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员半月谈
让农产品飞出去 走出共富幸福路 市政协建议多举措助农增收促振兴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5年02月25日】

日前,乐清市异地商会联合会的20多名在外乐清商会会长,到龙西山珍温暖集市参观,对当地的山珍进行考察,并希望通过商会搭建的乐商菜篮子供应链公司这一平台,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土特产,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市农村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增速相似,但收入差距却在逐渐加大。如何加快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农产品发展渠道,助力农民共富增收是我市亟需解决的问题。日前,市政协组成调研组,对目前我市农产品销售现状进行走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多举措助农增收,帮助农民走出幸福共富路。

❖  产销渠道有些“堵”

去年,石帆街道的一处葡萄园葡萄滞销,在乐清市相关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以团购的形式带动销量,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像此类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比较常见,农户在面对产品滞销情况时,找不到外销渠道。若同品类农产品集中上市,还容易出现低价滞销的情况,导致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如2023年9月,乐清某农场承包了160亩地种植西红柿,每亩成本为1.3万元,2024年3月西红柿成熟后却无人问津,通过各种渠道低价售卖20万斤后,仍剩30万斤烂在地里。除了产销渠道不畅通以外,农民对于网络销售渠道的搭建和利用也较为落后,我市一些微商团购群、线上小程序等本地知名团购商更倾向于售卖预包装商品,而非本地时令蔬菜、海产品等非标准化“网货”。

除了本地市场,我市农产品外销的道路也困难颇多,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农产品销往外地涉及运输、包装、仓储、损耗等,成本较高,压缩了利润空间,令农户望而却步,而经销商也不愿专程来收购。如我市种植了近4000亩蚕豌豆,很受上海市场欢迎,但因一次采摘无法装满一卡车,运输成本较高,经销商通常只会顺路采购。

除了农产品单线销售外,不少农户也想通过开拓休闲农业新业态来增收。过去几年,农家乐、休闲采摘园、开心农场等新业态在我市不断涌现,但多数停留在采摘、观光等低层次开发上,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且缺乏与文化创意、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的深度融合,导致难以形成特色产品。如某市民为体验“线下开心农场”的乐趣,在石帆街道认领了田地,但因农场未推出其他游玩配套服务,导致市民认为沉浸式体验和参与感不强,而农场主也因生产管理成本较高,导致“开心农场”最终入不敷出而“惨淡收场”。

❖  农产品“智慧”程度偏低

农业种植,靠天吃饭是共识,但一些问题,却可以通过技术、策略去避免,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盲目跟风种植、不顾质量连作、田间“冰箱”建设不足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出品质较好、售价较高的农产品。如我市部分农作物长期连作种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多,为追求产量,部分农户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果实品质明显下降;部分农户往往过于关注热门农作物或高价作物,跟风种植而忽略了市场的饱和度,导致未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出现滞销现象,如近些年我市“红美人”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价格持续走低;我市部分农户种植结构不合理,且未规划建设仓储、冷库保鲜等配套设施,受制于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农产品在集中上市期出现过剩、低价抛售等情况,难以形成错位竞争,如杨梅采摘期较短,我市仅联宇葡萄研究所、豪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种植大户有冷藏水果的条件。农产品品质不够高,自然也就难以“出圈”。

近年来,我市各部门先后开展了生活节、农旅节、文化节、展销节等活动,助力农民增收,但形式较为单一,且仅在本地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导致引流效果有限。如2024年7月,湖雾镇政府出资举办葡萄文化节,现场虽然也推出了很多配套的活动,但葡萄文化节未能给种植户带来很大收益,前来购买的顾客多为周边散客,未获得大宗订单。

此外,我市对于农创客的扶持力度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也偏弱,我市从事农业创业的农创客只有900多人,仅占我市从事农业人员的0.6%。相较杭州市余杭区“为农创客提供最长3年免息、无抵押无担保、循环额度的信用贷款服务”,我市贴息力度略显单薄。我市也未在土地要素和农创空间扶持上推出相应政策,不利于农创客的集聚发展和资源共享。


建议

❖   拓渠道

委员王养微:优化传统批零渠道,由我市农业部门牵头,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增强议价能力,缩小批零价格差距。畅通网络销售渠道,由我市农业、商业部门联合开展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引入质量过关、符合网络销售选品要求的农货,并探索建立社区便利店、物业、团购团长合作模式,在较大的社区设立农产品直销点。

委员郑淑丹:打开农货进城通道,由市农业、交通部门牵头,主动对接农户,了解运输需求,开行出城专列。如采用多式联运、合装整车运输等方法扩大农产品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同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将农家乐、开心农场等与农业旅游相结合,加强科普教育功能,设置农业知识科普长廊、农事体验课程等,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  强品牌

委员李雷:建议农业部门联合科研机构,引导种植户开展品种改良工作,如建立种苗培育基地,引进优质品种,并进行试种和推广。定期举办农产品品种展示会,向农民展示优良品种特性,引导农民淘汰劣质品种。此外,加强种植规划引导,建议我市农业部门联合统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建立市场监测与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农产品种植指导建议,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规模。

委员高银淼:完善农业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对建设大棚、冷库、仓储等设施的农户和农业企业给予补贴或低息贷款,并优先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和交通便利区域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与小散户共享设施资源,提高农产品保鲜和错峰上市能力。

委员陈骄奇:推进农业品牌创建,依托雁荡毛峰、雁荡山铁皮石斛等特色资源,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体系,并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品类,通过丰富产品、延伸链条让“卖产品”走向“卖品牌”。

❖  提质效

委员周晓洁:深入挖掘本地农产品资源,并优化现有各线上线下平台运营,丰富平台上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除预包装商品外,增加新鲜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相关部门联合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并利用直播带货、搜索引擎优化(SEO)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曝光度。鼓励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的乡镇(街道)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举办展销活动,突破传统展销模式,融入文化体验、亲子互动、采摘比赛等元素,增强活动吸引力。

委员徐晓南:加大对农创客的扶持,进一步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如针对农产品季节性生产特点等,推出短期低息贷款,用于设备购置的专项贷款等。同时,简化贷款申请流程,降低贷款门槛;规划建设专门的农创空间,为农创客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办公场地、仓储设施、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