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我市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3年07月18日】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物流业关系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整合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物流产业4-6月,由市政协副主席章海根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以生产性物流业为重点,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网络问卷、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我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的支柱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产业,形成了旺盛的物流需求。全市拥有从事物流业企业及个体约780家,主要分散在柳市、白象、虹桥、城南等乡镇(街道),物流运输性价比较高,产业配套协同度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普通货运和快递行业共16家,共计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9.9%。四通、迅丰、捷达、立信等一大批龙头物流企业,已开通了全国各省市的运输专线,跨省物流发展良好。我市还大力推进普洛斯乐清智慧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拟打造成物流枢纽平台、承运平台和仓储平台。在大力发展道路运输的同时,我市依托乐清湾港口资源,抢占现代物流发展制高点。乐清湾临港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建成5个泊位,在建4个,吞吐量已超两千万吨,并开辟了到广州、嘉兴、天津等地的集装内贸干线。乐清湾铁路支线已经全线贯通运营,年吞吐量超680万吨,是浙南地区唯一的海铁联运大通道。集装箱海铁联运每周3-4班,2022年共完成4984标箱。温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竣工,具有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保税仓储、保税物流等服务功能。博科供应链公司、布衣大药房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工乐科创新物流仓储二期、智慧医药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丰富我市物流体系建设。

二、我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匹配

1.整体发展“大而不强”。一是“低小散”现象突出。公路运输业在我市物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基本上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以物流重镇柳市镇为例,除了四通、捷达、迅丰等已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物流公司外,其它经营者仍停留在“一张桌、一部电话、一辆车”经营阶段。该镇平均每家经营户运营车辆不足2辆,仅23家企业拥有超过10辆运营车辆,且主要是外省车辆,自有比例偏低。同时,我市规模以上公路货物运输企业培育情况也不容乐观(见图表一)。从2020年开始,随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统计入库标准由1000万调整为2000万,入库企业数量持续减少,且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比不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包含了公路货物运输行业)。二是“多而不优”现象突出。我市公路运输业市场经营主体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物流企业等级普遍不高,服务

 

水平不优。2020年之前,全市只有43A级以上物流企业(均为公路运输企业),2020-2022年我市没有1家企业获评为3A级以上物流企业,落后于周边的瑞安、温岭等地,与我市作为浙南地区公路运输大市的地位不相匹配。

2.产业面临“中年危机”。一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市公路运输业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调整转型期,除了个别年份,综合反映货物运输工作总量的公路货物周转量整体增速缓慢,甚至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负增长(见图表二)。二是头部企业

图表二:2017-2022年我市公路货物周转量


计量单位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116110

121836

102048

92313

100210

97968

提质扩量困难。调研组选择了5家公路运输行业的头部企业,发现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并不大,多年来市场份额也没有增加(见图表三,其中D公司是2020年才成立)。同时,近年来头部企业

毛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在12%-15%区间波动,部分企业盈利难有起色,甚至陷入亏损。

 

3.园区建设“慢了半拍”。一是空间布局“失衡失序”。我市现有物流园区系统性规划不足,协同效应不明显。以柳市镇为例,现有8个较大的物流集聚园区均为自发建设。由于物流园区和企业集聚于柳市镇、北白象镇等地,也导致其他区域的制造业企业发货不便。20235月份,调研组对经济开发区124家企业的物流需求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5%企业反映,货车送货正常来回耗时约1-2小时,且经常性堵车,有急件的时候更是不便。虹桥镇企业也反映,该镇发货专线线路较少,甚至要跑去温岭发货。二是现有园区“夹缝中生存”。柳市镇现有物流园区主要集中于该镇建成区北侧。该区域属于居民集中居住区,大型货运车辆往往停靠在附近马路边上,下午下班高峰期周边道路拥堵严重。物流园区数量过多,还增加了送货到不同园区的时间和运送成本。而作为龙头企业的四通物流同时经营5个相对分散的运营点,部分属于违章建筑,三年来被拆迁四次,企业也不敢投入太多资金进行建设。三是在建园区遭遇“成长烦恼”。我市规划的普洛斯、博科以及智慧医药配送中心等园区,也碰到了各类难题。如:228国道将普洛斯乐清智慧物流枢纽项目的七个地块分为南北两大区块,两个区域内市政规划道路与228国道的接驳连通口有限,将影响项目运行效益;智慧医药配送中心的医药冷链物流以及仓储等环节,需要解决双电源建设问题。

