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精准破解我市“数字智造”瓶颈 形成更大“雁群效应”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郑伟、薛子夜、郑石磊、丁加强、王慧鹏委员代表民建乐清市基层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围绕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数智赋能作为新“智造”的最强劲引擎。制造业企业依托数字化对生产制造方式进行迭代升级,以数字赋能驱动制造业升级,“乐清制造”向“乐清智造”转型的发展势头迅猛,为电气、电子元器件等支柱产业打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要实现我市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雁群效应”,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瓶颈,亟待解决。

一、我市制造业企业“数字智造”现状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实施数字经济“新十条”、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政策,率先启动30家“5G+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持续强化智能化技改,累计新增技改项目305个,新增“工业机器人”420台,其中1000万元以上60个,3000万元以上18个,累计下达技改项目资金五批次244个,兑现补助资金1.99亿元。组织19家智能化技改咨询诊断工程服务机构,完成超300家重点技改企业智能化诊断,并组织多场智能制造专题培训活动。截止2021年底,我市拥有国家智能制造项目2个、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8个,其中正泰电器被列入省首批“未来工厂”(全省12个,温州地区唯一一个)。

二、制造业企业“数字智造”面临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愿数字化、不懂数字化、盲目数字化”现象,全面数字化转型面临“堵点”

一是不愿数字化,容易“因循守旧”。我市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数量众多的中小“螺丝钉”企业同头部企业相比差异显著,不愿数字化。多数中小企业管理层满足于现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和路径不太了解,也不想了解。2021年9月份我市113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卷调查显示,65.5%民营企业主对于数字化转型缺乏具体的认知,不愿“冒险”开展数字化转型,仅9.7%的企业主在企业内部大范围、常态化的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如我市某文具公司,其规模和影响力在国内行业也属于领先企业,但是该企业未将数字化发展纳入企业未来战略目标,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支持力度均不够。

二是不懂数字化,容易“误入歧途”。当前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存在错误理解,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购买几台先进设备,安装几套系统软件,从而使公司数字化发展“进退两难”,转型之路陷入“窘境”。如虹桥某30强企业在2020年开展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时,在投入较多数据采集设备和整套工业软件后,发现该系统平台经常卡顿、只能单方面提取数据,无法有效串联各信息化软件同步参与企业管理和大数据分析,背离了让企业数据互联共融的数字化目的。而更多的宣布要实现数字化的中小企业,对数字化应用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电子商务、OA系统、人资管理系统等,其核心生产经营环节最多也只是在ERP上的延伸应用。

三是盲目数字化,容易“拔苗助长”。企业流程精细化管理和生产的精益化是推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但是,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急于求成”。如开发区某产值上亿的电器公司,在企业内部尚未实现精益化生产和管理精细化的前提下,就开始尝试企业数字化改造,因为自身部门管理流程的混乱和生产过程的物料浪费,让采集的数据出现了滞后性和误判性,严重影响公司整体决策分析。而在同样作为我省经济强市的慈溪和余姚,他们在推广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时候会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提升和精益化生产的推广,在企业运营基础夯实之后才会循序渐进地推行企业数字化改造,“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下去。

(二)全市企业普遍存在“底子薄、基础弱、经验少”现象,全面数字化转型面临“痛点”

一是企业普遍底子不厚,高额投入成为转型“拦路虎”。当前我市制造业企业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市场的中低端,远远支撑不起数字化改造的高额资金投入。以虹桥片区电子产业为例,虽然已获得“全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称号,但是多数规上企业都是美的、格力、华为等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供应商,仍然处于产业供应链的末端,销售净利率常年维持在10%左右。如乐清港湾区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园某规上电子企业,每年需要投入几百万资金来维持小米和华为等客户新项目的智能化产线更新和换代。随着2021年国内大宗商品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用于数字化信息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只能控制到10万以内,企业数字转型之路遥遥无期。同时由于我市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信用贷款项目较少、政府补贴滞后,很多企业均表示用于转型的资金短缺,严重制约数字化进度。如开发区某上市“预备军”企业在2021年投入将近600余万元用于工厂数字化改造,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和行业发展趋势,2022年的投入将增加到700万,预估2021—2025年总投入将近3700万元,导致该企业只能通过上市融资才能合理支撑今后数字化的资金压力。为了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虽然近些年经信部门有协助我市部分企业推行MES系统的“团购”活动,但是仅仅处于试点阶段,远远解决不了大多数企业数字化的资金难题。下表为我市一家产值2亿以上的本土民营企业数字化软件投入明细。

序号

软件名称

投入费用

1

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120万

2

MES(制造执行系统)

3000万

一期1450万,二期1550万,建设中(含硬件)

3

OA(企业内部办公协同系统)

30万

4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80万

建设中

5

SRM(供应商管理系统)

45万

建设中

6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35万

建设中

7

QMS(质量管理系统)

30万

建设中

8

HR(人资管理系统)

50万

建设中

合计

3390万

二是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互联互通面临“肠梗阻”。目前,全市配置齐全数字化软件且能熟悉掌握运用的企业只有正泰、德力西、合兴等行业头部企业。在规上企业中,虽有78%的企业完成了企业ERP系统的导入和运行,但是只有15%的企业应用了PLM、MES、WMS、SRM等企业信息配套软件,整体占比率较低,距离企业内部数据互联互通相差甚远。同时,当前我市1571家规上企业中设备自动化覆盖率将近80%,但是设备成功联网率仅为18%左右,大多数企业因为数字化系统的配置不齐套和不同品牌的硬件和软件数据端口的不兼容、不开放等原因导致企业数字化的采集和分析停滞不前。如虹桥片区某产值亿元电子企业,70%的制造环节都已经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是将近40%的自动化设备因为设备厂家不愿意开放数据源端口。而企业另外加装采集互联设备的成本和技术较高,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从而让已经联网的生产机器成为无法表达的“聋哑”设备,未能有效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

