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资料
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07日】


胡立谦

 

 

 

这是一张1987年下半年拍摄的照片,右起第一人叶际宣,第二人张侯光,第三人叶龄银,第四人笔者。叶际宣:金丝河人,国民党乐清县最后一任县党部书记长;张侯光:上滩头人,民国乐清县柳市区最后一任区长,也是我父亲的柳市学堂和省立十中的同学;叶龄银:南岸人,中共建政后乐清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也是我母亲柳市学堂同班同学。他们几个人怎么会在一起拍照呢?

1986年下半年,我被借调到柳市区公所,帮助处理一些城乡建设事宜,一边还做着民间集资建起的柳市电视转播台的策划,而为村里春晖阁所作的一幅楹联和一篇《春晖阁碑记》,也为自己赚得些小名气。上班之初,便是配合县交通委修复废弃多年的柳黄公路,接着是柳翁公路和柳白公路。19873月,杨光松同志来柳市担任区委书记,未久,他提出编写《柳市区经济发展大纲》,并联系到了在上海市轻工业厅离休的叶龄银同志,请叶老近期物色、带领几位上海的专家、教授来柳市出谋划策。柳市区区委马上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编制班子,我也被杨光松书记提议纳入。没几天,叶老就带了宝钢副总工程师仇醒亚(仙溪卓屿人),上海市轻工业厅高级工程师、《辞海》编委程文骐,上海农学院副院长、《上海农村》杂志主编姜川桂教授等三位专家来到柳市。当时柳市的基础设施极差,连个像样的旅馆也没有,无奈就让他们住到了大名鼎鼎的“会主”王小兰开设的家庭宾馆里。接下来叶老和几位专家就在宾馆里,和区委、区公所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县委仇宝兴书记也几次来参加讨论。

专家组成员要去柳市各地踏勘,大部分都是我陪同。有一天,我们去了黄华,在参观了一些个体企业后,叶老问我陈济的家人现在怎么样?去他家看看他老婆吧!这陈济又是什么人呢?叶老为什么这样关注呢?原来陈济是黄华的大地主,是郑空性先生的外甥,和照片右起第一人叶际宣(郑的表侄)亦是姻亲。有良田数十顷,家中厨房就有厨师数人,有客来各随其便,想吃粉干就炒粉干,想吃汤圆就做汤圆,奢靡如此。而叶老出身乐成南岸农家,其父亲原为王家长工,为人忠诚勤勉,为王老太爷看中,遂将长女许其为妻,委以重任。叶老的四位舅舅王亦文、王益滔、王骏杰、王鸣皋也都颇著声名。四舅王鸣皋比叶老大二岁,少随兄王亦文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读书,是陈济的初中同学和挚友,后随二兄王益滔在北京志成中学读高中,故此会说一口流利的京腔。抗战伊始,王鸣皋返回温州,以其兄长的影响和本人声如洪钟、普通话流利的鼓动性演讲被推举为乐清战时青年服务团总干事。叶老与一批同学参加战时青年服务团,开始了他革命的生涯,之后加入中共参加抗日活动。陈济是比叶老高二个年级的柳市学堂和省立十中的校友,也是个“老革命”,1938年郑梅迪任书记的中共乐清党组织的宣传干事、青年干事,后来又脱党了,还与王鸣皋一起在黄华开商行。日寇入侵我县后,194410月任民国柳市区黄曹乡乡长的陈济和王鸣皋组建了乐清县警备第四中队,1945225日陈济、王鸣皋的警备四中队与邱清华,周丕振、叶龄银率领的游击队在虹桥河淇对乐清县大队大队长吴琨部进行了缴械,举行了虹桥起义,合编为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武装人员达到了500余人。陈济任副司令(司令周丕振,政委邱清华),王鸣皋任参谋长,成为乐清抗日的中坚力量。可是陈济怎么受得了山区缺衣少食的艰苦生活啊!在国民党的诱惑下转投县大队,并许以副大队长之职,让其递交投名状。陈济不顾叶龄银的劝阻,不愿意回头,还派人在淡溪丁岙刺杀了多年的挚友和合作者王鸣皋。叶老是王鸣皋的亲外甥,这可是血亲大仇啊!当下我十分吃惊,说那个陈济不是害了你舅舅吗?你还要去看他老婆?(三五支队解放乐清之际,陈济抛妻离子去了台湾,后来转辗去了美国)叶老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改革开放,听说陈济在美国混得不错,也是我们统战团结的对象嘛。其胸襟令人钦佩!

