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三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做好“小集市”大文章 让城市烟火气加码“幸福乐清”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4年02月04日】


——蒋可可、林晓、李律瀚、林松、卢云颖、施绿珠委员

代表民盟乐清市委员会的发言

 

有人说,想了解一座城,就去当地集市看看,因为这里是当地生活和文化的缩影。随着地摊经济的崛起,集市的种类日益多样化,不再是简单作为“以物换物”的场所,还满足了人们产出“社交货币”式照片的需求,成为了文旅行业的流量密码、城市烟火气的流量引擎。近年来,乐清培育多业态消费场景,加快发展市集经济,除了白石和蒲岐等传统会市,打造了东山市集和大象市集等新型集市,幸福生活节等大型综合性集市。集市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市民开始感到审美疲劳,消费意愿减弱,我市集市正面临发展困境,亟须迭代更新。

一、基本情况

我市集市主要有传统庙会集市、新型集市和美食为主的综合性集市。

(一)传统庙会集市。传统庙会集市源远流长,历史上起源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在乐清俗称“市日”。规模较大的传统集市有大荆关庙巷五月十三、城隍庙五月十五、白石三月初十、二月十五新桥市日等,规模较小的市日有正月十二虹桥市日、三月初五南塘市日、九月初一蒲岐市日、十二月二十五白溪市日等。赶市的人如潮似流,不乏从温州、台州、海门、黄岩、温岭等地跋山涉水而来的赶集客商,本市的更不必说了,周边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满载而归。如白石会市的发端可追溯到宋代,是整个浙南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会市之一,2023年日均流量更是达5万人次以上。而规模较小的,如蒲岐九月会市,2023年日均客流量也达4万人次,有客商800多家。

(二)新型集市。新型集市是一个新鲜事物,结合潮流元素并融入乐清的传统文化,跳出了传统集市的框架,强调了集市的潮流感和趣味性。乐清较大型的新型集市有东山市集和大象市集。东山市集来自乐清城市网旗下的商文旅品牌,联合青年艺术家、新餐饮品牌、潮玩手办等独立品牌共同参与,形成一个有文化有潮流的年轻人根据地聚集区。大象市集自2022年9月国庆狂欢周举办以来,吸引了许多创业者创作者,它会在大象广场聚集地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展会,汇聚了手工潮玩、小吃茶饮、文创非遗、水母萌宠、鲜花绿植、弹唱演出等主题,是创意的集结地。还有乐清江南里的趣嗨森音乐市集、宋湖里坊的大象市集咖啡生活节、正大广场的“后备厢”市集等各种集市。

(三)综合性集市。2023年,乐清举办了2届生活节,服务客流分别达13万人次和20万人次。生活节围绕“端午嘉年华”主题,以节兴市、以节兴商、以节聚势,营造“创意+生活+消费”沉浸式体验场景,让老百姓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场景中消费,深受市民喜爱。此外,各乡镇(街道)还组织举办了各具特色的综合性集市,如城南街道跨年邻里文化节,湖雾镇“葡萄文化节”暨共富邻里节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集而无市,有“流量”而没有“留量”

1.逛得多,买得少,“流量”并未转为“销量”。当前市民逛集市的乐趣已经从“买”转变为“逛”,一些市民表示,如今逛集市和平时逛路边摊没有大的差别,逛了一圈没啥想买的,买点饮料和小吃填填肚子回家,集市已经激发不了购买欲望。除幸福生活节销售总额千万元外,其他集市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例如,在龙山湖景区举办的“山也栖起”市集高峰时有上万人,平均客流量2000-3000人次,为期12天的集市平均每个摊位销售额仅3000余元。消费客群只集中在小吃、饮料等摊位,其他购买消费很少。摊主在面对不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要负担高额的场地费(进场费收入提成)。如东运河湿地公园新春灯展会中,餐饮摊位场地费为2000元进场费+30%销售额抽成。餐饮可以通过提高单价来增加收入,但文创品提高单价就会让市民望而却步。

2.前期多,后期少,“头回客”并未转为“回头客”。乐清集市并不缺流量,只是流量的持续性较差。集市开幕后头几日出现流量高峰,随后人流量持续减少且人气变得低迷。如国庆假期的“幸福盛宴”乐清市民生活节,前7天日均人流量高达3.6万人次,而后4天日均人流量为1.2万人次,仅为前期人流的三分之一。据问卷调查,第二届幸福生活节中仅35.2%市民参加过第一届幸福生活节;78.4%的市民表示在乐清参加集市后没有向亲戚朋友“种草”的意愿。我市集市仅是一锤子买卖,并没有享受到社交平台带来的用户黏性和回头率。

(二)新而不颖,有“创新”而没有“创意”

