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的振兴发展,既是传承区域特色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亟待认真研究。为此,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3-5月,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由陈亦殊副主席牵头,就我市工艺美术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外出考察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工艺美术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入探讨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艺美术发展的优势条件
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为造型艺术之一。也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因此,工艺美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产业,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在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乐清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极具特色,而且产业起步较早,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乐清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行业发展繁荣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1.品种多。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市工艺美术品种丰富,门类齐全,有木雕、石雕、竹壳雕、象牙雕、铜雕、细纹刻纸、蓝夹缬、景泰蓝、竹编、草编、龙档、刺绣、编织、抽纱、工艺鞋等30多个大类,上万个型号规格,一县之地品种如此繁多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2008年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称号。
2.档次高。我市工艺美术经过数代人的创业研究、精益求精,凭着精湛的技艺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以黄杨木雕、细纹刻纸等闻名遐迩,在全国同行业中达领先水平。如叶润周的黄杨木雕《红绸舞》被周恩来总理指定为国礼赠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细纹刻纸在中国剪纸百花园中脱颖而出,被有关专家学者与新闻媒体称为“微雕艺术”、“中华一绝”;陈庆备的玻璃花瓶镂雕《长城》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被赠送给各国首脑。目前,我市工艺美术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5项,即黄杨木雕、细纹刻纸、龙档、蓝夹缬、首饰龙“五朵金花”,细纹刻纸还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3.人才精。目前,我市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3人,中国石雕艺术大师1人,中国根雕大师1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3人、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59人;各级大师人数约占温州的半壁江山。同时,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20人、市级34人,并有数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保护发展和产业培育工作。在相继出台的《乐清市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统筹扶持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等文件中,将工艺美术业列入重点发展的门类之一,奖励精品创作,鼓励各级工艺美术大师进驻园区集聚发展,鼓励非遗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和工艺美术公益性培训,对我市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艺人员青黄不接,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目前支撑我市工艺美术行业的中坚力量老龄化严重:国家级大师的平均年龄超过72岁,其中年龄最小的是65岁;省级大师的平均年龄也已经超过55岁,40岁以下的没有。另一方面,后备人才匮乏,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太少。4000多名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的47人,初级职称的仅26人。而莆田不仅拥有200多名工艺美术师职称及以上人员,还有4000多名中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随着艺人年龄的增大,一部分技艺将面临失传。如细纹刻纸,技术难度高,没有传人或传人的技艺远远低于大师,使得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一些手工艺,由于缺乏市场而逐渐萎缩,在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面临着今年鲜活存在、明年荡然无存的危险。如蓝夹缬、龙档、竹壳编等工艺从业人员寥寥无几,产量极少,后继无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堪忧。
