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我市婚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4年12月27日】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婚育支持政策体系在激发婚育意愿、解决育儿困境、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市婚育支持政策体系,优化婚育全程服务,7-9月,由市政协副主席章海根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网络问卷等形式,对我市婚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婚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情况

婚育支持政策体系是照料支持、教育支持、就业支持、医疗支持、住房支持、服务支持、税收支持等一系列保障婚育的相关社会经济制度的总和。如我市出台的《乐清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幼有善育”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乐清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学有优教”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乐清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病有良医”专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乐清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建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行动计划》等政策均有涉及生育支持举措。市人口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市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政策,优化生育政策和配套生育支持措施;部署人口均衡发展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市级单位和群众团体做好人口相关工作。2023年以来,我市收集各地生育政策及支持生育配套措施资金需求测算,统筹协调市卫健、财政、教育、住建、医保、人社等35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城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优生优育服务、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方面20条生育配套支持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婚人数逐年下降,政策针对性不足

1.婚俗改革政策“缺位空位”。一是结婚成本飙升导致“不婚族”增加。现在乐清结婚时兴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男方在滨海新区购置一套婚房,城里买房渐成我市结婚“标配”。2021-2023年,乐清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942元、66508元、70828元。虽然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逐年增长,但是近年乐清城区平均房价仍然“坚挺”,2023年新房平均每平米售价已达1.64万元,滨海新区一些高端楼盘维持在2万元左右。“房价收入比”系数(住房平均价格与家庭年平均收入的比值)>10,属于较高范围。同时,乐清还有着独特的婚俗文化,婚宴、婚车租赁、婚庆服务等各类开支繁多。以占比最高的婚宴为例,市区的万怡、新金龙、天豪等酒店目前每桌动辄上万元,还需标配贵州茅台等高档酒水。高昂的结婚成本,已成为“不婚族”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我市民政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比2019年的初婚人数少了3340人,下降率为31.25%,且初婚年龄逐年推迟(见图表一)。如柳市郑女士已经30岁,与男友相恋

 

已有7年。虽然父母能给她30万元嫁妆,但是按照本地习俗要办婚宴、买婚房、还要装修,至少要200多万,导致迟迟不敢结婚。二是婚俗改革缓慢导致无法“为爱减负”。近年来,我市在白喜事方面深化移风易俗,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婚俗改革方面,我市仅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线申报操办喜宴事宜,将宴请人数作详细报告,并严禁讲排场、搞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索要收取“天价彩礼”等行为。除此之外,我市尚未面向全社会进一步深化婚俗改革,婚事简办新办引导力度不足。相比之下,宁波市镇海区、杭州市上城区、温州市瓯海区、台州市路桥区等多地均出台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倡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婚宴标准和场地布置,形成文明节俭办婚礼的共识性理念。

2.婚恋服务项目“供给乏力”。一是婚恋公共服务普及率和使用率不高。近年来,虽然我市通过举办单身青年联谊沙龙、爸妈相亲会、雁荡山夫妻峰联谊相亲活动、IE人破圈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等,搭建交友鹊桥,但是仍存在活动次数少、知晓度低等问题,且缺乏标志性的固定阵地。政协调研组7月份对50名单身青年的随机调查发现,使用过婚恋有关公共服务的单身青年占比不到20%,绝大多数人表示“未使用过也未听说过”。二是婚恋市场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婚恋市场逐渐成为婚恋交友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婚恋平台存在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或者售后服务缺位的情况。如某市民反映其20239月在市区某公司缴纳6980元给孩子介绍相亲对象,承诺为其孩子一年精准匹配10个对象,但实际只介绍了4个对象。再如某市民反映20231月在虹桥镇某商家消费3880元购买一年的婚介服务,但实际上商家仅提供了3个月的服务。三是“青年态”时尚社交项目不多。我市很多单身青年比较排斥具有明显婚恋导向性的活动,对以提升社交质量和形成持续效应为目的的活动更感兴趣。而对比上海、杭州等我市青年“热衷”的大城市,乐清具备“青年态”的时尚社交项目匮乏。如时下流行的露营、桌游、LiveHouse、网红街区等文娱休闲场所,以及COS文化节、电竞赛事、古圈集市等新潮活动不多且质量不高。

