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的考核是党和政府掌握了解基层工作情况、评价干部绩效和促进乡镇工作的重要方式。我们了解到,我市当
前市级机关对乡镇的考核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当前市级机关对乡镇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名目繁多。据了解,当前市级机关对乡镇的考核工作内容有党建、计生、禁毒、综治、安全生产、农
业、城建等线上的考核,有季度、半年度、年度考核,以及平时的督查、督导。尽管目前上级多次提出减少分头考核,
但各线频繁考核还是存在。
(二)考核走马观花。如今的考核,多数只是到乡镇听听领导汇报,查阅事先编造的有关资料报告,或是走马观
花式地到事先准备好的点上一绕。有的美其名曰“不影响乡镇工作”,一天要考核三四个乡镇,本应到村入户了解的,
也只在乡镇办公室听村汇报,查阅呈送上的台帐资料。
二、当前市级机关对乡镇考核的弊端分析
由于太多的考核,乡镇只能是应付多,因此,导致考核弊多利少,主要表现在:
(一)因考核造成开会多,应酬多,工作时间减少
有考核,必然有布置,有布置,当然要开会,市里开了,乡镇开。一些欠发达乡镇的班子领导分管工作多,每星期
在市里开会至少2—3天,回来还要小会传达、大会布置,几乎天天泡在会中。因考核,还要忙于准备、接待应酬,实际
工作的时间相对就要减少。据一乡镇的领导反映,一些部门来乡镇考核,乡镇分管领导陪同显得很不高兴,非要主要领
导陪同不可。
(二)因考核造成虚报多,实绩少
乡镇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直接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他们是沟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
政策、法规和工作任务,都要依靠乡镇干部去传达,去布置。由于体制原因和市级机关以考核为用人依据,使好多乡镇
干部只能去应付考核,坐在办公室写材料,做表面文章,没有时间下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
展,如征地矛盾,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矛盾等,使农民与乡镇干部的关系受到影响。
(三)因考核,接待多,造成乡镇的开支大
上级要来考核,乡镇必然要接待,把上级应付好,使乡镇少挂落后牌,少受批评,尽倾其囊搞接待。据了解,一般
的乡镇每年接待费开支要二三十万元,有的甚至是五十万元以上,一些贫困乡镇接待开支也要十万、二十万。另外,每
次考核要印刷资料,资料费开支也很大,如文明镇复评考核,一镇单资料费花了6000元。
(四)考核不深入,使上级领导听到真话不多,获得实际情况较少
因为考核组每次来乡镇考核,基本听汇报多,实地调查少,即使下基层去考核,能深入下去,既受时间限制,又受
乡镇安排好的内容影响,致使上级领导了解的实际情况少,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上访多。如一乡镇反映,某部门一项考
核,一个村平时工作较出色,只因没能规范地整理好有关资料,未能获奖;另一个村平时工作基本没有安排,但在驻村
干部的帮忙下,各类台帐规范,符合要求,获了奖。
三、改善市级机关对乡镇考核的几点建议
要让上级部门真正了解掌握基层工作情况,我们建议,必须改善现行的考核制度。
(一)改“一年一度告知考核”为“经常性不告知考核”
考核当然要考核,不考核不知道下级干部的政绩,建议市级机关根据年初的工作要求,改变当前“一年一度告知性
考核”为“经常性不告知考核”,如对基层的党建考核,可利用基层支部的学习日,在不通知乡镇的情况下到村查看。
如对乡镇的计生季度考核,在选择完成季度报表后,随机到村入户查问有关情况。
(二)改听汇报看资料考核为下基层走访
其实,真正要掌握基层的工作情况在于对基层深入的了解,本人认为,考核要直接去听听群众的意见,听听农村干
部的意见,不要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不要成群结队,不要按时,按年度考核,考核组成员应直接去走访群众,看看农村
群众的生活,听听群众的正确意见,把明考改为暗考。这样听来的意见是真实的,群众也会欢迎的。
(三)改“多考核”为“多下乡解难题”
市级部门无论是线上领导还是机关工作人员尽量减少考核,应抽出更多的时间下基层调查情况,帮助乡镇,帮助农
村干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有些村双委矛盾大,支部书记与村主任意见不统一,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市级部门干部与
乡镇干部应成立联合工作组帮助村干部协调,解决不和谐的矛盾。有些村经济薄弱,难以搞建设的,有关部门应下来帮
助理清思路,并资助这些村搞基本建设,帮助村干部开展实际工作。
同时,减少开大会次数,让市、乡镇干部抽出更多的时间下基层开会。如今很多工作,上级一般开了会,布置了任
务,就是乡镇的事,过段时间来个考核验收了事。建议要减少这种开大会的做法,多让领导,特别是联系领导直接将会
开到村里,开到群众中去。面对群众,把工作做实做细,让群众更确切感受到上头的声音。
(四)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开支,抽出资金支持农村发展
会议减少了,考核、督查减少了,接待费开支也减少了,将大部分资金直接拨到基层,支持农村发展,捐助给困难
群众,解决生活温饱问题。
界 别:特 邀
党 派:中 共
单位及职务:中共清江镇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