2.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创新延伸少。目前我市工艺美术产业生产与销售的整体规模较低,以手工作业、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工艺美术产业年产值约8亿元,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不到10家,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个体作坊以及个人工作室,远远不如艺术实力与我市相当的东阳(年产值超过1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4家)、莆田(年产值接近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34家)等地。而且一些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能力不强,缺乏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家居、装饰、旅游市场上表现平平。如蓝夹缬款式还停留在过去的布匹或被套形式,图案也仍以传统的戏曲人物为主,没有结合服饰配饰、家居布艺等推广应用,产品附加值及市场迎合度低;黄杨木雕则题材大都停留在佛教、农村、古代名人等“老三样”上,而且低端商品少,缺乏实用价值,不能满足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东阳将木雕与红木家具、旅游市场等结合,青田将石雕应用在建筑装饰、珠宝玉石等方面,推动工艺美术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此外,我市工艺美术产业链短,停留在“生产加工+成品销售”模式上,缺乏专门经销、原材料贸易、经纪服务以及收藏买卖等业态。
3.展销平台缺乏,市场规模难做大。虽然我市工艺美术早已名声在外,但至今没有一个专业市场来也没有一个公共展馆,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难得一睹著名手工艺品的“芳容”,更谈不上方便选购,是行业呼声最为强烈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市工艺美术精品基本分散陈列在各工艺美术师的工作室、家中或生产企业、作坊里,绝大部分展示条件很差,而且地点“隐蔽”,或“隐身”于小巷弄堂之中,或租借他人厂房,若无专人指引根本找寻不到。此外,虽然我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朵金花”,但非遗中心是租用的,面积小、空间设计不合理、没有活态传承区域。反观东阳、青田等地的做法,既积攒了人气,汇集了人才,也做大了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跃。如青田建有石雕城、博物馆和石雕工艺品市场等,初步形成中国最大的石雕加工产业集群,吸引聚集了一批石雕人才创业置业,我市原有的3家石雕企业、30多名石雕从业人员都外流到青田发展。
三、原因分析
1.规划欠缺,扶持政策不到位。我市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工艺美术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够清晰。虽然近年来就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措施,但针对工艺美术产业的优惠政策不突出,落实也不到位。而东阳、青田、莆田等地都制定出台了工艺美术发展规划,在财政、税收、投资、土地等方面作出具体政策优惠。如在财政投入方面,青田县政府从2008年开始每年单单安排石文化产业保护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2012年增加到1000万元,用于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和石文化研究等,而我市2010—2012年每年投入整个文化产业的补助在60—80万元之间,分到工艺美术产业是杯水车薪,2013年开始建立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但目前尚未见到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明显拉动效果。如在土地使用方面,东阳建立木雕大师园,在达到一定的纳税标准及押金的基础上,以开发成本价优惠向省级以上大师提供5亩/人,而我市呼声多年的大师园一直难以落地,2014年启动的蝴蝶广场虽然设计了“大师楼”,但由于要求按照商业运营价格购买经营用房产权,政府再按不同级别予以补助,大师的积极性不高。
2.宣传推介力度较弱。一方面,由于我市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宣传工作还停留依托节庆活动开展,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通讯开展深入群众日常生活的宣传,以致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的无形价值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一些优秀却又面临失传的工艺美术知之者更少。另一方面,近年来虽然我市有关部门通过组团参加国内外大型知名展会等方式,在宣传推介我市工艺美术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走出去”还远没有做到“走进去”,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两块“国字号”招牌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导致乐清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高。此外,东阳、莆田等每年定期举办的各种“请进来”展览会,吸引全国同行业和世界各地的客商来当地投资、创业、旅游和购物,而我市则刚刚起步,在宣传规模、力度,还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如去年9月份举办的首届中华现代剪纸精品提名展面向全国征集作品,最后40多名参展人士有大半是乐清的,没有汇集更多省市不同地域的剪纸作品和权威人士,丧失了国字号展览会应有的格调,也难以起到在全国同行业宣传推介的作用。
3.人才队伍建设不力。一方面是在培育人才上“出不了人”。我市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式“师带徒”模式,技艺传授的范围比较有限,而且时下年轻人难以守住寂寞,不愿花时间和金钱跟随师傅认真学艺,以及担忧学艺后就业问题,造成带徒难出师慢。虽然近年来有关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如去年在市职业中专开设了黄杨木雕专业培训班,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招生宣传不到位,目前仅招生17人,教学双方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另一方面,是在吸引人才上“留不住人”。产业集聚人才,项目吸引人才,事业留住人才。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对行业发展前景看淡,一些工艺美术人纷纷转行另谋出路。特别是近来在其他地区产业、人才政策的有力吸引下,我市许多高端人才外流东阳、青田及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发展。目前,温州也正在建成工艺美术研究院大师产业园,对我市部分工艺美术大师抛出了橄榄枝;永嘉为激励和稳定人才,为10位省级大师提供40亩土地,并简化审批手续快速启动大师园项目建设,以吸引和聚集相关人才。而我市工艺美术市场化程度低,又缺乏有力的人才政策,竞争力明显不足,难以吸引聚集相关人才。同时,我市在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经营管理、营销推介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人才缺口,影响工艺美术产业的提升。
四、几点建议