(二)本地物流企业固守传统商业模式,内生性创新动力不足

1.商业模式已然“日渐式微”。我市本土物流企业“脱胎”于托运部,经营上“因循守旧”,大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运输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如制造业企业一般需要自备货车或者委托私人运营车辆,将货物拉到托运站,等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再由外地客户自行前往拉货或者委托配送。与近年来国内崛起的安能物流、中通快运等企业的全链路一站式物流服务相比,我市本土物流企业的体验感不佳。根据调研组对经济开发区124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35%的企业已经选择安能物流等国内新兴物流企业的服务。

2.数字化浪潮显然“迟到缺席”。我市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已然“缺席”于数字经济时代大潮,信息化水平偏低,没有条形码自动识别系统、RFID无线射频、货物自动追踪系统,无法及时动态提供货运状况,很少能提供配货、信息等增值服务。如某企业反映,其有一批货物运到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物流是从南宁中转,他们首先需要询问南宁站点的电话,再联系南宁站点询问崇左市站点电话,最后再联系崇左市站点才能确定货物有无问题。再如某电气企业反映,一些客户回款需要物流回单,但是很多物流企业物流回单时间长达1-2个月或者根本没有物流回单,导致公司无法及时回款。由于全市未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很多制造业企业反映,对我市发往各地的物流信息、价位、口碑等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打听和个人咨询来获取具体线路信息。

3.同行竞争仍然“价格为王”。虽然我市本土物流企业属于专线运营,但是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本土企业价格“内卷”,一些外省物流企业利用成本优势强势介入,导致利润进一步降低。如ZJ物流公司反映,一家安徽物流企业来乐清办理网点,在同样的路线上,乐清本地企业运输价格400/+80元的配送费用,而这家安徽企业却只要300元,还免配送费。我市的快递行业也同样存在低价竞争现象。如:在我市从事国际快递业务的JBS公司为Fedex联邦快递的区域代理,2022年申请到一个联邦特价账号,业务迅速增长,但今年特价活动取消后,业务就大幅流失;今年中通、申通几家快递公司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对订单量较大的客户继续降低寄件费(如普通寄件从乐清到杭州为8元,上万票大客户的寄件费仅为1.67元)。

4.服务质量依然“良莠不齐”。由于入行门槛低,我市物流企业遍地开花,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体现为: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乱摔乱放行为;售后服务特别是理赔存在霸王条款现象,货主权益无法保障;物流时效没有具体标准到货延时、异常情况反馈不到位到货签回单存在冒签、代签现象;小型私人物流公司业务操作不规范,定价不够透明,甚至无法开票,而且没有提供贵重货物保价服务。

(三)港区物流通道能级有限,港口型物流枢纽功能不完善

1.集装箱运输发展不充分。一是规模和竞争力不强。与省内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嘉兴乍浦港2022年累计集装箱吞吐量239.52万标箱相比,我市只有1.85万标箱。虽然我市开通了“温州-广州”“温州-嘉兴乍浦”“温州-天津”等集装箱内贸航线,但是在近洋亚洲航线方面,乐清湾港区仍是其他港口的补给港,航运班线均来源于温州状元岙港区或北仑-舟山港。二是政策依赖性较大。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乐清湾港区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集装箱运输的奖补政策将于2023年年底到期,如果没有持续的惠企补贴政策,依靠现有的运营规模,港区物流企业将很难持续运营。三是码头作业条件不佳。乐清湾港务码头(A区)前沿淤积,航道水深最大满足7万吨货船乘潮进出。受区域面积限制,集装箱和大宗散货共用A区码头,没有配备集装箱作业堆场、监管区域、查验区域、相应闸口信息设备、货物物流走向控制、专业集装箱装卸吊具、集装箱装卸桥吊等设备,遇到进港装运货的作业高风期,经常出现作业时间过长现象。

2.散杂货物流带动效应不明显。一是散杂货附加值不高。目前,港区只是作为通道节点,运输的多为附加值很低的煤炭、矿建材料等。2022年乐清湾港区完成散杂货吞吐量920万吨,其中煤炭贸易运输量为720万吨,11家运营主体均为外地企业且税源地也不在我市,未对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及城市能级提升产生明显价值。二是服务本地企业不足。我市制造业企业虽对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有需求,但基本通过公路运输解决。目前,乐清湾铁路支线散杂货运输仍以外运为主,发送量和到达量不匹配。如:2020年发送146.36万吨,到达6.21万吨;2021年发送592.97万吨,到达24.32万吨;2022年发送639.53万吨,到达43.10万吨。三是铁路远期运力受限。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与金温货线接轨,而金温货线内燃机车牵引定数只有电力机车牵引能力的80%。同时,白石~绅坊西受站间距及隧道通风要求限制,区间通过能力下降。铁路非全线预留I级条件,外-黄田、绅坊-乐清湾段不具备双层复线的提升能力。随着散杂货运输量逐年增加,金温货线上行运能将无法满足港区需求。

