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改善毛细街巷民居环境 实现“醉美之城”欣欣“巷”荣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周海燕、林松、赵萍萍、应小瑜、蔡航凯、林芳如、马伟军、董德敏委员代表乐成委员联络组的发言


小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条条小街巷就是一幅幅民俗生活画卷。自东晋宁康二年乐清设县时起,乐成就为县治所在地,乐清古城,面海依山,三水纵横,形成了山、海、城、河完美融合的城市格局。老街小巷,藏尽城市繁华,读懂老城的每条街巷,就读懂了乐清古城的悠长历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城街巷已今非昔比,传统格局被打破,历史建筑被拆除,民居环境被破坏,老城与新区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前,我市正在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因此,如何改善毛细街巷的民居环境,实现“醉美之城”欣欣“巷”荣,让老城街巷展现“望得见山、近得了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景象,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老城毛细街巷的现状

传统街巷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生活方式,这些传统街巷不仅承载着城市历史发展轨迹,也反映着城市原有居民日常生活习性。乐清古城的街巷以北大街为轴线呈鱼骨状分布,东西两侧连接13条巷弄,古时街东称东隅,街西称西隅,各管七图,图下有25坊(巷)分属之。从目前来看,乐成传统街巷肌理保存基本完好,有专家评价,“乐成老县城是全国为数不多、街巷格局完整、路网‘鱼骨’肌理丰善、护城河体系维持完好的古城”。

由于近年来社会发展等因素,以乐清城区建设路为界的老城区出现了历史建筑被拆除、文物流失、原居民外迁等现象,传统市井格局已被打破,老城毛细街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正在逐渐消失,已失历史韵味和往日的市井情景。如,现今的北大街,与古时的25坊(巷)对照,街巷的名称与原来保持一致的只有太平巷、千秋巷、开元巷、集贤巷、箫台巷和崇礼巷6条,而另一处通井巷历史街区已全部拆除新建;最能代表乐清丰厚文化的乐成八景,其中的箫台明月、双瀑飞泉、白鹤晨钟、紫芝晚磬、云门福地就星罗棋布于当时的周边街巷中,而随着老城街巷的变迁,云门福地、紫芝晚磬等景观已不复存在,如今只能简单立碑。同时,伴着老城街巷的变迁,一些历史典故、小巷故事也随着巷名的消失而逐渐失传。如,太平巷的名称,缘于此处原先建有一座太平坊,表达了广大百姓渴望太平的心愿;拦诗巷的得名,就有王十朋路过被知县拦住作诗的故事。现存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岌岌可危。一些老城街巷内还散布着部分传统民居建筑,以洪宅、周宅、可楼等为代表,院落肌理保存完整,反映出乐清晚清民国时期大宅院落的风貌特点,但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基本已成“孤建”,周边被现代建筑所包围。最能代表老城街巷历史沿承和市井风情的原居民大多已外迁,街区小巷民居多数被新乐清人和周边进城人士租住。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老城毛细街巷整体规划缺失,布局风格凌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部分老城居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进行了旧房翻新。目前,老城街巷中除了少数是清代和民国古建筑,大部分都已在80年代后改建。由于当时的规划缺失以及浙南居民特有的宅基地意识,居民大多按自己的意愿建房,房子的占地、样式、外立面等都没有统一,街巷建筑很不协调。加之当时对古建文物保护的意识不强,翻建后的新房融入了太多的现代元素,街巷的整体风格比较凌乱。如,可楼所在的中和巷,俗称徐宅巷,由于巷子整体风格过于现代,与可楼的风格极不相融。

同时,老城区当前的改造规划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改造中没有统筹好“改旧”与“建新”的关系。如,东门片一期改造项目,将那些承载着历史沧桑的民居规划夷为平地,影响了城市天际线和老城格局,而与之相邻的东大街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街区内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已成为危房。再如,北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规划没有邀请文化部门和当地能人贤士参与,整改缺乏古城情怀,没有很好地融入“乐清元素”;北大街历史街区立面整治建设工程,两侧的屋檐照搬苏州古民居风格,丝毫不接“乐清地气”;公安东路入口处立面浮雕中塔的原型完全照搬宁波天宁寺旧址的咸通塔,与乐清文化历史毫不相关;改建后的石板路面凹凸不平,原来还算繁华的北大街如今已门可罗雀。

此外,老城街巷整改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整体格局。如,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和景贤人家项目两大工程,涉及到的主体不一,施工单位各不相同,项目各自为政、彼此割裂。而相对于有规划的历史街区,老城周边小巷规划则完全是空白的。比如:街巷建筑风格不统一,没有古城特色,缺乏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规划;路灯缺乏特色,目前只有北大街和银溪两岸用园林式路灯;街边的垃圾桶多是普通塑料垃圾桶,未能与老城历史街区风貌形成有机融合,显得格格不入。

(二)老城毛细街巷管理无序,治理效率低下

一方面,在老城街巷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管理盲区或交叉,部门之间又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治理效率不高。如,小巷违停现象,交警队和综合执法局都认为自己没有执法权限。再如,老城绿化建设是由乐成中心城区管委会完成的,而绿化管维则由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承担,目前,由于老城一些绿化区还没有从乐成中心城区管委会移交出去,而管委会又没有绿化管维能力,因此打造的绿色空间多半杂草丛生或花草枯萎,每次都是到诸如文明城市评比等大检查时才临时补种。同样,老城街巷路灯建设与维护也存在问题:管理部门多头,出现部分街巷路灯不知道找谁建设、找谁维护的问题;一些背街小巷甚至到现在都还没有安装路灯;金溪沿岸的路灯,建设部门建成后就一直没有移交给路灯所维护;部分小巷路灯由于缺乏适合进小巷的机械维修工具,往往坏了很长时间都得不到维修,时效低下。

