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资料
界屿有路到虹桥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3年11月03日】


界屿,村名,位于虹桥镇北部,与瑶岙社区毗邻。曾雅化为玠屿、介屿,今仍名界屿。古属乐清县山门乡。在“瓯居海中”的年代,海水一直满到瑶岙山边,界屿其地止露出一个小小的山尖。后经乐邑乡民打塘拒海,这一带渐成宜居之地。因瑞应乡与山门乡以此屿为界,故名。

界屿陈氏始迁祖叫陈光昂(1369-1442)。其父陈思泰,字子通,是瑶岙朱希晦的女婿。朱希晦一代名士,他看中的人,自然不是泛泛之辈。《玠屿陈氏宗谱》说陈子通“学名当世,南台御史荐之。见诸雄纷扰,不仕”,看来也是一个隐士一流的人物,与朱希晦颇有共同志趣。

陈光昂,字仲轩,因慕外公朱希晦之为人,遂亦以“云松”为号。陈家本居玉环(当时属乐清县玉环乡),明初因防御倭寇的需要,实行海禁,陈子通也是迁居温州郡城。但城里的月光他不喜欢,倒更爱岳父所居地之山明水秀,数度想迁居瑶岙一带而未遂。陈光昂深体父志,“经营缔构,筑室于界屿,迎父母就养”,帮父亲实现了愿望。陈子昂“家业殷丰,好善乐施”,曾出资新修或重建能仁、寿昌、巽吉诸寺院。他死后,墓志铭由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黄淮撰写,承德郎陈泰方书写,状元郎、翰林院修撰周旋篆的字,这三人都是吾温大名鼎鼎的人物。

自此,界屿陈氏以耕读世家,代有闻人。并与瑶岙朱氏世代通婚,正合了“朱陈之好”的美好传说。

朱陈之好成语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五言长诗《朱陈村》,诗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说的是两个姓族之间世代通婚,和睦相处的故事。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浓浓的乡情土味,已足醇人。另有一个传说说明太祖朱元璋之母陈姓,年幼时在外讨饭更蒙一位陈姓妇人救得性命并认之为干娘,至他坐上皇位后,告诏天下:“朱陈一家,朱遇陈事必恭让,男遇男于友,男遇女于婚,结朱陈之好,永不相背。”瑶岙朱氏和界屿陈氏可不正是“朱陈之好”!

至朱谏这一代,父亲朱䲹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儿,也就是朱谏的姐姐。她也嫁给界屿陈家。有趣的是《瑶岙朱氏宗谱》说朱䲹“女适本里陈廷彦”,《玠屿陈氏宗谱》则没有陈廷彦,只有陈廷枢(1451-?),号介山,是位廪膳生,“配朱质庵公女”。显然,陈廷枢就是陈廷彦。只不知是《朱氏宗谱》弄错了,还是陈廷枢字成彦(《陈氏宗谱》未记其表字,以其字行“成”推测)。

陈廷枢既是廪膳生,生员中的佼佼者,朱谏与他的交往想必不少。只是在现存的诗文中未见二人的唱酬之作,殊为可惜。朱谏倒为一位叫作陈山南的界屿人写过一首诗。诗曰:

瑶川有路到蒲城,泥淖沾衣不可行。本是康庄通驿使,更连塍畔及农耕。修工未免资檀施,结果还须望老成。好事自来难得就,敢将此语祝先生。

诗题为《玠屿南路至新市向为泥涂,行者病之。近得山南陈先生率众修砌,人心甚欢。予嘉其用心之普也,诗以奖之——欲其不懈,以底于成》。按说这首诗的水准,连诗质平平都算不上,在朱谏的七百来首诗中,真的是末末之作。放现在说,也就是老干体一首——想来这是朱谏晚期作品,已不复当年神采飞扬、恣意词语的时候。但它却记载了一件大功德,大好事。

结合诗题与内容,可以知道明朝嘉靖年间,界屿南面到虹桥(新市)有条路,只是泥泞不堪,行人甚是怵头,于是这位陈山南先生率人修路。修桥补路,在古代绝对是大功德。这是个人出资出力,造福一方的事。以至“人心甚欢”,连朱谏也“嘉其用心之普也,诗以奖之”。这条路,便是现在界屿到虹桥的村际路道雏形,多年以来,也没多大改变,只不过比之当年稍宽,路面变成水泥地。

陈廷漳(1524-?),号思涧,又号山南,县学生员。他虽然跟朱谏的姐夫差了七十三岁,却是扎扎实实的同辈。其实他父亲虽然比陈廷枢大一辈,年龄还要小七岁,在六十七岁时有的陈廷漳,可谓老来得子。陈山南生平不详,既是县学生员,想来也是经过一番寒窗苦读的,不是游手浪荡之辈。陈山南与朱谏也差了62岁,即便是朱谏生涯最后一年[朱谏卒于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十三日],陈山南也才18虚岁。小小年纪,已经懂得行这大功德的事,不愧是读圣贤书的人。且陈山南终究也是生员,想来作作诗写个小文章不是难事,可惜的是《陈氏宗谱》上没有留下他的诗文。不过有朱谏为他写的这首诗,也不算太过遗憾。

本来这路是从界屿到虹桥(新市)的,既没有瑶岙什么事,更与蒲岐沾不上边。诗的首句却有点意外:“瑶川有路到蒲城。”也没什么可怪的,“瑶川”是为了合律,用“界屿”就出律了;用“蒲城”是为了押韵,“虹桥”也好,“新市”也好,都不押韵。为了合律和押韵,诗人把这条路进行了诗意地延长。也许,还有更多的期待。期待陈山南或更多的陈山南出现,把这条路真正从瑶岙修到蒲岐。我写这文章,也不过是炒炒冷饭,把朱陈两家的往事结合陈山南造路的事合一起说一下。故这题目,就按原来应该有的起。

 

黄帝四七二O年癸卯二月十一日

缪明霄于东川书院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