3.适婚青年回流政策“大同小异”。一是政策磁场效应不强。目前,我市适婚青年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根据大学生档案回流情况,近三年我市每年在外就读大学毕业选择返乡的青年不到60%,其中返乡创业的更是不足四分之一。虽然我市出台了《“来乐清·创未来”促进青年来乐留乐十条政策举措》《关于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出了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扶持举措,但上述政策与其他县(市、区)区分度不大,并无独特先发优势。如仅给予大学生个人2000元的一次性初次创业补贴,只能起到“杯水车薪”作用。同时,我市在青年创业指导、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足,导致本地青年外流大城市。二是政策兑现不及时。我市现行的政策还存在办理材料复杂、兑现周期过长等问题。如应于2023年兑现的实习生活补贴(2023年第1-3批次)、交通补贴(2023年第2-3批次)、住宿补贴(2023年第4批)、510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第一二三类、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至今尚未兑现。

)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政策精准性不

1.生育成本“只增不减”,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一是现有政策无法分担沉重的经济成本。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将一个孩子抚养到本科毕业的平均成本达到了68万元。而我市养育孩子的成本更是只高不低,严重影响生育意愿。2017-2023年我市出生人口(含补报)分别为1.68万人、1.34万人、1.25万人、1.17万人、0.93万人、0.76万人、0.77万人,下降趋势明显。2024年市政协委员对我市700名群众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2%的受访者表示,经济负担重影响了生育意愿。目前,我市主要依据《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针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分别予以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3000元,对鼓励生育收效甚微。相比之下,我省不少县(市、区)补贴力度较大。如龙港市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共计补贴4.6万元,二孩家庭共计补贴2万元。二是现有政策无法分担宝贵的时间成本。目前年轻家庭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空间,导致对生育孩子有较大顾虑。如:生育孩子前,年轻父母下班后可通过健身、刷剧、阅读等放松工作压力;养育孩子后,年轻父母下班后则要马不停蹄的陪玩、讲绘本、洗澡、泡奶粉等。而孩子入学后的接送问题,也成为困扰父母,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的“老大难”问题。如体制内工作的吴女士,每天上下班都要花费一个小时跨越半个城区接送两个小孩上下学。虽然学校、幼儿园都安排了午后托,但是午后托下课均远早于吴女士正常下班时间。还有群众反映,每年寒暑假是父母最“头疼”的时候,虽然一些小学推出了暑假托管等服务,但是仅仅是看管住孩子,且放学时间也早于父母下班时间。

2.职场遭遇“隐形门槛”,政策执行力度有限。一是部分女性求职者遭遇职场歧视。政协调研组调查了我市人才市场、开发区零工市场等多个中介市场,以及乐清上班族网、乐清蚂蚁招聘网等本地网络招聘平台,发现很多单位对于女性就业歧视是隐蔽的。虽然没有一家招聘单位会明着说自己不招“已婚未育”女性,但现实中,已婚未育女性和大龄(27-30岁)未婚女性已成为求职困难群体。还有一些女职工怀孕后,甚至被单位辞退。如我市刘女士在入职五个月后怀孕,然而公司知晓后,要求其主动离职。还有一些公司即便雇佣了已婚未育女性,但是却要求其签署“抽屉协议”,承诺在一定年限内不生育小孩。二是生育保障政策覆盖面不广。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市仍有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给员工缴纳或部分缴纳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费已与医疗保险费合并缴纳)、工伤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险。如我市对符合条件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但是2024年上半年仅发放166家企业,合计发放补贴79.15万元。同时,202471日施行的《浙江省生育保险办法》,明确了女职工可享受的具体产假天数和生育津贴。但是部分企事业单位把育儿假当作“鼓励”条款,没有执行延长产假政策。

