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完善配套设施 聚拢人气商气 让滨海新区变得更宜居
【来源:乐清政协】 【 】 【2018年04月10日】

  随着乐清城市框架的拉开,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基础、拉框架、提功能、树形象”的要求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总部经济园区、清和公园等为亮点的滨海城市新区,成为乐清城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但是,随着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功能性的开发远滞于形象性的开发,“吃、购、行”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实际需求,造成新区人气、商气不足,给新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政协委员们一直关注新区发展,他们呼吁加快滨海新区配套设施建设,让滨海新区变得宜居宜业,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完善软硬配套 提升新区品质
  滨海新区位于乐清城市中心区的东部,北起东运河,南至盐盆山,东至乐清湾,西到甬台温高速公路,新区面积645.3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67.15公顷。新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6.19万人。目前滨海新区已建成集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电视系统、道路、绿化等为一体的基础设施。已建成7所学校、体育中心、总部经济园、清和公园、中央绿轴等一批亮点工程。滨海新区,犹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这几年,随着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一幢幢学校拔地而起,走出家门就是公园绿带,胜利路、晨曦路等先后打通,经过家门口的公交车不仅有白班车,还有夜班车,出行很方便。”委员陈乐洋家住滨海新区市委党校一带,对于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她感同身受,感触颇深。
  随着新区小区居民的不断入住,新区功能性开发远滞于形象性开发的短板慢慢凸显,一些配套建设还跟不上实际需求,给新区居民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前不久,乐成中心城区管委会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巡查发现,先后有16辆私家车停在乐清总部经济园园区旁河边绿化带上,草坪都被碾压坏了,而周边一带路上基本上找不到划好的停车位,经常机动车道甚至人行道上都停满了车。
  “我入住新区好几年了,家附近规划的童乐医院还没有动静,停车场和菜市场连个影子都还没有,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陈乐洋建议加快社会停车场建设,如党校附近的社会停车场应尽早开工建设,还可将高架桥下的胜利路口处的空地改建临时停车场,缓减交通压力;新区规划中要更多考虑自行车道和健康步道建设,便于绿色出行。
  “这两年新区很多路建成通车,但一些路段还存在堵点。滨海新区居民小区众多,但还没有形成社区中心。很多条主道上无路灯装置,有的已安装路灯,但晚上却不亮。”委员王程建议,新区已建的道路要加快验收,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如安装红绿灯、路灯等;同时还要加快推动社区建设,在滨海南片区和北片区各建一个社区中心,把一些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互助服务等集中在社区中心内统一安排;加快推进卫生医疗机构、公安派出所、加油站、消防站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进驻,方便新区内居民的生活。
  委员黄青红认为,新区目前文化气息不浓,可以利用公园绿地等布局植入乐清本土文化,增添文化韵味,利用公园管理用房或空地甚至一些小区,定期举办一些展览、公益演出、文化驿站等活动,增强新区文化氛围。
  大力发展商业 聚集新区人气
  中驰·湖滨、悦荣府、海上明月等小区不断投用,滨海新区入住的居民日益增加,由于缺少“吃、购、玩”等商业配套设施,新区显得人气、商气不足,没有形成真正的生活“圈子”和居住氛围。
  委员周丕茂曾参与过政协大会发言《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滨海新区发展》,对滨海新区做过多次调研,他了解到,目前滨海新区已建成或在建商业面积共约460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海上明月、新湖·海德、中梁·首府二期、上丰置业、人才大厦等处,目前只有总部经济园一层约3000平方米已在运营,清和公园的配套商业用房已部分在装修运营中,其它大部分都还闲置着,主要原因是这些商业用房租金高,而新区人流量又不足,造成商业用房无人承租。
  周丕茂建议,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和减免措施,加大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在环境建设、设施配套上对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服务业项目予以大力支持,而且以减免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促进人气、商气快速提升。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方式,引进和培植一批便民服务网点,如银行、邮政、移动、电信、快递业等。有谋划有组织地租赁部分商铺,在定功能、定营业范围的基础上,统一招商、补贴出租,合理布局必备的超市、餐馆、药店、理发店、干洗店等生活便利店。建议在海上明月小区周边打造商业一条街,先以低租金来吸引商户开店聚集人气,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