1.抓紧制定规划和政策。市政府应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温州市有关文化产业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意见和政策,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编制全市工艺美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全市工艺美术持续健康发展。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精神,在摸清全市工艺美术技艺和企业的发展现状、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扶持政策。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市级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艺美术人才保护和培养以及工艺美术产业的市场培育、技术创新等。研究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增值税抵扣方式纳税给工艺美术企业带来的税收负担。积极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抵质押方式,增加对工艺美术企业的授信支持。
2.加快构建展销平台。一是加快工艺美术市场建设。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借鉴嵊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政府控规、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做法,建设一个工艺综合市场,聚集工艺美术、书画、古玩、金银珠宝、民俗等相关产业,以产业吸引人气,以人气带动市场,以市场推动产业。二是继续推进工艺美术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象阳“艺雕小镇”的规划指导,注重与专业市场的功能区分,突出“前店后厂”和“体验式”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形成集生产、展示、销售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平台。三是加快建设工艺美术博物馆。建议由政府投资,可与专业市场、大师产业园或制造基地配套建设,收集展示我市各类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名品、精品,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失传或即将失传的工艺美术技艺,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此外,积极发挥已建文化创意园和电商产业园的平台作用,依托现有基础和文化资源,促进工艺美术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3.鼓励工艺创新和产业延伸。鼓励引导工艺美术工艺结合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向商品化、日用化发展,通过协作化生产、连锁经营等模式,推动工艺品从作品、产品到商品,生产从单体、少量到批量,题材从传统走向现代和时尚,逐步渗透到家具、装饰、礼品、家居等各个领域,促进工艺美术走进千家万户。如将黄杨木雕应用到家具点缀部件上,细纹刻纸应用到企业文化宣传上,蓝夹缬应用到各种对称式设计生活用品上,“五朵金花”交叉融合应用到嫁娶系列用品上。还可以将工艺美术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和生产有地方特色、适销对路的旅游工艺美术产品,把工艺美术品的鉴赏、体验、消费纳入旅游内容,在旅游景点建立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传统工艺工作室、特色工艺美术专卖店等。同时,加快培育艺术经纪、艺术品鉴赏、艺术品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带动产业集聚。
4.加强对整体品牌的宣传推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用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都”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两块品牌,利用“五朵金花”的知名度,加大整体宣传推介,打响乐清品牌。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展示我市工艺美术特色技艺和产品,介绍工艺美术企业和艺人的创业精神,宣传工艺美术保护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续组团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 “走出去”,还可以借助全国各省市的“乐清商会”,组织不定期巡展,把乐清的工艺美术产品推向全国。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请进来”,如培育“乐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或借助“电器文化节”平台,举办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展评和研讨活动,积极展示乐清区域工艺美术的特色,加强学习借鉴和交流。利用网络营销、技艺比赛等方式手段,多渠道宣传推介乐清工艺美术品种品牌,吸引企业单位、群众和游客购买。
5.注重人才保护与培养。一是建立健全培养机制。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设立政府专项培养基金,实行在校生活补贴和就业工资补助等优惠政策,并突破户籍限制开展招生,实行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大力培育后继人才。重视从业人员在职培训,鼓励大师带徒授艺,争取高等院校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各级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传承给予补贴,对工艺美术重点课题和获奖作品进行奖励,落实大师带徒津贴,对贡献突出的工艺美术大师和行业艺人在产业发展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引进机制。积极做好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推荐,适时开展工艺美术技能竞赛活动。出台引才优惠政策,完善落户、就学、医疗等服务保障,努力引进一批高端工艺美术人才来乐创业投资。此外,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工艺美术设计、营销、电商等人才,为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产品造型、设计包装、销售推介以及电子商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