3.激励措施“供需脱节”,政策受众范围有限。一是新兴医疗需求支持力度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月子中心等机构内坐月子。如乐清市德康医院等民营医院提供的分娩、产后康复、月子中心一体化服务,很受年轻妈妈欢迎。同时,盆骨修复、抑郁心理疏导等女性产后的医疗需求也相当旺盛,但是政策实际支持力度有限。如根据医保政策,产后抑郁心理疏导等可以由职工医保历年账户支付。但是,很多职工个人账户在当年基本就没有剩余,没有形成历年账户余额,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账户内也不存在历年余额,市级层面也没有提供财政补助。二是报销和扶持政策可及性不佳。我市一些教育报销政策相对滞后,不适应新形势。如:我市拟定202310月以后出生的三孩家庭子女,才可免费享受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组织的课后托管服务;在我市干部职工子女保教费报销规定中,只对幼儿园延伸托班的托育费用给予报销,尚未将社会托育服务机构纳入报销范围。同时,针对相关机构的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如:2023年以来,托育机构建设补贴没有兑现到位;针对我市幼儿园延伸办托的生均补助,至今尚未出台;新建的市托育服务综合中心的办公经费落实困难。三是家庭养育支持与指导乏力。有些新手家庭缺乏幼童养育知识,导致孩子体质虚弱,经常性感冒发烧。虽然我市于2023年出台了《乐清市“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城东、城南、清江、石帆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医、防、护”示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但从群众反馈来看,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仍不高,获取科学育儿知识渠道仍需完善。

(三)配套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政策协同性不够

1.政策工具箱仍然短缺。一是工作整体合力不够。在当前年轻人普遍婚育推迟、少生不生的情况下,亟待构建婚育支持政策体系,通过政策组合拳,鼓励适龄生育。目前,省内多地在降低月子成本、降低养育成本、实施旅游和交通等公共服务优享方面,均出台了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如:湖州德清县的二孩三孩家庭,可以免费乘公交;绍兴柯桥区对三孩在幼儿园期间的保教费予以适度减免;龙港市对按政策生育的第三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温州益康保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直至孩子满18周岁。相比之下,我市已有的政策系统集成度仍显不足,在各个领域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偏少甚至空白。二是组织架构体系尚不健全。目前,乡镇街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已更名为人口均衡发展领导小组,但是部分乡镇街只配备1个临时工从事具体工作,存在婚育政策知识普及不到位、人口数据跟踪上报不及时等情况。同时,我市山老区一些乡村青壮年没结婚不工作的人占比达到10-20%之间,但是部分乡镇对婚育率下降重视不够,工作合力发挥不足。如大荆镇某村总人口在3000人左右,30-40岁年龄段没结婚、不工作的男性近200-300人,他们希望乡镇在提升就业技能、加大创业支持等方面给予帮助。

2.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紧缺。一是“城挤乡空”现象明显。根据我市2012年以来人口出生趋势,预计2025-2029年初中入学人数分别为18600人、17600人、17000人、16000人、19500人。全市初中学位整体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城挤乡空”区域不均衡依然存在,城南片区以及柳白片区等地初中学位仍将紧张。二是“随迁子女入学难”现象凸显。2016年以来,我市常住人口增量大于户籍人口增量,新居民已成为我市各类人才、劳动力的有力补充。近五年来,新居民中随迁子女占比呈现一定的下降态势(见图表二)。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乐清留得住人的重要因素,更是长远发展的根基。近年我市大幅降低各类人才随迁子女入学门槛,但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然不足。如2023F类人才适龄子女申请就读学校属于无障碍安排对象,但是到了2024年就变为统筹安排对象。同时,作为新乐清人主体的产业工人,

 

