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据悉,乐清不断健全先富帮后富的新型帮共体机制,推进经济发达镇街、重点企业、商会结对帮扶欠发达乡镇,已组建山海带富、村企创富、乡贤助富等共富联盟62个,在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推动乡村建设跃上新台阶,助力乐清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除了龙西乡,现今,在大荆镇新坊村、雁荡镇选坑村、湖雾镇隔溪村等地,来自虹桥、柳市等地的电气企业也纷纷以“共富车间”的模式开展合作,带动山老区群众增收致富。 二、问题分析和当前困难 (一)当前我市主导产业在推行共富车间模式的时候筛选不严。在乐清贫困地区建立的共富车间并不适应乐清多数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推行,只适合“体积小、加工难度小、合格率要求不严”的产品。如,当前我市主要以高低压电器、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为主的产业结构,刨除个体比较大,在运输上和成本上无加工优势的电器产品先,当前我市汽车电子的产品合格率要求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山区的加工能力和品控条件无法达到万分之四以内的质量要求和管控范围。剩余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无论是在体积上还是在质量要求上都比乐清其他产业适合在山区加工,但是当前我市消费类电子产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较高,不需要大范围推行委外加工。只有部分少量多样化的产品在质量要求不高、需要靠人力资源来加工生产的零部件才会安排外力协助进行生产加工。不考虑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外发加工先决条件就盲目开展共富车间的打造和试点的推广,必然会走向失败的道路。同时不是所有村庄都适合建立共富车间,共富的前提是需要在该地区的村民迫切需要岗位工作,需要赚钱的动力,共富车间才会有实施的可能性,一味的为了地方政绩而去推行一般都是失败告终。 (二)当前我市部分的共富模式未真正考虑持续长久的发展模式,不能一味的只求献血,而忘记造血。山区的共富车间模式的建立是需要以企业和村民利益一致的前提为基础,共富车间的打造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上都需要制造业企业在前期投入相当大的成本和精力。如,乐清东片区某企业在收到了可以在龙西乡建立共富车间的通知后。在确定委外加工可以盈利的前提下,才推行自身共富车间的打造,通过严格筛选合适的村名加入员工团队,强化共富车间的纪律和效益,前后软硬件投入几十万元进行加工场地的改善,并且安排公司生产和品质人员长期驻守在共富车间按企业标准规范化管理开展工作,确保在公司和村民之间能够找到盈利点的平衡,不能把共富项目做成慈善项目。而部分企业对于共富车间的打造更像是承包户或者委外加工点进行管理,没有真正的把长期互利共赢的思路放到共富模式的建设中。 (三)我市部分共富车间出现的问题仍需解决。如我市某电子企业在入住到大荆镇新坊村建立共富车间的时候被村里规定只能招收该村的村民作为车间员工,不允许接收周边村庄过来的应聘者,该公司共富车间的员工选择权大打折扣,也限制了该村周边群众获得合理的就业机会。2022年,该公司的共富车间发生两起因为个别村庄员工不服从公司的管理,在车间内召集其他员工一起集体罢工,导致该公司共富车间的效率和收益收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村企矛盾加剧。因为无法从周边村落补充员工,而本村部分员工又不听指挥,该公司对于在将来在新坊村的深入合作感到前途渺茫。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摸清我市偏远地区和落后村镇的人群劳务意愿和闲置场地的基本盘。同时根据我市不同地区和产业现状,需要建设共富地域的村镇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积极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充分发挥全域党建联盟的协同作用,有机串联我市本地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闲置劳动力剩余较多的村集体,通过政府牵头提供“共富车间”场地,打造“共富联盟”、建立“共富车间”,完善先富带后富的路径机制,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二)建议加大我市偏远地区的共富车间的补助和政策力度。为我市共富车间提供运营场地长期的免租和交通费用的补助。重点解决共富帮扶企业的来料往返运输成本、场地租金、企业驻地干部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为提升“共富车间”建设积极性,鼓励企业及经营主体利用镇、街道(村)现有闲置房屋创办“共富车间”。对经营主体或村集体对场地建设(包括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改造的,按建设费用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为壮大“共富车间”建设规模,对租赁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场地给予承租者按年场地租赁费的20%进行补贴,累计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同时为鼓励积极吸纳低我市闲置人员就业,对吸纳就业的“共富车间”经营企业,以其实际支付给低收入农户工资(加工费)总额(银行账户流水)的3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年。保障就业村民及“共富车间”利益,鼓励镇、街道为在厂房式或车间式“共富车间”就业的农户参保“雇主责任保险”,按参保额由相关街道全额给予保险补贴。 (三)建议强化制度抓规范。出台相关《共富车间运行管理规范和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车间管理的运行体系、操作机制、服务群体和作业指南,推进车间人员规范化管理。大力支持我市共富车间对于周边村庄和乡镇的进行员工招聘,积极鼓励周边村庄的山区群众到共富车间来上班。针对企业和村民员工的矛盾,由政府部门牵头协助企业进行村企员工矛调处理,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运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