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6月共享单车“空降”乐清以来,已有一年多时间,目前乐清的共享单车现状怎么样,如何让“最后一公里”走得更顺畅?前不久,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市区晨沐广场、车站、南虹广场等共享单车停放点进行了视察,了解乐清共享单车的基本情况、共享单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委员们还积极建言献策,为共享单车治理支招。
市场现状:
5万辆共享单车投放城乡
去年6月23日,哈罗单车首先“空降”乐清,首批约2000辆的共享单车投放在市区4个点,分别为市行政管理中心、乐清日报社、国贸大厦和时代广场。
次日,摩拜单车开始在乐清市投放试运营。
今年4月27日,哈罗助力车也进入乐清,现有2500辆左右,主要集中在乐清市区和柳市。全市共设有230个围栏站点。
共享单车在乐清投放一年多来,因其“扫码开锁,随走随停,不用找停车桩”的出行便利性,迅速受到乐清市民青睐,不仅为城市交通顺畅提供了辅助,也为绿色出行减轻了成本。
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乐清共有2家共享单车企业即哈罗单车和摩拜单车入驻。乐清市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达到5万多辆,主要分布在市区、北白象、柳市和虹桥四大区域。
现场直击:
“鸠占鹊巢”乱停乱放
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国家对其的规范性文件和管理措施几近空白,主管部门也没有明确,在乐清投放之初,企业(运营商)也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加之存在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等因素,使得“自发性、盲目性、粗放性”的共享单车市场模式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无序投放、随开随停、乱停乱放等,影响了交通安全和市容市貌。
从当天的视察情况看,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委员们首先来到市区晨沐广场,只见4辆共享单车横七竖八停放在广场靠近宁康东路的路边。在新世纪大酒店门口有一个共享单车停放点,停着一排红色、黄色的哈罗共享单车和共享助力车,有的随意停放,占了盲道。对面的农行营业网点前也停放着一些共享单车,显得有些凌乱。
在南虹广场附近,委员们看到,一长排的公共自行车桩位,只有零星的5辆公共自行车,大部分被共享单车“鸠占鹊巢”占用。
一路上,委员们还发现,有的共享单车就停在公交站台边,有的倒在绿化带上,有的斜靠在护栏上,哪里方便停哪里。
“共享单车像一面照妖镜,让不文明的行为现了原型,拷问市民素质。”部分用户把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影响车辆通行,有的则将单车骑进和存在住宅小区和楼道里,把“共享”变成了“私有”。这些不文明行为增加了市容市貌的管理难度。
委员支招:
强管理与提素质齐头并进
在当天举行的座谈会上,与会政协委员就管好共享单车,让出行“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从规划入手、部门管理、企业应对、市民素质提高等方面积极献计献策。
委员张颐秋建议,相关部门要分析共享单车停放需求,借助大数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完善停放点和电子围栏等相关配套设施。委员顾海志建议,在公交廊点、商业区、医院、文体场馆、居住区等应规划预留较为充足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和停车泊位,为共享汽车普及未雨绸缪。
委员薛文锋建议,相关部门要发挥好综合协调的监管责任,共同发力,加强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公约,对企业服务实施日常监管,引导运营企业公平竞争、规范服务、有序发展。负责停放秩序的监督管理和违法停放的执法清理,对不适宜停放的区域和路段设置停放标志,实行禁停管理。
委员周丕茂建议,政府部门要主动与运营企业进行沟通,引导运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团队技术力量,采用“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配备与车辆投放规模相适应的服务网点、维修调度停放场地和管维人员;加强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科学有序投放车辆,加强巡查,充分运用车辆实时定位信息,对超出停车点容量的车辆加强现场运营调度,及时清理违规停放车辆。如可借鉴绍兴等地的做法,一旦车辆乱停乱放时间超过半小时,则由城管部门强制拖走,以此督促运营企业加强自我管理。
委员童丽雏认为,谁受益谁管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进行智慧管理、大数据管理,如在手机APP中标注可停放区和禁停区等,引导用户将共享单车停在可停放区。同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还要加强对用户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违规行为的监测记录,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委员何文军经常骑共享单车上下班,对于这一年多来的变化,他感触很深。他觉得,一年多来,人们对共享单车有了更多了解。他建议要加大安全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平台推送、公益广告、主题教育、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倡导市民文明骑行、规范停放,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利用监控手段曝光恶意破坏单车等情节较为恶劣的不文明用车者,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并建立相应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