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保护开发老城街区 留住城市文化印记
【来源:乐清政协】 【 】 【2017年09月12日】
乐清老城区有着千余年的文化积淀,古街、古巷、古建筑等展现着乐清地域特色。整体规划乐清老城区,以保护为前提,进行合理改造开发,能有效保存乐清的城市记忆,传承乐清的文化脉络。
   市政协一直很关注乐清老城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早在2013年,就曾组织文化艺术、新闻、体育界别召开专题协商会,就旧城保护与改造工作与职能部门进行协商议政;2015年围绕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开展监督活动;2016年举行“旅游名市建设”政情交流会,针对这项工作与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今年又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再次对北大街的保护和改造工作开展针对性的民主监督。8月,政协乐成委员联络组开展了“整体规划老城街区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政情交流会,再次聚焦老城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
   老城区该如何整体规划,分步开发?老城区内的各项目开发,路面、立面改造,怎样统一协调?街区改造中,如何融入乐清特有的文化元素……最近,市政协委员们集思广益,积极为老城街区保护开发献计献策。
  
   精准定位统一规划
   乐清老城区旧城改造工作已启动多年,近年来随着乐清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更是加快了步伐。据了解,目前老城区域内建设项目较多,其中已建的有丼树文化创意园项目、金溪源头项目,在建的有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景贤人家项目,待建的有通井街项目、西塔公园项目等,给人以诸多美好期待,但项目开发定位不清、各自为政等问题却较为突出。
   迈步老城银溪两岸,粉墙黛瓦的“景贤人家”,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致。但细细一看,两岸风格迥异,东岸立面以灰、白色调为主,但西岸立面却呈黄、白色调,且项目内青石结构、木质结构和钢质结构混搭并存,缺乏有机融合。据了解,银溪两岸改造主要包括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和景贤人家项目两大工程,涉及主体不一,施工单位也各不相同。
  “乐清老城保护开发要精准定位、统一规划。”委员周伟力建议邀请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高水平设计单位或个人,针对乐清老城区进行细致调研,多邀请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充分论证、博采众长,精准定位,出台乐清老城区保护开发的整体规划,确保整体风貌控制。委员管志勇呼吁,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政,各自建设。特别是对当前区域内已建、在建、待建的项目,要以全局的眼光,统筹协调,避免风格不一、环境不谐的现象再次出现。
   合理开发有序推进
   老城区改造是一项庞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只有通过合理的保护和开发,使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有机融合,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老城才会重新焕发生机。
   老城中的一条条古老街巷、一座座传统建筑,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应予以重点关注。从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委员周开阳建议,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老建筑,首先要保护起来。其他老建筑,应尽快确定是否具有保护价值,一旦确定有保护价值的,就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对于优秀的历史建筑,政府在修缮、保护的同时,应同步深入研究,合法合理开发利用。
   “老城区是乐清水乡文化的集中体现,金银溪两侧以前有很多码头。五水共治后,银溪变清变美,溯溪而下,可一直到清和公园,老城改造时可考虑设置几个旅游码头亲水平台。”生活在老城区的谢加平委员说,老城区改造往往关注可视部分的保护多一些,而忽略了贯穿其中的地方历史文化元素、地域的生活范围和人文环境。在征集了多方意见后,他建议老城区改造要利用老城区金银两溪贯穿、群山环抱的特点,搞好环境综合治理,“显山露水”,还青山绿水于城居环境。
   “老城区改造喊了好多年,目前只改造了北大街几条路面,立面改造也刚刚启动。”委员牟湘波建议,相关工程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以尽量不影响群众生活为前提,合理安排工期,坚持工程质量,按时完成相关工程建设。同时,建议考虑整巷推进,分期分批修整“五街十巷”,突出江南水乡的建筑特色,打造一块类似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街区。
   植入文化深挖特色
   乐清这座千年古县,历史悠久,老城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印记,文化设施众多,这里曾是旧时县衙所在,“乐成八景”中的箫台明月、双瀑飞泉、白鹤晨钟等景观坐落于其中,还保留了白鹤寺、观瀑亭、拦诗巷、千秋巷等一批独具韵味的文化遗存。
   乐清老城区的每一条街、每一座院(房)都有它的故事。委员牟湘波是省工艺美术大师,对于老城改造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建议,老城古街区要修旧如旧,合理保护街区历史人文元素。可参考吸收杭州南宋御街等古街的改造理念及施工工艺。在修缮的时候,尽可能保留原有风貌,尽量挖掘古建筑、古街巷等背后的故事。“老城区洪氏家族和徐氏家族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人物。”委员谢加平建议,可以挖掘这些望族的家风家训,加以传承。
   “乐清作为一座历史古城,其中要体现的不只是古老的房子,还有人们在其中的生活方式,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延续。”委员王振光建议,老城改造除了保护古物古迹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生活方式、传统业态的保护。比如保护打铁、弹棉花、做素面、制米塑等作坊,保留唱道情等,这些以前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很少出现在现代人的视野当中了,但它们作为一种生活中的文化,依旧很有味道。所以,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力度。
   委员杨旭忠是乐清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结合各地的一些古城古街改造经验,杨旭忠建议,要精心谋划北大街文化街区的业态布局,结合旅游、文化资源,将乐清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非遗保护项目有效植入街区,推出民俗板块,搞一个文化小广场,让乐清龙档、蒲岐抬阁等众多民俗文化定期演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表演,通过互动吸引人气;打造民艺板块,让乐清民间艺人和乐清首饰龙、蓝夹缬等非遗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和演示;打造反映乐清历史文化变迁的文化博物馆等,形成文化旅游品牌,做到可玩可看可购可吃,把北大街建设成为“外地游客必来,周边游客常来,本地群众休闲”的重要景点。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