照片中右二的叫张侯光,湖横对面上滩头人,少时在柳市学堂读书,比叶龄银低二年而和我父亲同班。叶龄银每星期去学堂必经过上滩头之侧,就带在路旁等候的张侯光一起走。抗战胜利后,张侯光出任民国柳市区区长。解放初的一天,张在温州偶遇王亦文先生,王先生对他说你还是离开吧!不然恐于你不利。张反问王:你呢?王说:我应该没事吧!我为中共做了很多事,算是开明人士吧!张于是回家收拾行囊只身赴台。1987年下半年,作为台胞的张回乡探亲对我如是说。一个星期天,我陪同家父在张侯光姻亲、我族公胡子介公家会面了,得知张去台湾后在一中学教高中国文,还出版过一本《词学初阶》的小册子,还出示了他的一些诗词近作。星期一我去区公所上班,把张侯光回来探亲的事告诉了叶老,叶老很高兴地说你陪我去看他吧!第二天,我们乘坐柳市区公所一辆唯一的破旧面包车去了上滩头张家,不料遇见了正在张家闲聊的叶际宣。大家惊喜寒暄感慨唏嘘之后提议合影,那天我刚好带了照相机,我架好照相机,二叶和一张已标杆一样立在张家屋前的菜地里,我调好镜头后按下了自拍的快门走到叶老的旁边,一张中共第一任乐清县县委书记兼县长和国民党最后一任县党部书记长、民国柳市区区长的历史性会面的照片就诞生了。

张侯光回台湾后不久,就寄来了二幅他自撰亲笔书写的楹联和一封亲笔信,说数年前患过中风,至今仍“握管无力”。

又过了一阵子,传来了张的噩讯。原来他去台湾后重新组织家庭,后面的夫人极喜食青蟹(蝤蛑),每日必备,八十年代末期其价格极其高昂,张退休后不堪负担。一日午餐时闹了不愉快,张激动之余血压骤升,当场溜到桌下,再也抢救不过来了!

照片里的叶际宣和我家也有些渊源,他的尊翁叶涤邱先生是柳市学堂第五任校长(19241925),和我曾祖父是至交,每来柳市必食于我家,其幼女在柳市学堂上学时就寄宿在我家。据河深屋拔贡徐德元曾孙徐潜(汉秋)先生撰写我曾祖父《省卿君墓志铭》中所述云:“座上多缙绅”,大概指叶涤邱先生、黄华郑劲夫先生他们吧。他们来我家,我父亲作为长孙往往叨陪末座。我曾祖父由于家道中落,弃学经商,殚精竭虑,未及花甲就去世了。之后先父与叶、郑成了忘年之交。当时,乐清县党部租在李宅坦伯光先生家。我父亲一度失去小学教职,幸亏其盟兄陈云谷在县政府地籍整理处任职,就邀其去地籍处帮忙。地籍处也租在李宅办公,因此与叶也经常见面。1948年南怀瑾返里,在这里拜访其小学启蒙老师叶际宣。解放后,叶际宣和陈云谷一样,没有跟随县长逃跑,而是在与新政权交接中起了积极作用而被留用,虽然在后来的镇反运动中被作为历史反革命分子而被判刑,稍后即被释放,未几又被荐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叶的阅历既广,记性甚强,谈锋尤健,因此有不少拥趸。世纪之交他在做了九十大寿后,原本非常精神的他很快去世了。我去参加了他的葬礼,还给他送了挽联:

 

是叶水心孙,做南怀瑾师,文采风流,宦迹曾留李宅坦;

承龙沐勋学,步郑空性谈,博闻强识,遗韵长绕金丝河。

 

金丝河叶氏是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一脉,祠堂里挂着水心先生的画像。叶在暨南大学中文系读书时,词学家龙榆生是他老师。郑空性先生是吾乐大才子,中共早期党员,与周恩来在广东共过事,潮汕起义失败后患伤寒转道香港就医而脱党,抗战前夕任江苏省主席陈果夫的秘书,日寇占领南京前夕郑和叶际宣结伴逃回家乡。无独有偶,南怀瑾1948年返里也去拜访了郑空性先生,郑师后来告诉我说南向他请教了好多佛学律宗的问题,他一一做了解答。

我和叶老从上滩头回来后的日子里,《柳市区经济发展大纲19902010》进入了编写阶段,我这个临时工为执笔者之一,姜教授写总纲和发展方向,我写具体实施措施。半个多月后,《大纲》脱稿,叶老他们也回上海了。经过柳市区机关有关人员和柳市区十八个乡镇书记、乡镇长的讨论,指出了大纲前部分缺少柳市特色等意见,我又受命加以修改润色,花了一个星期完成了任务。柳市区委、区公所把文本寄到浙江省和温州市经济研究院,论证其可行性。几天后叶老从上海打来电话,说想把《大纲》拿到上海请社科院专家进行论证。区委派政法副书记、一位副区长和我一起去上海,叶老联系了上海社科院的四位专家、教授(其中一位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加上仇、程、姜等,在上海嵩山饭店会议室进行了讨论。叶老对家乡事业的热心可见一斑。叶老的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他好几次对我说,《世界经济导报》改革气息非常浓厚,应该多看看。不久,各方的意见反馈到柳市,于是就召开了由温州市马云博副市长、乐清县委仇宝兴书记分别率领的温州市、乐清县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专家来柳市参加《大纲》的论证会。我把会场安排在春晖阁三楼。我在《大纲》通过了论证以后,参与了以此为指导的《柳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写,在“撤扩并”工作结束后,我也终结了被借调生涯,去研究、实践自己喜欢的古建筑,开始了我黄金的十年。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