最大呼声就是“就近入学”。但是一些大型工业区周边学校学位仍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如虹桥九小附近新乐清人子女就近入学比较困难。柳市、盐盆等新乐清人集聚地区的生均教学及辅用房面积和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低于全市平均,每万人口中拥有的小学学生数居于全市后段。三是“教育内卷”现象突显。“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我市家长反映仍然面临不减反增的子女教育焦虑和压力。如市民倪女士表示,女儿高中同学参加的一些辅导班10天的费用就高达8000多元。自己和孩子也不想跟风,但是不上的话,成绩就跟不上,也只好“卷”起来。

3.住房支持政策仍然稀缺。一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2022年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已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4个项目近2.1万套(间)。但是,其中的36个项目为产业园区企业职工宿舍,不适合外来人才结婚、生育后的居住需求,且经济开发区、乡镇(街道)小微园区项目相对较少。同时,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我市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决心力度不大。二是购房补贴政策缺位。根据温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政策,我市201611日以后生育二孩的家庭和2021531日以后生育三孩的家庭,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额度在规定基础上分别上浮20%50%。除此之外,我市尚未出台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补贴政策。相比之下,省内多地政策力度明显强于我市。如:瓯海区规定在202397日到202491日期间,对瓯海户籍二孩家庭按购房款(购房发票金额)3%给予补贴,三孩家庭按购房款(购房发票金额)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嘉兴市对针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给予每平方300元(单套不超过 5 万元)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每平方500元(单套不超过 10 万元)购房补贴。三是适合新乐清人购房的小区不多。在我市购房,能让新乐清人扎根。截至20246月,新乐清人中自购房屋的为33699人,占比4.96%。但是,相对于宁波北仑区等地为新居民开发成片住宅小区,我市适合新乐清人购买的小区太少。如在经济开发区,适合购买的只有观澜苑、铠达国际城等小区,且价格高于新乐清人承受力,教育和生活配套也不完善。

三、几点建议

(一)短期:激活释放政策动能,以更多惠民之举提振婚育信心

1.倡导喜事新办,推动婚恋交友服务常态化。一是推进婚俗改革。深度挖掘我市在合婚、踏亲、定亲、搬嫁妆、迎娶等方面的传统礼仪文化,打造以中式风格为主的婚姻文化长廊、婚俗展示厅、婚服展厅,积极传承婚姻文化,推动适龄青年转变婚育观念。依托乐清山海资源禀赋,打造我市“山盟海誓”婚俗改革品牌,利用520、七夕等特殊节日,组织举办集体婚礼、慈善婚礼等现代文明婚礼,营造勤俭节约的婚俗新风,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让喜事新办简办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风俗。二是建立公益性婚恋交友平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婚恋服务平台,发挥“官方严选”效应。通过组建公益红娘队伍、打造固定的公益相亲基地、开展公益交友活动、打造户外颁证基地等,帮助单身青年“脱单”。三是规范婚恋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婚恋交友网络平台、婚介服务机构行业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严格监管社会婚恋服务机构,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

2.吸引青年回流,实现引才政策体系精细化。一是建立“引青育青”政策评估机制。对我市现有的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进行评估反馈,特别是要充分结合青年的政策感受,对评估反馈意见进行充分研判,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提升我市的城市“吸睛力”培育“青年”消费业态。充分汲取铁定溜溜音乐节”“乐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的成功经验,将青年文化与文旅工作深度融合,结合雁荡山重振雄风工作,举办汉服文化节、乡村篮球赛BA等更多青年样态的赛事活动同时积极引入优质的咖啡吧、桌游馆、星空露营基地等契合青年特征、满足青年需求的新兴消费社交业态三是积极打造“青年”产业。通过降低参赛门槛、优化创业投资标准、引入更多风投资金等方式,扩大乐清创业大赛、“正泰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乐清赛区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更多青年人在乐清创业,推动他们苦练内功,打造“专精特新”等科创型企业,为我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打造更好的产业根基。

