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市区伯乐路、千帆路、旭阳路等通行量较大的道路上,启用12条“绿波带”,让行车可体验“一路绿灯”的舒适和高效。近些年,我市以“公交+慢行”一体化智慧出行模式引领创新,通过三级公交网络和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出行体验。
但随着市民出行高需求的日益提升,智慧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大脑”,仍需向绿色、安全、高效转型升级。日前,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我市智慧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智慧交通 数据孤岛阻协同 动态调控待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投资预计超450亿元。在交通硬件大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和升级。但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我市目前智慧交通一体化程度并不高,大数据运用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当前,我市智慧交通系统涉及交通、公安、市政、交水、城投等多个单位,这些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变成了数据孤岛,导致业务难以协同。如市运输集团自建云公交系统、智慧出行一键达,客运和危化运输企业有车辆运行监测系统,物流企业则使用各自软件产品处理订单业务。我市在交通管理大数据运用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尝试,但尚未充分发挥其优势,如全市交通信号灯大多采用定时控制方式,缺乏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
“如我市绿波路段,市民保持50-70码车速即可以连续通过多个绿灯,大大提升通行效率,但目前我市绿波路段数量较少,指示也不够明确。”委员们介绍,在走访过程中,大多数市民对此并不了解,绿波概念普及远远不够。
关注了行车效率,委员们还对我市红绿灯路口行人通行时效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过街过道设施存在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现象,路口不管通行人数多少,过道时间永远固定,这也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行效率。此外,我市还存在着人行天桥建设缺乏、道路机非分离推进力度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
公共交通 服务断层显短板 路权缺失降效率
为节约成本,近年来市公交集团逐步将各类运营车辆进行缩减,下调驾驶员数量,导致部分山老区偏远班线营运班次缩减,等候公交时间拖长。
市区的公交设置中,新老城区两者之间仍有一定差距。老城区公交智能廊亭的建设明显不足,一些公交站点设施简陋,乘客候车如碰上恶劣天气,连避雨遮阳的地方都没有。反观新城区,不少公交站点配备了实时站点提示牌、廊亭以及候车长凳,为乘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舒适。除了站点配套设置不均衡的问题以外,委员们还发现,由于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中未能给予公交车一定的路权倾斜,导致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常常受到其它社会车辆的干扰,影响了公交车的准时性和运行效率。
除了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也是市民出行常用公共交通工具。但由于我市出租车管理公司水平不一,管理主体混乱,管理手段也较为传统,导致出租车行业依旧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有些出租车司机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较差,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约束。而网约车的从业人员在响应速度、服务质量方面存在改进与提升的空间,如有乘客搭乘网约车时发现,司机全程在中控大屏上看剧。
智慧停车 多头管理耗资源 技术短板困体验
自2022年起,乐清智慧停车系统提出打造全市“一个平台一张网”,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物业,使城市更有秩序、更有温度、更有智慧、更有效率。然而,目前已接入“乐清行”收费系统平台的停车场分别由不同的国有公司进行管理,还有部分“民间运营”停车场未接入“乐清行”收费系统平台。委员们体验各个停车场时发现,ETC收费模式尚未在这些停车场中得到广泛应用,停车缴费仍靠扫码或网络支付等方式完成,停车高峰期时,大大影响出行效率。
近些年,我市建立了不少智慧停车楼,用于缓解停车压力,但由于市民接受度不高,导致停车楼利用率打折。不少市民在调研中表示,停车楼的使用过程较为复杂,等候时间较长,加上并不习惯,导致其难以与路面停车位竞争,停车楼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均不佳。
与停车楼同样遇冷的还有机械车库,我市商业综合体和小区建设的地下机械车库由于运营维护成本过高,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且不少市民反映这些立体车位狭窄,停车不易,体验感不佳。
建议
补足信息短板 提升通行效率
委员程遥:强化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协作流程,推动交通、公安、市政、交水、城投等相关单位在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上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一个全面、统一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对当前已部署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梳理,实现各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现象,确保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有效利用。
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接入全市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提升其在车辆运行监测、订单处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公众出行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委员周然:将全市的交通信号灯进行联网联控,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车速等信息,灵活调整红绿灯的配时方案,确保交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积极推进绿波路段的建设,制定红绿灯的配时方案并设定合理的车速限制。结合我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在市区红绿灯处等行人稠密的地段,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同时,进一步推进机非分离工作,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优化公交服务 扩大监管维度
委员叶丹:加大老城区的公交廊亭投入力度,增设实时站点提示、避雨遮阳、候车长凳等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在交通规划中,确保公交优先权,以此提升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委员薛品:加强对出租车管理公司的监管力度,推动出租车迭代升级,提高车辆性能和驾驶员素质。建立网约车共管平台,对网约车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实现区域优化分配,提高出租车、网约车运营效率。
共享停车资源 加强车库利用
委员丁霞芬:对全市范围内的停车场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将民间停车场纳入统一的“乐清行”公共平台管理,实现停车场的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进一步推动全市停车资源共享,鼓励更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的停车场对外开放和共享,并利用智能化服务平台快速提供停车场信息。
委员陈啸: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和商业中心等地段推广ETC应用,实现车辆的快速进出和费用结算等功能。通过传统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智能停车楼的优点和便利性,提高智能停车楼的吸引力。通过通电、安装监控设备、配备管理人员等措施,提高机械车库的利用率和使用便捷性,并加强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