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浙江省文物局正式发布第七批“浙江老字号”认定结果,乐清市“沙岙婆媳”榜上有名。
近年来,随着“国货”“国潮”“国风”等不断兴起,老字号已经成为消费经济新增长点。乐清老字号每家都有好故事,每家都有金招牌。获评中华老字号的“铁枫堂”;传承了三代人的蒲岐乐合斋月饼、北白象公记香糕;充满回忆的青年冷饮、阿燕鱼丸、阿节烧烤……
老字号代表着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是记忆、是情怀、也是乡愁,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是摆在眼前的课题。日前,市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如何传承和发展老字号,让其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乐清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老字号”仍在“啃老”
6月20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抖音生活服务在北京联合举办2024年“心动老字号·焕新计划”启动会,20余家老字号的快闪市集也在北京华贸北广场开集,热闹非凡。近些年,不少城市都通过营销活动、产品权益、公益补贴等多个方面扶持老字号,使其“老曲唱新歌”,成为了各地文旅的新经济增长点。
但委员们在对乐清的老字号进行调研时发现,乐清的老字号普遍品牌效应不强,且产业化发展也较为艰难。据悉,评选温州市级老字号品牌要求创立时间至少满40年。尽管乐清有不少老店,但经营时间达30年的并不多,许多名噪一时的老店逐渐走向消亡,令人惋惜。如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创于1998年的大荆镇浙江小家伙食品有限公司,其研究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旋转式吸管瓶盖”,以其“不用吸管就能喝”的独特饮用方式引爆整个行业,高光时期曾与娃哈哈、乐百氏巨头企业三分儿童钙奶市场,但如今已停止生产,彻底退出饮料行业。
而一些仍在市场上存活的老字号,消费场景单一,产品“不出圈”。广西柳州螺蛳粉、河南通许县酸辣粉等知名小吃通过工业化速食生产,化身“可以快递的乡愁”销往全国,成为市场“爆款”。但是乐清名小吃如猪脏粉、三鲜面等,其消费方式大多局限于本土线下店内堂食,以预包装形式销售的本土小吃很少。
此外,乐清的老字号在经营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很多乐清老店经营者仍守旧地延续着传统工艺与经营模式,产品技术含量低,容易被人仿制,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加之盈利观念和营销理念较为落后,这也就导致了这些“老字号”在产业链上延伸不够,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弱,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无法在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乐清黄杨木雕和乐清细纹刻纸等非遗工艺美术行业的一些老字号,如今也面临着人才青黄不接,难找传承人的尴尬。
“老字号”保护力度不足
6月21日,《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部关于规范老字号认定、促进其传承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实施,无疑为杭州老字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做好文化传承及创新发展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反观乐清,对于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培育体系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短板。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尚未出台老字号认定和管理政策文件,对老字号的评选认定重视不够,与周边的苍南县相比,中华老字号和浙江老字号数量相对偏少。苍南县政府对老字号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参展的展位费给予100%补助等,老字号传承和保护氛围非常浓厚。
同时,由于保护意识不强,“抢救”“挽留”不及时,许多乐清市民熟知的老店渐渐“凋亡”。如乐清饭店作为市区最早开业的一批高档宾馆之一,早就被培训班、养老中心分割经营;老城区第一百货商店,规模一再缩小,现在仅销售办公用品和学习文具了。此外,有的老字号经营者主观上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了品牌价值的流失,如北大街郑松林糕店,从爷爷辈开始就在做糕点,虽然想申报老字号,但因为缺失传承资料难以启动申报流程;来自乐清大荆陈天宝金银店,本已入围浙江老字号,但是因为企业外迁到上海而遗憾被除名。
在乐清的老字号中,食品类别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目前乐清食品产业工业化的规模都较小,尚无食品工业园可供老字号入驻。如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蒲岐鲨鱼加工产业,近年来因为难寻场地而日趋萎缩。又如乐清华亚鸭舌,曾与藤桥鸭舌、初旭鸭舌在温州齐名,但至今仍在狭小的自建房内生产,进一步发展壮大困难重重。
委员建议
●挖掘老底子 建立培育库
委员郑峰:乐清老字号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产物,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建议相关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高校院所、志愿者团体,对乐清老城区中拟进行大拆大整的城区老字号进行数据调研,尽最大努力收集濒临失传的老字号数据和信息,着手建立老字号数字图文资料数据库,加强老字号文化资源基本情况的梳理和分析,为保护和发展老字号提供系统性依据。
委员黄艳:以保护知识产权、历史文化价值为重点,出台乐清本土老字号保护、传承、评定与扶持政策,抓紧部署开展乐清老字号认定培育并积极组织申报温州市级、浙江省级老字号,以利好政策巩固好“老”的优势,破解好“老”的难题,助力打响一批乐清人自己的“百年老店”。
委员王腾飞:做好老字号的品牌保护工作,吸取2023年瑞安“擒雕”因品牌商标使用权到期被中华老字号除名教训,注重引导本土老字号保护好自身品牌价值。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老字号品牌权益的行为。
●提升创新力 推进产业化
委员周旋律:抓住铁皮石斛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大力实施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高质量发展暨“1115”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发挥中华老字号铁枫堂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开发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的奶茶、烘焙产品等各类食品,支持打造一批本地石斛保健食品、饮料、美容护肤、药膳等领域品牌。委员包海龙:加大老字号企业技改引导力度,建议以成立乐清市老字号协会为抓手快速准确地向企业传达行业信息、政策文件,搭好政企对接的桥梁,同时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提供更多参展参评的机会,帮助老字号提振信心。
委员陈银旺:鼓励乐清“老字号”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树立“老字号”企业质量标杆,放大示范效应。举办老字号峰会、论坛等活动,把电商、金融、传媒、高校、智库等优质资源聚起来,把专家、学者和老字号优秀掌门人、传承人等智囊用起来,共同为乐清老字号创新发展赋资、赋能、赋智、赋力。
●赋予新形式 提升知名度
委员赵续:在坚守乐清老字号工匠精神、保有精工细作品质的同时,借助高新技术的运用提升产品、研发制作工艺,让老树也能开新花。鼓励本地经营糯米饭、三鲜面等本土名小吃的老店以推出联名产品、赴其他城市开“快闪店”等方式开拓市场,抓住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心。
委员赵海静:支持老字号企业结合中医药文化、石斛文化、共富文化探索建立研学基地和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提供独特的品牌体验,发展工业旅游和美食旅游打造更多新消费场景。
委员陈上乙:建议通过“老字号”博物馆建设来构建“老字号”推介平台、交流窗口、宣传阵地;进一步放大以铁枫堂为代表的雁荡山铁皮石斛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效应,让“一棵仙草”带动“一方共富”的故事越讲越生动、越讲越响亮、越讲越富民。
图文来源:乐清日报 编辑:林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