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市政协“请你来协商·优化生育公共服务供给”活动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 缓解社会“生育焦虑”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1年03月30日】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是人们最美好的期许,3月29日,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优化生育公共服务供给”活动,委员和部门通过协商来增进沟通,形成共识,着眼家庭在生育行为中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不断优化生育全程医疗服务,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优化生育服务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生育配套服务体系。

提升产科软硬实力

委员卢胜海:据乐清市产科质控中心统计,2020年全市10家助产医疗机构产科床位使用率不到60%,与上级卫生职能部门规定的>90%相比,存在大量人力物力的闲置,且乐清每年有大量的产妇外流生育。我想请问市卫健局,如何提升乐清市产科整体实力,盘活闲置资源,增加群众信任度,让产妇安心留在乐清生产?

市卫健局:乐清市各医院产科实力是比较强的,但与温州各大医院对比,在硬件和软件服务上仍有所欠缺,尤其是服务方面,不能为市民提供全程跟踪、省时省力、温馨舒适的产检和生产服务,导致了产妇外流生育。

接下去,将通过提高硬件设施改善、提升服务质量和完善流程来改变目前的状况,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乐清产科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有质的飞跃,增强民众的信任度和愉悦度。

委员黄崇斌追问:产妇在外分娩也增加了医保资金的负担,也容易产生社会不公。请问医疗保障局,为进一步推进孕产妇留在乐清医疗机构待产分娩,在政策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完善?

市医保局:原来的政策是按生育津贴补助,城乡医疗从今年2月开始,按实际医疗费用来报销。目前,温州市跟乐清市的报销比例相差10%,乐清市一级、二级、三级报销比例分别为90%、80%、70%,温州市是80%、70%、60%,而浙江省内、温州市域外的报销比例为50%。职工的报销,是按照剩余津贴进行支付的。所以,乐清市的政策与温州市的相比,基本保持一致,与周边其他县市相比,乐清的政策力度是非常大的。

规划儿科发展定位

委员林芳如:乐清儿科名医挂号难,预约时间长,导致很多家长直接带孩子去温州就诊,请问市卫健局有什么措施可以解决孩子就地看病,提高乐清的县域就诊率?

市卫健局:乐清市儿科技术力量还是非常强的,接下去可以对市人民医院儿科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定位进行更明确的规划和发展,如人民医院儿科主要倾向于儿童综合治疗抢救方面,妇幼保健院儿科则更倾向于儿童日常保健、健康管理等方面,并加强两家医院的联动融合,让两家医院更好地为全市儿童健康服务。

让学前教育资源更普惠

委员方立安:乐清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审视,还存在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低,公办园覆盖率不高,“入公办园难”“入优质园贵”“入低价园差”等问题。截至2020年底,乐清现有公办园40所,在园幼儿7359人,公办覆盖率仅为15.76%。据测算,2021年、2022年公办覆盖率预计会达到23.61%、32%,这离省、市标准以及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2022年创建指标的“公办在园覆盖率50%”还有不少差距。针对上述问题,请问市教育局,你们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予以改进和提升?

市教育局:乐清市目前公办园覆盖率低,民办园品质高收费高、品质低收费低,收费普惠但品质较高的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较低。总体上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群众对普惠、优质的期盼。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三个方面来改善。一是建,继续建设和谋划公办园,同时加快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二是补,教师的社保和社会平均工资进行补助;三是招,加强优秀教师的招聘,为幼儿园配足教师力量。

委员朱旭隆建议:目前,普惠性幼儿园的奖补对象只针对幼儿园内3岁以上的班级,而幼儿园内3岁以下的托班是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优惠政策,需完全按照办学成本收费。为此,建议财政加大扶持及投入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等级幼儿园设立公益性和普惠性托班,并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3岁以下的托班也纳入奖补范围。

完善公用设施建设

委员郑学化:公共设施对孕妇和带婴幼儿的父母友好程度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我们从调研中发现了几个问题:乐清市大部分的公园,都无法做到婴儿车的畅通无阻,有为了阻挡电瓶车设置的障碍设施,有上下道路间只有台阶,有停车场出口的“门槛”障碍等;乐清市家庭出行较多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城市综合体、文体中心都普遍缺少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母婴室。这常常给哺乳期的妈妈和婴幼儿家庭带了不小的“尴尬”,很多妈妈不得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处理棘手的育哺“私事”;公共停车场中缺少专用的停车位。在温州“吾悦广场”等地的地下停车场,已设置了专门的“孕妇及育有6岁以下儿童者的专用停车位”,方便此类家庭的婴儿车等设施的搬移,这是很人性化的设置。那么请问市市政公用中心,我们在针对孕妇和哺育婴幼儿家庭的相关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乐清市将会如何完善提升?