1项目趋于同质化。市民对集市最多的抱怨就是千篇一律,没有各自特色。原先大荆五月十三会市时,一些外地客商会早在初十就争先来到大荆,戏班演出、露天电影、杂技、秋千、高跷表演,晚上放焰火,而且还会在关庙前演寿戏。如今会市上,传统手工艺则是一两个镜头的“群众演员”,人们对传统会市的期盼正在逐年降低。新型集市打着“网红市集”的名号,主题除了名称差异,并没有质的差别,模式归纳起来为70%小吃+25%文创+5%表演。摊位都是红色或者白色简易大棚堆砌,“原汁原味”呈现,并没有根据主题和IP优化美化,紧靠摊主自行内部简装。集市整体看上去毫无主题和特色,集市与集市间失去了辨识度。

2内容过于大众化。传统会市上摆摊的摊主,多为一些专业赶会市的“流动集团”,贩卖的是各类五花八门的小商品,如在大荆五月十三会市相隔十几米就有“10元3样”摊位,此外“童装全部30元”“断码清货甩卖”“全场1元起”等字眼随处可见。传统会市已成为各类低价小商品、过季积压货的集聚营。新型集市则大部分摊位被烧烤、小吃等餐饮占据,文创比例很低。如我市城南街道近日举办跨年邻里文化节,放眼望去已然成为一条“小吃街”,主要有麦饼、羊肉串、臭豆腐、关东煮等,仿佛原先清远一区路边摊穿上“马甲”。全市文创等小众创业摊主合计不超过100家,基本上是哪里有集市他们去哪里出摊,各个集市可谓“换汤不换药”。2023年东山市集和幸福生活节时间冲突时,东山市集的大部分摊主转而参加幸福生活节,间接造成东山市集没落。此外,小有名气的独立品牌不愿参与到集市中,导致集市摊位中产品绝大部分为低、小、散。

(三)而未长,是“网红”而没有“长红”

1集市红,主办方赔钱赚吆喝。当前乐清集市主办方主要有3大类,东山市集、大象市集等由民间团体自发组织;幸福生活节、邻里文化节和传统会市等由政府举办;“山也栖起”等市集由政府组织,个人或民间团体再二次承包。政府主办的市集租金普遍较低,如幸福生活节9天600元,且没有销售额抽成。该类集市主办方不以盈利为目的,现场水电、物料领取等后勤保障人员充足,主办方会花大力气宣传和布展,亏钱毋庸置疑。民间团体自发组织的集市,虽然收取租金较高,但主办方需要承担布展、后勤保障等费用,还要面临未知的风险。如因文明城市检查,东山市集不得不拆除搭建不久的场地,主办方因此损失几十万元。

2集市多,品牌力薄弱未出圈。全市现有传统会市和新型集市超20个,全年近乎月月有集市。虽然百花齐放,但除了三月初十白石市集外,能够得到市民认可、辐射影响周边县市区的新型集市一个也没有。现有的新型集市中,没有一个连续举办超过5年,甚至许多集市办了一届就再也没办。除了集市本身问题外,营销宣传力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乐清集市的宣传模式虽然日渐丰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主流媒体也加入宣传矩阵,但是营销宣传渠道没有全覆盖、文案制定没有针对性、浏览量没有滚雪球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今年跨年时的西岑中式主题市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乐清发布、乐清融媒抖音平台等官方渠道未进行推广,现有宣传文案中地址要素也不明确,通篇未提及北白象镇,若是不熟悉西岑的人甚至连地方都找不到。在近期全省29个精品乡村市集颁奖中,温州就有6个市集入选,在周边县市区大力培育品牌精品集市时,乐清市已悄然落下。

(四)管而不理,有“方法”而没有“办法”

1“入口紧,出口少”,场地审批困难。传统会市在属地镇街选出来的道路、街边,新型集市的选址大多为商业综合体前的空地、体育馆、广场等。如,乐清幸福生活节在体育场举办、大象市集选址在大象广场。而人气爆棚的瓯海青灯市集则选址在塘河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及周围,草地上、水上、桥上到处都是摊位,优越的地理环境与青灯市集风格融为一体。但乐清集市主办方因无法通过正常流程审批,不能选在如诗如画的公园。公园场地审批涉及到文明办、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建设中心,由于城市规划中没有专门为集市预留用地,相关部门也担心集市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许多公共区域并不允许用来举办集市。东运河湿地公园新春灯展会中的集市,也因主办方为市融媒体中心,场地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一事一议才审批通过。东山市集与青灯市集同批被列入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高峰时期有100多个摊位,但东山市集此后场地因部门不允许继续使用,集市被迫取消。