3.物流枢纽建设的要素准备不足。一是土地资源有限。随着乐清湾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土地要素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尚未开发的港口用地仅1725亩,在D区和A区的泊位建设后,可用的港口用地将只有500亩左右,将极大制约港口物流业发展。二是政策制约明显。我市正在大力推进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始发站建设,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用于建设海关监管场所的230亩电厂灰库地块仍归属于海域,而海域转陆域需要经过填海审批。即便通过用地审批,工期至少需要1.52年,且需通过杭州海关验收才可投入使用。而对于我市提出的临时海关监管场所方案,海关总署也暂未予以通过。同时,乐清湾港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虽已竣工,且已被木材、母婴用品等经营企业预定了90%左右的仓库。但是截至今年5月份,保税物流中心(B型)尚未获得海关总署核准,仍未开展相关业务。

(四)两业融合发展新态势不明显,物流领域新业态发展不够

1.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畅。近年来,特斯拉独创了Warehouse On Wheel(轮子上的仓库)物流系统,没有在车间或厂区内建设仓库,卡车运送载满物料的集装箱到车间,直接将集装箱卸在车间外部“凿”出的“码头”上,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高效融合。我市只有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少数企业将物流系统直接嵌入生产系统,实现了物流自动化管理。客户可以根据透明物流系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所需产品的生产状态、组装程度、交货时间等。但是,我市仍然是制造业和物流业“两张皮”,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的关键断点不少。如南方电网将逐步实现发货-运输-收货-验收-办单-回款一体化管理流程,我市电气企业和物流企业如不及时转型,很难对接适应。

    2.新兴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速度不快。近年来,虽有从事电商物流、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平台型物流等物流领域新业态的外地企业进入我市发展,但是步履“蹒跚”,业务增长困难。如:博科物流园一期经营业态以仓储为主,定位是辐射浙南、浙西、闽北的物流调拨中心,目前已招商入园的知名商家有“美团”“阿里淘菜菜”“正泰光伏”等,但该园目前还未充分发挥出物流集散功能,尚处于业态的培育期;北京燕文物流公司是跨境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商,在我市开发区设立了分公司,随着房租大幅上涨,该公司将乐清仓合并到龙湾仓,间接影响我市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3.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一是政策合力不足。现代物流业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投融资、税收、海关等,需要市级层面出台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予以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市发改、商务、交通运输、邮政、临港经济开发区、柳市镇等各家单位分别承担了部分物流管理职能,部门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二是政策针对性不强。物流企业想发展新业态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尤其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运费月结垫资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而我市主要在物流信息系统、车辆购置、小升规补助等方面提供财政扶持,对于物流企业可谓杯水车薪。三是政策普惠性不够。我市对农村电商物流重视不够,系统性普惠性政策缺乏。由于农特生鲜类商品体积大、重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很多快递公司也不愿意接手。同时,主要民营快递均未在仙溪镇的福溪、甸岭以及大荆镇的叶家、镇安等北部偏远山区实现覆盖,或仅覆盖至乡镇区域,也给村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三、几点建议

(一)兴产业:找准定位谋篇布局,适应现代物流发展

1.优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布局。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导向,坚持物流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整体规划有机结合,由市发改局牵头,加快编制《乐清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物流园区布局规划、多式联运规划、口岸功能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物流节点的布局,明确物流业发展的定位、目标、主要任务及推进步骤。物流业规划要与《乐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乐清市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乐清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乐清市电气产业“十四五”规划》等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

2.加强标杆项目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由市发改局牵头,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抓手聚焦物流项目建设。通过完善项目配套市政道路建设,加快环境评价、节能审查、审批核准进程、完善“双路供电”建设等项目建设“事前服务”措施,推动普洛斯乐清智慧物流枢纽项目、博科供应链乐清项目、乐清湾港区保税物流中心、智慧医药配送中心等高端现代物流项目及早投入运营。同时,对现代物流标杆项目加大招引力度。如对快递企业总部在我市设立的区域型邮件、快递分拨中心,每年按年地方财政贡献总额给予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奖励。

3.推动传统物流向全链路一站式物流发展。跟随国内各大物流企业的转型方向,推动柳市镇的传统物流企业学习安能物流、中通快运等先进企业的商业模式,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提供上门打包、收件、异地配货、信息查询等增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供应链集成服务的第四方物流发展。鼓励支持我市物流行业协会牵头,组建物流专线联盟,发展共建车队、共享仓储、共同配送、统仓统配等组织模式,减少迂回、空驶等低效、无效运输。

