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王慧鹏、卢胜海、郑石磊、潘如新、丁凌云、黄世泽、黄蓉蓉委员代表科学技术界别的发言
作为改革开放“温州模式”代表,乐清充分发扬浙商精神,一代代电器人从低成本电器加工制造起步,逐渐成长为我国最大的自主生长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取得了瞩目成绩。但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今天,乐清电气产业群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提升。
一、现状分析
经过近40年发展,我市已形成国内企业密度最高的电气产业集群,注册电气企业超过1万家,涉及产品覆盖发输变配用等200多个门类、6000多个品种,产业链相对完整且有显著规模和成本优势。从集群未来长期发展和定位来看当下,“高端不足、中端流失、低端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乐清制造”仍保有低成本、低价格甚至低品质总体印象。未来全行业加速专业化分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电气产业在众多企业基数和产品种类面前,高端领域领军企业、细分产品专业程度表现并不十分亮眼,有必要对产业链按产品门类、所属领域、所在行业、客户类型、技术水平、品质等级、创新能力、供应链构成等多维度进行细化研究,找出重点,探寻从量变到质变、从广度到深度的发展新动力,深入实施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培育梯队断链
目前,我市操动机构、精密模具、铸件、机加部件以及绝缘浇注件、互感器、电力自动化等基础行业和关键配套产品行业知名度和口碑度普遍不高。2016年至2020年,浙江省经信厅发布五批共124家“隐形冠军”企业,乐清累计入选的六家企业中,仅一家可以纳入电器产业及供应链范畴,与省内其它县市至少有四家“隐形冠军”在电工电器细分领域位居国内前列对比,我市入选电器企业数量偏低,大大小小有不少于350家下游中压成套开关设备制造企业,几乎没有企业能跻身国内第一梯队。
(二)细分领域核心产业链外流现象严重
低压电器产业链完整是电器之都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市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低压电器关键部件之一的触头材料领军企业迁往温州(已于2018年上市),被外资收购的低压熔断器龙头企业整体搬迁至湖州。除低压电器外,我市其它门类的电气产品产业链上仍有缺失和诸多短板,曾经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GIS等高压电器生产企业,现已基本消失;防爆行业曾经的领军企业迁往上海,产品、供应链、客户随之流失。在继电保护、电力电子、配电自动化、充气式开关柜、新能源汽车充电发展的热潮中,我市企业未能抢占先机。在电气行业分工不断加速细化的时代,如果不加强对电气细分领域和重点产品的关注,不掌握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企业,将仍会错失发展机遇、流失更多成长中的企业。
(三)细分行业产业集群基础能力薄弱
基础能力决定了产业发展高度,近年来政府为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智能电气出台了多项帮扶和鼓励政策,而智能制造和智能电气的前提是电器产品必须具备优良品质,拥有足够高的配件精度和可靠性。我市模具生产、机械加工、注塑冲压、传统铸造等上游配套行业企业存在普遍的“低小散”问题,加之工艺要求、产品标准化程度等问题难以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而企业依靠自有资金投入增加设备、改善工艺、提升产能又往往相对滞后。同时,这些传统行业普遍存在着师傅带徒弟的工匠培养模式,高水平技师培养周期长,而现在年轻人缺乏加入意愿,将面临人才断层风险。我市电镀产业已经随着电镀工业园的启用和完善,其功能逐步完备,但精密模具、精密铸造、精密加工等电器供应链上游基础行业仍相对落后,影响整个电气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四)电气产业细分领域服务业短板突出
面对中低压电器同质竞争,以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辨识度、可靠性和附加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目前,乐清现有的工业设计企业,在设计水平、人员结构、对电气产品和电气文化的理解上仍无法满足工业企业的需求,无法真正提升产品的品质。如:正泰集团的昆仑系列、德力西集团的领航者系列低压电器分别交由上海、深圳知名工业设计公司主导设计。类似于工业设计的还有中压产品的型式试验,需要送到苏州、上海、杭州才能进行试验和检测;加工外包、研发外包、供应链整合、技术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于电气产业的细分领域也都未获得显著突破。
三、几点建议
(一)通过“细分矩阵模型”精准绘制发展路线图有效“建链”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电器上下游产业链调研,洞察电气产业细分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难题,按照“同领域产品及企业上下游配套关系”的垂直细分和“不同产品线及企业并列关系”的水平细分两个维度建立数字化矩阵模型,从细分视角对电气产业集群以数字化手段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明确我市细分领域所处行业位置、细分行业从业“企业密度”,对标国内竞争区域和“单项冠军”企业查找差距和不足,制定出台重点细分行业目录和发展规划、重点企业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低效产能退出机制等相关政策,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补短板锻长板巩固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通过“数字化+基础产业”提升电气产业基础能力有效“补链”
通过以“数字化+基础产业”试点带动基础行业逐步具备快速响应、柔性高效、“专精特新”的供给能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力。以乐清模具产业为例,借鉴“模具之都”宁波各区县特色分明、分工协作发展思路,筹划设立“数字化电器模具工业园”,集中解决污水、噪音、用地、用工问题;规范引入电器模具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产业,根据电器行业共性经验和家族产品特点,制定电器模具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健全和提升“数字化电器模具工业园”在3D设计、智能编程、智能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数字化需求和能力,逐步实现从生产制造数字化向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变的创新发展模式。
(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电气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有效“延链”
鼓励企业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融入工业设计元素。建议以工业设计为抓手,将工业设计产业化作为电气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力点,建立以电器产品工业设计为引领,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形成快速成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检验检测、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协同发展体系,提供专业化、流程化、集成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以工业设计带动制造业发展的细分产业链。规范和帮扶对产业集群已经有明确需求的制造服务业及面向上下游企业联合营销的市场推广服务,积极探索和建立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协同联动体系,促进电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四)通过“隐形冠军”梯队培育计划,提升高端产能落实有效“强链”
依据重点细分行业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挖掘梳理细分产业链上的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建立分类、分层、分级的管理办法,制定和提升基于乐清制造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和奖励措施,保障资源要素供给,避免细分行业骨干企业流失。积极提升和发挥行业协会能力和作用,起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指引作用,帮助企业提高战略定力,抵得住盲目扩张的欲望、多元化发展的诱惑。研究出台激励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的长效机制和办法,鼓励企业家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不断追求精益求精,提高产品品质,树立行业标杆形成本土领军企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