2“管得多,服务差”,场地保障不足。传统集市期间,以老年协会出租公共道路划地经营为主,十几米的马路经常被摊位占用后剩下1米多的人流通道,给当地企业和居民正常通行造成不便。如蒲岐九月会市,摊位集中在西门街、北门街路段,虽然耗费大量警力维持交通秩序,实行全镇交通管制,但是仍然会出现交通堵塞。摊贩们不按规定撤离,还影响周边居民休息。集市上许多小吃摊主营业执照,只能通过“挂靠”方式,即多家摊位借用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摊位进行联合报备,摊位的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部分市民随地乱扔一次性袋子、碗筷等,集市每日会产生大量的餐饮垃圾,影响逛集时的体验,传统集市该问题尤为突出。如白石会市,每天的垃圾清理量达到80吨,各种污水、污物是平时的10倍以上,需60多个环卫工人每天加班清扫到凌晨2、3点钟。部门和集市主办方应急准备不够充分,在前期活动方案策划中应急预案制定往往不够完善,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如第一届幸福生活节开幕式当天突发暴雨,外部道路及场馆内部积水严重,遮雨措施准备不够充足,现场较为混乱。此外,部门对集市往往有硬性要求,悬挂正能量标语或横幅,影响新型集市的文化美感。

三、几点建议

(一)“旧瓶”装“新酒”,让集市有买头

乐清现有集市应在摊主和商品选择上下功夫,既要有特色,也要实现多元化。一方面,美食区块要首先抓住年轻人的胃。既要有充分呈现乐清独特山海地域特色的地方小吃,如“鹅头颈、芙蓉麦饼、番薯黄夹、鱼丸汤”等,也要将芝士榴莲、锅巴虾、拇指生煎等各式各样的网红小吃复刻到市集中,让食客们“闻香而来”,做着“先拍后吃”的标准动作。鼓励摊主制作“品牌logo”包装,销售具有“高辨识度”的“品牌化”食品。让年轻的摊主们抓住“流行元素”,做新奇美食,带来小资格调。另一方面,文创板块和购物板块注重从产品到产业延伸,从产业中挑选产品。如邀请那些原本不屑参与集市,但其实体店铺具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营业额的店主参加。将集市打造成“线下天猫街”,将各品类精品店铺汇聚,市民可一站式选购诚心如意、琳琅满目的商品。集市从单纯地以氛围取胜,逐步发展成为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多元的小型商业综合街。

(二)“旧貌”换“新颜”,让集市有逛头

结合乐清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资源和市民喜好,打造主题鲜明的特色集市,如咖啡集市、非遗集市等。借鉴温州瞿溪会市设置“非遗一条街”,展销黄杨木雕、象牙雕、石雕、细纹刻制、蓝夹缬、竹编、竹雕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瑰宝。紧跟大城市及周边县市区人气较旺的集市步伐,引进有经验的公司和团队打造集市,各个摊位均实现统一的主题设计,营造浓郁氛围。鼓励摊主根据自身售卖的产品布置摊位,增加摊位的设计感和个性元素。如大象广场的咖啡市集,远看似是整齐划一的咖啡一条街,近看8家老品牌和本土新锐咖啡品牌摊位都是独具特色的“咖啡屋”,陈列着各种造型的杯子、碟子等瓷器,也张贴着创意饰品和个性文创。对于白石和蒲岐会市等传统集市,在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味、烟火气基础上,在视觉设计、品牌包装上同样要实现“土潮风”。在市集中加入更多乐清城市文化元素和设计感等文创元素,让市集成为城市名片的入口。

(三)“旧物”添“新意”,让集市有玩头

深挖文旅资源,从乐清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等特色文化中汲取灵感,增加消费互动体验新场景,营造更强的文化互动感的特色集市。比如缙云“五·廿八”大集,既有传统的戏台表演,又引进了电音泼水节,还找来本地村民扮演“卖货郎”和“王婆”,与赶集人互动问答壶镇的历史人文故事,答对了就能获赠文创产品。这些新玩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我市集市可以开展非遗项目巡演活动,如蒲岐会市可开展“抬阁、闹琼花、老鼠嫁女、打秋千”等传统游艺活动;白石会市可移植开展翁鱼灯舞、龙档、北白象首饰龙、斗歌等表演活动,还可以增加深受游客喜爱的千年非遗表演“打铁花”。此外,加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将集市当作一个线下推广平台,吸引消费者添加社交媒体好友、关注抖音账号或公众号,将集市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同时让独立品牌流量流向集市,实现双赢。

(四)“旧址”建“新居”,让集市有盼头

加大集市支持力度,市政公用建设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文明办等单位放宽场地约束条件。允许城市公园、广场等市政公用场所经审批用于民间团体举办集市活动,且纳入日常常规审批流程。对于短期集市,在保证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可在公园划分部分区域用于集市美食板块。在清河公园、东运河公园等区域,设立固定集市(非美食)区块,用于长期日常集市,鼓励大学生、文创客、农创客入驻。通过集市,将文创、演艺、书苑、美食等夜间经济产品串联起来,实现多功能多场景融合。市民游客在“城市漫步”道上游览公园、散步运动的同时,也可以逛集市,体验到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一站式消费“夜演”“夜读”“夜娱”“夜食”“夜购”“夜秀”等多种业态。建立集市管理领导小组,出台扶持政策,在资金补贴、效果奖励、水电费减免等方面提供更多有力支持和帮助,不断完善细节、补齐短板,提升服务质量。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