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心:围绕育婴幼儿家庭的相关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我们确实还有短板和欠缺。下一步对于公园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将更多地围绕委员们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改造,增加母婴室的建设和第三卫生间的设立,推进完善公用设施建设。同时,未来也更多地将设计方案前置,并加强建设后的后续管理,让孕妇和带婴幼儿的父母对乐清公共设施有更好的体验。

缓解家政市场供需紧张

委员周丕茂:乐清0-3岁婴幼儿主要以家庭养育为主,当下二孩政策早已全面放开,而辅助家庭养育孩子的保姆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出现了供需不平衡,保姆工资水涨船高的现象。且保姆中介机构普遍存在小、散、乱等现象,保姆岗前培训少之又少,专业性不强,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少部分还存在偷窃和打骂孩子而被雇主辞退等情况。然而,这一部分有问题的保姆,换了个雇主后却照样继续当保姆,这给社会、家庭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请问市人社局,针对0-3岁的幼儿保姆的职业资格准入证及个人信用征信的乱象,有何整改措施?

市人社局:乐清保姆市场呈现人员紧缺、家政市场品牌效应差、管理欠缺、保姆岗前培训有漏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乐清建设了3个政府引导的家政市场,带领行业健康发展;在山老区开展专门的招聘会,发动闲置妇女劳动力,加入家政行业,效果不错;与家政人员输出较多的省市进行劳务协作;加强家政市场管理,建立家政协会等。通过这些方面,缓解家政市场的供需紧张问题。

加速全市托幼机构发展

委员赵蓓蕾:2020年乐清3岁以下托育机构仅有5家,分别为城南街道2家(民办)、乐成街道1家(民办),石帆街道1家(公办),柳市镇1家(民办),均距离大多数社区、居民区较远,无法满足乐清的托育需求。因此,3岁以下托育机构的开设是当前推进二孩政策的关键。我想请问市自规局和市卫健局,接下来在人口密集、双职工数量多的城区范围,以及虹桥镇、柳市镇等中心镇,将如何规划布局托育机构?

市自规局:一是保留调整,学校用地不变的,主要调整班级的设置;二是调整学校用地,向周边新增用地,使班级规模有所调整;此外,还有迁建,可以迁入搬迁学校的校址等方面来考虑发展规划布局全市托育机构。

市卫健局:各乡镇新卫生院建设完成搬迁后,计划可将所有老的卫生院改建成为各乡镇的托幼中心,并充分盘活可利用的资源,让托幼机构快速发展。此外,托幼机构的发展也依托多种形式,可利用社会化运营、公益机构参与等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全市托幼事业的发展。

实现公办园招生公开透明

委员管志勇:据部分家长反映和我们的调查了解,公办幼儿园入学很难,竞争激烈,特别是市区,公办幼儿园公开招生的比例不到实际招生的一半,对此,部分家长和群众很不满意。请问市教育局,乐清这些公办幼儿园能够公开招生的比例是多少?做为教育主管部门,有什么措施确保公办幼儿园的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市教育局:这个问题的矛盾点主要是乐清目前公办园的学位数与民众的需求量差别较大。2020年,乐清市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公开摇号率为70%,剩余的部分为政策照顾的名额,如新居民积分制、村征地照顾名额等。接下去,将对公办园审定名额的100%的学位全部对公众摇号,努力实现幼儿园的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加强保育员专业培训

委员倪烨梓:根据浙江省托育机构管理办法中提到:保育人员负责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料,安排游戏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保育人员应当具有婴幼儿照护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受过保育相关培训和心理知识培训。

但是据了解,乐清目前托育机构里的老师(保育员)都是一些幼师专业毕业的20来岁的小姑娘,虽有唱歌、跳舞、绘画等专业能力,但是对0-3岁婴幼儿的照护缺乏经验和相关培训,而一些机构的保育阿姨充其量就是文化水平偏低的保姆,没有婴幼儿照护的专业背景,对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保健等方面无法进行科学的生活料理。请问市卫健局,针对这一现象,下步有什么措施进行提升?

市卫健局:根据省里的文件和管理办法,浙江省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要求保育员每两年参加一次县级的妇幼保健医院组织的培训,这几年乐清也一直在进行中。2020年,根据全市的幼儿园和托幼机构的人员安排,开展了6期保育员岗前培训,培训了540人,并颁发相关证书,提高了保育员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为幼儿园和托幼机构提供更好的保育工作和服务。今后,还将根据省里的相关要求,继续开展保育员的培训,提高行业服务水准。

关注女性产后精神状况

委员郑燕:产后抑郁是女性生产后的这一段特殊时期产生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产后抑郁障碍是一项很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它不仅仅关系产妇的健康,同时关系着孩子以及一个家庭的幸福。据不完全统计,到乐清市医院就诊的产后抑郁人数为每年140人左右,产后抑郁症存在着不被重视、不容易被发现、患者不主动就诊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能否将产后抑郁症的筛查纳入常规产后检查项目,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及时干预,帮助产妇恢复精神状态。

市卫健局:对于女性产后精神状况,市卫健部门也非常重视,为此也做过专项的调查,确实发现此类人群的门诊量不高。下一步,继续依托医院,通过开展产妇产后心理评估等手段,对产妇产后情绪及时追踪、筛查和干预,改善产妇产后的抑郁情绪。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