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重视“双减”新问题 推进教育“返璞归真”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范明明、林琳、李马顺、李律瀚、卢云颖委员代表民盟乐清市委员会的发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但是我市在推进“双减”政策过程中,学生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增加学生压力和家庭负重的新现象,需要进行标本兼治,推动“双减”工作真正落地。

一、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数量不减,学生负担增加

“双减”政策出台后,温州市制定了《温州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作业统筹,严格落实分学段作业总量控制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方案》特别要求确保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鼓励小学设每周三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每月安排一个周末不布置书面作业。与此同时,《方案》还提出学校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资源建设。但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成绩,私下布置家长另买《五三》《举一反三》《阳光同学》《胡三元》等练习,由学生在家完成、家长对照答案批改。另一些教师则以视频作业、网络打卡的名义变相布置作业,以11月11日A小学和B小学二年级的作业为例:

A小学                              B小学

小学作业小学作业2

这些教师虽然用心良苦、花样百出,但这种“题海战术”的做法,无非是把“战场”从校内移到校外、课堂移到网络,学生负担依旧沉重。

(二)课外培训不减,“暗夜”学习增加

因“双减”政策的影响,课外培训班无法在双休时间进行,培训机构就把补习时间放到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很多孩子在学校结束托管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辅导班。以A小学四年级某班为例,全班42人中,有32人每周上4个晚上的辅导班,8人上2个晚上,2人上1个晚上。辅导班下课时间一般为20:00或20:30,但仍有个别机构打擦边球,有时会上到21:00甚至更迟。A小学某家长说:“双减之后,孩子更辛苦了。”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又不断给孩子加压。

此外,个别名师以家长一再请求为借口,在周末和法定假期内开办“地下补习班”,收取比以往更高的补习费用。这些校外培训尤其是“地下培训”,因有家长配合自愿“望风”,极具隐蔽性,很难查处,整治任务仍然繁重。如某名师,包车打游击,家长们准时将孩子送到某隐蔽的小路口,孩子一起上车去某地上课,再准时送回,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据了解,虽然2021年10月这位名师已全额退费不再办班,但还会有其他名师会有其它办法解“家长之忧”。

(三)搭车收费不减,家长焦虑增加

“双减”以来,我市各小学普遍实行了托管制度。乐清市教育局规定每生每学期托管费不可超过750元,对托管时间不作统一要求。据调查,目前各校收费都没有超过这个上限,托管时长不尽一致,分别在17:00、17:20和17:30结束。在一些较早结束托管的学校,部分家长要求托管延迟,但个别教师以加重自身负担为由,与家长私下达成协议,并额外收费。另外,在规定的托管时段内,也有学生另外交费,得到教师面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特殊待遇,而没有另外交费的孩子只能“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被迫“自觉地”要求参加额外托管,金额2700元(乡镇小学)至5000元(城区小学)不等,在期末时由一位家长收齐,且只收现金。教育局严令禁止并严厉查处,但在家长的帮助隐瞒下,仍有许多教师搭车收费(额外收费),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以上皆因家长不信任“双减”,在观望中放大焦虑。曾经在校外培训的“内卷”中身心俱疲的家长,“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心中的焦虑、压力不减反增,在“躺平”和继续“鸡娃”中痛苦纠结。在调研中,家长们共同表示,“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大家都一碗水端平,当然最好,但恐怕现实情况不会理想。如,公办和民办学校学习强度不一样,上级督查力度难以一致;隐蔽的一对一私教和“组班”补课增加;老师要冒更大的风险来补课,各类补课费上涨等等。

(四)孩子压力不减,心理问题增加

长期以来,乐清的孩子从读小学起就知道什么是“提前招”“牛娃”,知道“某某学习机构”“A班”“直升班”等,因为家长、老师和学校会以能否被“提前招”来评判孩子是否是“牛娃”,社会人士也以此来评判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双减”之后,“某某学习机构”门口,夜间仍是车水马龙;“牛娃”们周末回家仍要面对父母对成绩波动的询问(拷问);家长们从公开打听转为私下交流,仍密切关注着“提前招”的消息。竞争无序、家长焦虑,最终化为孩子身上的压力。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出现下降趋势,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从青少年心理就诊人次来看,市人民医院心理科每年增幅明显(见下图),且其占心理科门诊总量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分别是 9.58%、9.75%、12.13%、14.50%、21.48%,一定程度说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从全市中小学校学生心理筛查结果来看,高危学生人数也在逐渐上升,2018年、2019年、2020年下半年二类学生(严重危机)数量分别是110名、318名、568名,三类学生(重大危机)数量分别是49名、80名、128名。

二、几点建议

(一)减少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设计

减轻作业负担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重点,教师应秉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研究作业的布置时机、内容、形式、难度、评价标准,着力于设计分层作业、精细化校本作业、丰富批改作业的方式,改“布置”为“设计”,变“单一”为“多元”,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一方面要把好“数量”关,严控作业总量。学校要引导老师根据学段特点,各学科学习实情,任课教师共同确立“大作业”或“小作业”计划表,调控每天的作业总量,确保作业不超量。另一方面要把好“内容”关,保证作业质量。作业布置不要单纯地让家长购买教辅练习,要经过学校教研组的集中教研,作业设计力求做到目标明确,形式服务于目标内容,服务于差异发展,发挥作业的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思维等功能。

(二)彻查违规乱象,提升课后服务

落实“双减”要求,要使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必须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原则。一方面要整治“搭车收费”和“地下培训”现象,教育监管部门应将整治工作情况作为学校政风建设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及时予以严肃处置。另一方面要整治校外培训“擦边球”现象,开展全面排查,特别是一对一、一对多等地下培训,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严格实行清单化管理,限时“销号”整改。同时,进一步畅通检举举报通道,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四位一体”广泛收集线索,实现体制内和社会公众“双重监督”。此外,要增强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拓展更宽广的领域来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如,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开展自然节气活动、人文节庆活动、兴趣选修课、非遗进校园等素质拓展活动,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课后服务还可增强学校与家长和社会的联动,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课后服务场域,建设精品校本课程。

(三)完善保障机制,激发师资队伍活力 

“双减”政策后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少教师存在抵触情绪是客观事实。政府和社会应关心爱护教师,在充分肯定教师奉献精神的同时,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给予教师更多的回报、更大的激励,强化经费保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适当增加课后服务的费用,统筹安排“弹性上下班”,及时疏解,避免“恶的传导”。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地方特色课程人才库,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团体、有专长的专业人员、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此外,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持续推进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专项工作。积极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的方式,通过走课、学区派位轮岗、学区化治理等多种方式促进公平。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可借鉴温州其他地区名师落地工作站基地学校、建立名师网、推进全员导师制等做法,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四)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做好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按照标准逐步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加大专业心理教师引进力度,定期组织参加专业培训,研究建立工作绩效评估、督导检查和奖惩机制,建设专业能力过硬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进一步发挥好心理辅导室作用,逐步推进心理宣泄室建设,规范心理高危学生干预方案研究制定和执行落地。进一步促进医教结合,组织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开展结对指导,更好满足各类学生人群的心理健康需求。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