4.提速基地型物流园区建设。由市发改局、资规局牵头,将物流园区作为经济开发区、乐清湾临港开发区、大型工业园区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纳入规划,支持通过弹性年期出让、租让结合、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应物流企业用地,并支持利用城中村拆迁地块、政府闲置地块、老旧工业区、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园区。引导柳市镇现有自发形成的物流园区逐步向城区外迁移,尽早让物流企业集中入驻普洛斯物流园区。暂不需要迁移的物流园区,改造升级现有物流配套设施,强化物流园区集中仓储、仓配一体、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二)补短板: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接轨数字经济

1.依托“标准化”,夯实智慧物流建设基础。将物流标准化建设作为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以及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推广国家、省已出台的各项物流标准,加快对我市现有仓储、运输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改造。如在我市引入大型托盘租赁公司,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同时,根据我市企业生产的高压成套电器设备、电气柜架等体积大、重量大、运输要求高等特点,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引入相关标准化研究机构,研究制定一批对提升我市物流业水平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地方物流标准。

2.利用“集采”,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根据我市中小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实力较弱的实际,由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等单位牵头,联合市物流行业协会,以软件“集采”形式,委托国内先进信息化服务商,“量身”研发一套便捷高效、成本经济的数字物流应用系统,降低单个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该系统必须提供物流跟踪定位、配送路线优化等服务,并能够实时查询。制造业企业在与客户发生诉讼的情况下,也能提供物流信息、回单信息等关键证据。

3.实施“平台战略”,加速我市智慧物流建设。打破目前我市物流业“信息孤岛”格局,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整合国内的“运满满”“货拉拉”“滴滴货运”等互联网平台、快递公司、物流企业等,搭建一个乐清本土的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平台资源共享、安全管理、业务融合、数据挖掘等功能,推动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之间加强业务合作、要素流动、标准对接,促进区域货源、车源、市场信息及相关物流服务的战略共享,并为乐清制造业企业提供信息透明的运输线路、运输时间、价格、口碑评价等一站式查询服务。

(三)搭平台:破解“卡脖子”难题,完善港区物流体系

1.夯实港区物流能级提升基石。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推动乐清湾港区口岸正式开放,夯实港口现代物流发展基础。补齐乐清湾铁路支线、集装箱多式联运转运设施、进口粮食和建筑材料供应链服务体系、义新欧温州号始发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特别是要合力推动解决义新欧温州号始发站的电厂灰库地块的转陆域问题,督促温州港集团重新研究海关监管场所建设方案,加快落地速度。

2.开辟集装箱近洋运输新路。加大乐清湾港务码头(A区)集装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使集装箱与大宗散货分区作业,提高集装箱进出港及在港期间的周转效率。利用乐清湾港区集疏运体系和集装箱对外运输成本综合优势,加强港航物流合作,高水平推进乐清湾港区和宁波-舟山港口共建共享和业务融合。远期则向省海港集团和温州港集团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开辟多条近洋集装箱航运通道,逐步改变目前补给港现状。

3.推进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改变目前乐清湾港区海运与铁路业务相互独立的现状,推动海运企业与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将铁路信息管理系统与公路、海运货物运输方共享,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以及实时运输可视化。同时,探索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应用建设,为客户提供“一次委托、一次报价、一次结算”的“一单制”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输。

(四)促融合:谋好重组融合文章,孵化物流新业态

1.丰富重组路径,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我市龙头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投资并购、战略联盟、业务合作等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在重组过程中发生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过户的,符合有关契税减免政策的,税务部门要帮助企业报批。同时,由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牵头,对千万元营收以上企业进行梳理,按照“平台型”“供应链管理型”“精专型”“综合型”等不同类型,建立企业培育库。科学制定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定期发布年度物流企业十强名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2.巧借样本推广,推动两业深度融合。由市经信局牵头,重点围绕我市智能电气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电子零部件产业,提升制造业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即在行业中推广正泰、天正等领军企业的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引导企业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物流机器人、视觉识别等新兴物流技术,实现零件入库、生产组织、成品入库、成品拣货、配送出库全过程无缝衔接。

3.降低运营成本,助力孵化新业态。由市级层面出台扶持政策,降低跨境电商物流、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等新业态企业经营成本。包括:支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物流+制造”“物流+商贸”等新业态,对智慧物流应用场景给予建设补助;市现代服务业专项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物流新业态企业发展,推动政府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从用电支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推动物流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设一批适合我市水产以及杨梅、葡萄、黄桃、石斛等农产品的规模适度、满足需求的冷链物流设施。

4.创新物流模式,打通头尾“一公里”。将智能快件箱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鼓励快递企业与机关、学校、社区、连锁店、物业等单位及第三方开展末端投递服务合作,设置快递驿站,打通快递末端投递瓶颈。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搭建方面,由市邮政管理局、交通运输局、交投集团牵头,借鉴宁海等地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村快递服务网络建设,利用城乡公交开展代运邮件和快件。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