另一方面,老城毛细街巷的管理还存在监管漏洞。比如,作为环境清洁主体的环卫所、垃圾收纳站等地,其附近反而经常出现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等集中污染的现象,加之当地居民的垃圾分类和保洁意识不强,导致乱扔垃圾的情形较多;街巷空中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普遍,杂乱无章,影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车辆违停现象较多,使原本就不宽敞的小巷显得更加拥挤等等。又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工程造成的小巷路面开挖,由于没有严格的工期制约,路面长时间处于施工阶段,既影响居民生活,也影响城市美观;一些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效果差强人意,如担水巷就出现雨天污水倒灌入巷入院的情形,居民反映强烈;一些已开挖路面,恢复时没有各部门参与协商,采用简单的回填方式,没有做到恢复原貌,可能导致因一个工程造成其他整改成效前功尽弃的情形。

(三)老城毛细街巷资金投入不足,整改进程维艰

近年来,相比于乐清新区的城市发展投入,老城改造的资金就略显不足。新区可以打造一座山、一片海、一条河、一段路,而老城打造一条小巷都较为困难。正如北城社区一位负责人所说,想将新仓巷进行整改,打造更适合的人居环境,但资金却一直没有落实,有人提出可以来个20米做为试点,到现在却连这20米的试点资金也还没着落。又如东大街老房内一位居民反映,东大街的许多建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成为危房,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像这种亟需解决的改造资金也一直没着落。而集贤巷、仓桥巷、迎和巷等一些路面开挖工程,最后竟然出现由居民集资铺设路面的情况。

同时,由于净化、绿化、亮化等各类管理资金落在不同部门,老城毛细街巷作为管理末端,资金安排往往被挤到边缘。以路灯为例,据了解,新采购的路灯一般是先满足公路大道和城市干道,若有剩余资金,再安排毛细街巷;有时为了解决照明问题,一些小巷路灯采用干道用剩路灯或是维修拼凑路灯,如一条短短的迎祥巷,就发现五六种样式、新旧不同的路灯。而作为重要辅助来源的社会民间资金,则表现为民众对街巷改造的“高期望”与社会民间资本的“低参与”状况。目前,除了可楼等少数历史建筑有民间资金注入外,其他街巷从建设布局到业态引进等皆不理想。

三、几点建议

(一)重视对传统街巷的规划和保护

当前,由温州城投控股公司主导的北大街历史街区集团化整体规划改造已经开启,建议充分吸取前几次改造的一些教训。在改造过程中,要结合我市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审美习惯,发挥乡贤和文人的智慧,深度挖掘传统街巷文化价值和“乐清元素”。建立传统街巷价值评估体系,从传统街巷功能、传统街巷历史文化特色、传统街巷建筑设计与建设工艺等层面出发进行评价。充分尊重乐清传统街巷的布局特点,展现传统建筑美学特色、生态建筑特色,努力打造兼具文化历史底蕴和现代时尚的文化老城,使之成为乐清人民的休闲文化慢生活区。传统街巷改造更新理念要从“重利用、轻保护”逐渐转化为“重保护、重原真”,在保留原有街巷特色、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对街巷进行优化提升,提高空间舒适性。此外,还可以在重要的文化遗址周围设立文字说明,还原历史场景。

(二)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和业态布局

重视传统街巷的人居环境改善,做好传统街巷净化、绿化、亮化和“文”化方面的打造和提升,让老城能留得住人,同时吸引一帮有情怀的人入驻,留住乡愁,焕发老城新活力。一是要加强对居民和环卫工人的净化保洁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做到小巷旧而不脏。二是要以绿色为突破口,因势造景、因地制宜,加强街头巷尾的微景观打造,实现“四季有景”,丰富传统街巷绿化品质和内涵。三是在注重金银溪两岸和北大街街巷夜景亮化改造的同时,关注民生所需,给每条毛细街巷安装具有古城特色的路灯,充分展示老城夜景;电力部门要协同梳理好小巷的空中电线,美化老城天际线。四是加强汽车违停和路面开挖恢复的查处和监管力度,提升老城区道路通行能力,营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五是传统街巷要引入尊重原始状态和“乐清元素”的文化布局,注重发展与休闲文化慢生活相融合的业态,提升文化内涵,呈现既悠闲又雅致、既市井又传统的特色民居环境。

(三)确保传统街巷整改中的资金保障

财政固投可适当向老城倾斜,确保整改资金能够经得起需求。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渠道,将毛细街巷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等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资金,由社区统一预算管理,用好、用实、用省各项资金。一些危旧整改项目要未雨绸缪、特事特办,确保资金一次性到位。创新开展筹资机制,在争取财政投资资金外,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出资” 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在街巷内开展服务性商业布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城街巷的改造和运营。比如,像可楼一样引进民间资金进行业态布局,使一些古建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调动老城居民承担一定的改造费用,共同参与街巷整改,形成“政府+社会力量+居民”共同筹资的可持续模式。

(四)按照“先急后缓”打造精品街巷试点

除了北大街文化街区整体由温州城投控股公司规划改造之外,散落在周边的一些街巷,可根据整体规划相关理念,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开展精品街巷试点打造。目前比较合适的如可楼所在的中和巷、拥有承载北城居民记忆的古井遗址和云门福地遗址的新仓巷、影响视觉效果和居民生活的东大街等等。具体可以考虑按照“一巷一景观、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的思路,并根据每户居民的不同空间特点来恢复院落传统风貌,让每个街巷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对沿街巷建筑及构筑物立面进行整改,可运用壁画、雕塑、藤蔓等景观小品进行装饰。调动街巷内部居民在街巷改造中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教育宣传等手段,在保证居民权益的前提下进行街巷功能改造。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