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二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推进电子产业“建圈强链”行动 加速打造我市经济“第二增长极”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3年02月12日】

——郑石磊、薛子夜、郑伟、王慧鹏、丁加强、赵图强委员

代表民建乐清市基层委员会的发言



我市是国内电子元器件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快乐清电子智联小镇建设、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已形成以汽车电子产业、电子通讯为主体,消费电子为辅助,半导体、照明显示为新亮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电子产业成为近年来乐清创新最活跃、发展最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第二支柱产业,也是经济“第二增长极”,涌现出了合兴、意华、嘉得等一大批优秀企业。但是,我市电子元器件行业缺少上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链,价值链不够高,竞争力仍然不足。为此,建议我市以“建圈强链”行动为引领,聚焦电子产业生态“建圈”,围绕产业集群“强链”,加快集聚“链主”企业、汇聚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生产要素,有力提速我市第二支柱产业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头部企业不强,产业集群效应有限

我市电子元器件企业发展潜力较好,行业中有小巨人企业7家,占全市总数的28%;隐形冠军企业4家,占全市总数的36%;专精特新企业18家,占全市总数的27%。但在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两个榜单中,乐清有3家电气行业企业上榜,但电子企业没有一家上榜。目前,我市头部电子企业距离成为国内电子产业“链主型”企业仍有较大差距,部分电子企业虽然在国内细分行业内成绩斐然,一些企业也已经成功上市,但是全市还没有产值超15亿元的电子企业,对推动全市电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创新的能力不足,难以带动我市电子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浙江省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申报工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而我市电子行业在浙江省已开展的三批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企业中立项数为零,与温岭、金华、宁波等地形成了鲜明的落差。同时,我市部分头部电子企业引领行业发展的意愿淡薄,不愿区域内企业“内卷”加剧竞争,对于未来电子产业集群发展不太支持。如我市某头部企业不太愿意分享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的成功经验,保守意识相当浓厚,对于企业的产业配套供应商选择和自身产业升级更倾向于我市以外的地区。

(二)企业利润下滑,产业链话语权不强

我市电子企业作为汽车、家电、通讯等行业零部件供应商,生产的产品普遍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形成参与全球采购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且价格“年降”压力较大。如我市某拟上市电子公司的下游客户群虽是奔驰、大众、长安、上汽等知名汽车厂商,但是处于产业链“弱势”的位置,在下游整车厂话语权不足。同时近些年受到新产品增量少、销售产品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原因,公司毛利润逐年下降,三年来毛利率分别为25.20%24.91%21.85%。再如,除电子新材料细分行业,头部企业近三年来净利润增长情况不容乐观,导致转型升级能力不足。其中,某头部企业2019-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96%-123.9%-149.85%;某上市企业2019年产值2.263亿元、利润5661万元,2020年产值2.513亿元、利润5882万元,2021年产值3.022亿元、利润5497万元,三年来产值略有增长,净利润率却逐年下滑。同时,一旦上游企业不景气,我市企业作为下游企业将受到致命打击。如某企业前几年还是明星企业,转眼间就业务萎缩,现在只能靠给温州某企业加工业务维持产能。

(三)产能外迁严重,显露“空心化”苗头

我市现有电子生产企业1500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有30多家,近年来一直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是行业内不少优质企业已将产能外迁至深圳、昆山、嘉兴等地,本土产业“空心化”苗头显露。如:202211月,合兴股份公告拟20亿元在嘉兴投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意华股份分别在东莞、苏州、武汉、湖南设立6家全资公司及5家控股子公司,202210月在安徽拟投资设立新能源产业园;某拟上市电子企业,拟将该公司IPO融资的资金主要投资在外地分公司,对于在我市本地产能的投资额极其有限;华富电子当年因为在乐清拿不到土地资源选择去江苏昆山发展,如今在江苏、广东、浙江分别设立多个工厂,在精密连接器、通讯连接器方面发展势头强劲,产值达到几十亿。