3.减轻生育焦虑,实现部分育儿成本社会化。一是探索弹性工时出勤制度。针对我市育有0-12岁一孩及以上双职工家庭上下班接送难题,鼓励用人单位推行每周(总计)半日弹性工时出勤制度,允许员工采用提前上班、居家远程办公等模式弥补空缺工时。二是鼓励开设寒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在小学、幼儿园寒暑假期间,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单独或联合举办托管班。可采用用人单位有偿聘用和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并允许用人单位作为中间人向员工收取一定费用。三是完善用工成本分担机制。规范用人单位招录、招聘行为,将用人单位女职工权益维护情况作为诚信评价的重要内容记入企业诚信档案,优先帮扶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女性劳动者就业。四是强化新兴医疗服务需求保障。针对盆骨修复、产后抑郁心理疏导等跟生育相关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补助,帮助生育群体缓解生育压力。五是降低幼儿托育成本。借鉴台州“依托总园、嵌入社区(产业园区)、普惠小微”经验做法,引导托育机构,发展家庭式社区微托育。同时,我市要落实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补贴、生均补助等,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家长托育费用。

(二)长期: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以整体性思维健全婚育支持政策体系

1.建立具备耦合度和可及性的优生优育政策。一是建立常态化评估督导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我市两级人口均衡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加强人口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压实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推动各部门、乡镇街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优化细化乡镇街一级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职责,依托乡镇社区、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通过开设婚姻家庭课程、组织婚姻辅导讲座等,增强适龄夫妻生育意愿。二是研究制定各类配套支持政策。借鉴绍兴柯桥区、龙港市等省内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优生优育政策,提升政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消除碎片化状态。如在提高优生服务方面,借鉴龙湾区做法,实施“暖心助孕”公益项目,让有需求的对象在家门口就能就诊专家,免去往返各地耗时且心理煎熬问题,并探索实施“无陷未来”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集成改革等;在提升优育全过程服务方面,争取在我市建成更多的星级儿童友好医院,积极实施“明眸皓齿”“脊正姿良”等系列儿童健康工程;在降低月子成本方面,探索盘活我市妇幼保健院等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和闲置房产、设备等,建设普惠性公共月子中心,构建“医疗资源+母婴照护”的优质产后服务链;在降低养育成本方面,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家庭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可申领托育补助、一次性家庭消费券、文旅产品优惠券等。

2.实施基于学位需求的教育政策。一是建立提前5年预测学位需求机制。在加强学校学位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主、户籍人口为辅、重视新乐清人入学需求的学位需求预测模型,科学动态测算各乡镇街分阶段学龄人口数量,着力补齐城南、柳白片区在未来5年内的初中及高中学位缺口,使教育资源配置和人口变化有机关联起来。对于磐石及北部山区等农村学生数量较少的学校可以撤并整合,但是保留一些特殊需求的小规模学校,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和就学便捷度。二是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结合我市开展的“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程,鼓励名校通过跨区迁建、办分校、师资划拨等方式输出优质资源。同时进一步深化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结对帮扶工作,建立集团校内部和集团校之间的交流申请平台,对于愿意去交流的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调整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外派要求,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的交流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入学需求逐步分散,给“挤破头进名校”降温。

3.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一是适时推出购房补贴政策。在参照省内其他地方做法基础上,根据我市财力情况,研究并适时推出对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购买首套房或第二套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补贴政策。该政策应侧重于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着力减轻年轻家庭身上的住房经济压力。如对属于无房户或现自有房(商品房)人均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的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在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分级发放补贴。二是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量质齐升。利用超长期国债资金,加大经开区、小微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优先向符合保障条件的二孩、三孩家庭出租。优化我市未来青年人才社区(人才公寓)等保障房居住品质,满足外来人才的实际需求。三是开发适合新居民购房的小区。借鉴昆明、西安、福州等地做法,在新乐清人集聚的经济开发区、盐盆街道、翁街道、柳白片区等地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家庭按照政府确定的销售价格购买,退出时由政府组织回购的住房,可以集中建设或者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或者安居型商品房。既盘活我市房地产市场,也让新乐清人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住房,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