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市政协副主席徐扬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实地查看了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石帆街道快速检测站和乐清市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听取了市农业局关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情况的介绍,并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8月,市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具体组织、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经过近2年的努力,市、镇街、生产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形成。市级有农产品检测中心,主要承担农产品检测定量分析,2013年检测中心定量检测样品340个批次,及时发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镇街设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实时监控镇街农产品质量,目前已有16个镇街的快速检测站完成建设。12个生产基地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溯源信息系统,配备农产品快速检测仪,实现农产品上市自检与产品质量可追溯。 二、存在的问题 1.体系运行不畅,作用发挥有限。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检测资质和能力相对不高,检测范围不广,如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还未获得检测认证;同时,检测报告周期较长,一些送检样品往往需要15-20天检测时间,结果出来时产品都已经上市,影响了后期执法取证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部分镇街职责不明确,检测工作尚未开始正常运行,甚至设备都未拆装。据统计,近期只有柳市、虹桥、清江等镇街有检测数据上传。已经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溯源信息系统的生产基地,真正在做检测的也不多,检测数据完成率不高,且检测品种单一,受季节限制较强。 2.投入不足,经费难以保障。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基本属自收自支单位,每年市财政按11人编制给予每人6万元的财政补助,没有专项资金用于设备仪器的更新和配备,仅靠业务收入无法保障。一些农药或添加剂的检测,因缺乏高灵敏度的仪器,相关检测业务也无法开展。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经费尚未列入市镇级财政预算,使检测站的仪器维护和更新、试剂消耗、抽样检测经费等得不到保障,机构运转不畅。生产基地监测点建设速度慢,全市1000多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列入农产品质量监测溯源体系的只有12个,难以全面掌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3.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人才。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检验检测人员12名,但专业对口的只有4人,而且因待遇问题等,时有工作人员辞职,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难以保证。许多镇街快速检测站的专职监管员、检测员尚未到位,或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且因镇街工作部署或岗位待遇问题,专职人员经常转岗轮换,人员很不稳定,正常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三、几点建议 1.广泛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深入人心。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认识,强化食品安全理念,形成公众自觉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助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同时,强化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自检体系建设,从源头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加强管理,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改造提升,根据市场化需求,增加检测任务的数量和种类,缩短检测周期,提升检测资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镇街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职责,促使镇街快速监测站正常有序运转,同时定员定岗定编,确保人员稳定。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广泛开展自律性检测,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提高农产品合格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中介性检测中心或与镇街快速检测站合作,承担一部分的社会检测业务。 3.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层次与能力。将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经费需求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快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添置一批与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相衔接的设备,完善和提升检测手段,扩大检测范围。将镇街农产品检测工作经费列入镇级财政预算,保障镇街快速检测站的正常运行和改造提升。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加覆盖面,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自检率,对生产基地购置检测设备给予补贴,并对检测数量大、质量高的基地予以奖励。妥善解决检验检测人员的待遇问题,稳定专业队伍,并加大高素质检测人员的引进;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推广速测技术,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