二、原因分析

(一)产业基础能力薄弱,转型升级支撑力不足

电子产业发展对基础工艺及服务配套要求较高,随着我市电子企业逐步发力新能源汽车、储能、手机、通讯设备等领域,产业基础能力短板日渐凸显,导致一些企业只能将产能外迁。如在产品电镀方面,电镀技术和电子元件的发展是互相协同的,随着对电子元件的性能要求逐渐提高,电镀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市大部分电镀企业无法提供镀金等服务,在电镀成本及效率方面也没有优势,导致许多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都需要送到江西、安徽、深圳、宁波等地进行电镀。在模具制造方面,新能源汽车、手机的电子元器件对模具精密度的要求很高,虽然我市模具企业众多,但是技术仍有差距,很多电子企业的精密模具都要委托深圳等地刻制。同时,一些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无法支撑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如在车间环境方面,我市电子行业起源于基础零部件,大多数产品属于电器产品的零部件,如接插元件、线路板等,基础工艺要求不高,基本上不需要100级、1000级到万级、十万级的电子无尘车间环境洁净度要求。当企业准备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时,现有车间无法生产,企业只能重新花费巨额资金和时间建设现代化无尘车间。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

我市电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大多数企业内尚未真正建立,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毛利率较低。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虽然我市电子行业2019-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到4.25%4.10%4.06%,但是我市企业仍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在市场竞争中受国外专利壁垒、标准壁垒制约严重。在研发产出方面,我市电子企业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型专利为主,发明型专利较少,并呈现下降趋势。从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比例数据来看,与电子产业发达的深圳等地差别巨大,如2020年深圳达到38.22%、我市只有29.06%2021年深圳达到39.92%,我市只有25.59%。目前虹桥区域30强企业的平均专利数为63.7件,其中某头部企业的专利数仅41项,2021年和2022年公布新获得专利分别为4项和2项。再如虹桥区域某报会上市企业截止2022年专利数为83项,近三年的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9项、6项、3项,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且都是实用新型专利为主,与当前国内电子行业高研发投入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

(三)孵化期企业成长困难,专属扶持政策缺位

电子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其发展具有特殊性,初创型企业在孵化初期就需要巨额投入。近年来,虽然我市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但是对电子产业缺乏产业集群的前瞻性规划,没有针对电子行业创新创业中出现的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引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落实精准服务等问题,出台相关专属惠企政策。孵化期的电子企业在成熟的电器产业链身边,很难争取到政策红利。相较而言,江苏昆山市近年来积极建立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并健全产业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创新型领航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凝聚产业集群资源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支持其在本地电子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和发挥生态主导力。

三、几点建议

(一)筑好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生产要素

加快持续打造电子产业空间载体,通过租售并举、按需定制、统筹配置等举措,加大虹桥镇东电子信息产业园、乐清湾港区电子信息园区、乐清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建设力度,推动企业进“链”加“群”,加快形成具有乐清特色、具备较强辐射能力的电子产业集聚区。推动中小企业从“分散生产”向“集群联动”转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不断健全园区服务功能,沉浸式融入企业发展各个环节,对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服务需求,提供“一站式”资源共享服务。如争取在产业园区内建设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区域科创中心等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形成创新氛围和生态。

(二)激活创新潜能,精准对接科创资源

筛选一批具备优良潜质的中小企业,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做透”,充分释放创新潜能,做多“隐单巨雄”企业。特别是要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紧盯电子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施中小企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管理。每年选派科技特派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推动电子企业成立各种形式的技术联盟,在场地、人才以及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提升产业链技术配套能力。利用乐清的成本优势,打造电子产业承载平台,承接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外溢的科创资源。

(三)优化激励体系,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以推动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根据行业发展特点,设计科学有效的激励体系,提升政策实际成效。包括:制定奖励措施,鼓励我市本地企业积极进入华为、宁德时代、海康威视等国内一流企业供应链,进而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积极组织集群企业参加各类上下游产需对接活动,引导我市电子行业头部企业将更多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电镀等加工业务,交给本地企业承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加强协同配套,提升本土产业集群效应;强化行业协会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对牵头设立承接联盟等形式开展承接工作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奖励;加快培育电子上市企业,支持围绕主业开展产业链并购重组。

(四)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做优人才发展生态

加快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兑现速度,落实落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来乐就业创业。同时,适当调整我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在我市高层次E类人才认定方面中,放宽对“双一流”高校“非双一流”专业人才、非全日制硕士的认定条件,根据其研发的发明专利或获得技术成果奖项,以业绩论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在积极推动企业实施内训的同时,借鉴温职院与新亚电子实施的“双元班”经验,引导本地企业、行业协会加大与本地高等院校合作,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校企合作,解决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成班的实际困难。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