局等因素,整体部署缺乏主体责任,被动发展。场地建设受村居社区干部主观意识影响较大,重视程度不一,建设不平衡。且健身设施配套比较粗放,没有根据城区、镇、村等不同层次的健身常识认知及不同年龄段需求进行科学定位,按需配建。如虹桥镇南阳村百姓健身房,台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房等区域人头攒动,而场地西南两侧20多台综合训练器、分体式深蹲架、举重床卧推架、跑步机等设施,除了跑步机偶有使用,其他器械鲜有人问津。

“公共体育设施既要重‘建’更要重‘管’,设施正常使用保障力度还不够。”委员们介绍,一些体育设施没有及时更新或报废处置,很多使用期限已到期或损毁的健身设施信息数据,并没有被及时删除,仍存在系统里。此外,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均计入全市群体数据系统,但由于疫情影响,实际尚未与附近群众共享。

保障机制和引导尚待完善

调研中,一组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016年到2021年,群体专项资金年度投入约500万元(含本级财政补助、浙江省和温州市“民生实事工程”专项补助及体彩公益金),但随着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不断增加,经费预算没有同步增加。财政每年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相较于其他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偏低,设施建成投用后的运维资金由受赠单位自行解决,场地建设、运营、维护缺乏长效机制。

在健身场所大力建设的同时,因对科学健身理念普及不到位、运动场地群众知晓率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开展不到位等情况,导致一些场地的使用推广宣传力度不强,国民体质测试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全民参与的力度和普及性尚不够。不仅如此,一些场地因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场工作,担心人员安全隐患,便一刀切设置年龄门槛,让全民健身失去了“全民”的意义。调研中委员们也了解到,虽然从数据上看,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已十分可观,但其中多数为各类运动协会、俱乐部的运动爱好者,经常从事指导工作的实际比例不足10%,在全民健身宣传、科学健身指导、健康生活引领等方面并没有起到带领作用。

全民健身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民健身的推广,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患病后的复健起到积极作用。体医融合正是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抓手,但由于缺乏体系化、针对性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政策法规,加之体育、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职责交叉重叠、边界不清晰,同时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乐清市该项工作尚未深入推进开展。

委员建议

更科学更有效

委员叶丹:统筹健身设施规划建设,体育主管部门牵头统筹,普查全市合规的各类健身设施场地,结合各乡镇(街道)居民分布和人口密度,联合市资规局、住建局等部门,科学谋划选址,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同时科学定位,合理制定设施品类权重比例,根据城区、村镇人群运动理念、年龄段需求,开展场地、设施使用需求调研,设计3-5套全龄段设施组合清单,提供多样选择。建立普查机制,定期开展健身设施数据更新。普查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开展专业评估,对于确实无法使用并存在使用危险的设施排定计划,限期分批次进行更新或报废清理。细分统计数据,确保数据库里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均能正常使用。

更全面更便捷

委员李步岳: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布局,制定年、季、月度国民体质监测计划,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定期组织各类行业人群参与国民体质监测。引导和支持乡镇(街道)、村社、企事业单位及体育健身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发挥基层站点指导科学健身的“前哨”作用。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社会发展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分析结果,科学指导城乡居民健身运动。委员郑向乐:汇总乐清全市“运动地图”,发挥镇街网格宣传优势,普及城区“10分钟健身圈”、村镇“15分钟健身圈”场地和运动设施,并积极引导辖区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让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乐清人民的常态化生活方式。委员郑甘雨:进一步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注册登记、服务考核和表彰奖励等制度,组织发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以百姓健身房为着力点,让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成为全民健身宣传者、科学健身指导者、群众体育活动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

更规范更专业

委员何嫣: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标准规范,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形成分级分类管理、绩效聘雇和政策激励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向体育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推广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指数评估制度,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活动和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委员金咏梅:注重跨部门协同,推进体医融合深度发展。在体育部门开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以及科学健身知识内容,整合卫健部门资源组织医疗专家团队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慢性病防控、运动风险筛查、运动损伤防护、保健康复方面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图文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王以森

发表于浙江

阅读 1

分享收藏

赞在看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