三是中小企业极度缺乏经验,探索时面临难啃“硬骨头”。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数字智造”,基本属于“摸着石子过河”。由此,我市在关于“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文件中指出,企业在通过项目的合格验收后要自愿配合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广活动,配合参观交流学习。而当前我市已享受资金补贴和政策红利的数字化标杆企业却不太愿意分享或者指导本土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如乐清某企业在接受其他企业调研的时候,不太谈及数字化实施的经验和需要把控的改造要点,他们认为数字化改造是大集团、大公司的事情,中小企业不用太涉及其中。同时为了防范同行模仿和保持地区竞争优势,该公司不会开放参观企业数字化项目。而和我市经济实力旗鼓相当的宁波余姚市在推行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时候,会要求申报企业在项目实施验收合格后,要配合政府向全市同行和中小企业开放参观学习,让政府补贴和政策的影响力扩展到最大,形成蓬勃浓厚的转型氛围。

(三)全市企业普遍存在“服务断层、人才断档、体系断链”现象,全面数字化转型面临“断点”

一是数字化实施公司“嫌小爱大”,服务断层现象突出。国内优质的数字化实施公司偏爱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不受他们的青睐。如一些电气企业反映,他们准备对生产流程进行局部数字化改造,但一些比较知名的机构往往提供令人咂舌的天价方案,让企业知难而退。而一些小机构乃至个人,报价仅十几万甚至几万,又令企业不敢尝试。此外,由于数字化实施公司集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外地,加上疫情影响,带来了协调困难、调试和修改投入巨大等诸多问题。

二是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人才断档现象严重。针对全市113家中小企业调研发现,高达77.9%的企业主认为人才短缺是目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尤其是既懂工业生产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能提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特别稀缺。如柳白片区某规上电子企业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产值将迅速突破5亿元大关,但是数字化改造之路却异常不顺。该企业缺乏数字化领军人才长期给企业做整体数字化改造的规划和指引,在推行企业数字化的时候频繁更换ERP软件供应商,导致信息化实施了多年还处于数字化改造的初级阶段。 再如城东产业功能区某电器公司,虽是乐清市信息化示范单位,但是信息化应用技术人才长期只维持在2个人,其中有1人还兼职负责其他工作,导致企业内部不能实现MES系统的大范围运用,无法搭建贯穿企业生产全流程、产品生命全周期的数据链、客户链及供应链。

三是大中小企业“牵手困难”,体系断链现象凸显。我市电气等支柱产业是一个高度分工和协同制造的产业链集群,在“火车头”企业靓丽的产值数据背后,是成千上万家各式各样的“螺丝钉”中小企业的有力支撑和强力保障。目前,我市大型企业积极推出互联网平台,联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由于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足,产业链内业务不太协同。如我市某电气头部企业会要求配套企业同步提高智能化水平,但一些中小企业因缺乏技术、资金,数字化发展缓慢,导致产业链内的业务协同水平较低。

三、几点建议

(一)瞄准领军型、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建立可复制的行业推广模式

借力“一心一意为企业,政企合力谋发展”行动,深入调研和收集领军型、高成长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为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贴近实际、接地气的一手资料。同时,由经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和专业辅导机构对全市领军型、高成长型工业企业主和高管大范围开展数字化转型专家讲座及培训,阐述数字化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知,引导企业走上正确的数字化改造之路。按细分行业类别建立数字化标杆企业数据库资料,对正泰、合兴、东南电子等本土成功案例进行提炼与升华,在保留企业核心数据、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重点分享与宣传转型后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减人增效的成果,为同制造类型中小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样本数据。我市出台政策的时候,须规定享受政府补助的本土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要配合政府数字化推广工作,并且开展经验分享的交流会议,实现政府投入效果的最大化,营造互学互比的转型氛围,调动更多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二)引导企业实施管理精细化和生产精益化,夯实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基础

经信等涉企部门要引导全市企业主动适应当前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趋势,重视企业管理创新,导入专业的管理咨询和辅导,并为企业实施5S管理、车间班组建设、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流程化标准化管理等管理精细化项目提供适当财政补助,帮助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同时,着力推动中小企业推行精益化生产模式,实施精益项目,建立质量成本管控的制度和流程。针对每个企业生产精益化项目可按总金额进行阶梯补助,帮助降低企业提升生产精益化的成本和压力,活跃全市企业的提升氛围,进一步夯实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

(三)发挥政府数字化“集采”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数字化方案和金融政策

由经信、财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和我市企业一起参与达索、鼎捷、天心天思等国内外工业软件和信息化服务优秀供应商的谈判工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争取优惠的团购价。还可根据乐清电子电气产业的特性,引入优质服务公司,建立行业通用版本的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设备云平台,设立平台基础性功能和个性化服务模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体量需求来购买相应的云平台模块业务,有效提升企业数字化的可行性,合理降低企业数字化的负担和压力。在金融服务方面,针对数字化转型资金困难的企业,积极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金融机构等合作。通过政府背书,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低利率、零手续费、分期还款的融资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融资成本和资金压力。

(四)打破引才育才传统模式,以柔性招引优化数字化人才供给

结合我市实际,由组织部、人社等部门出台柔性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补助政策,引导企业以柔性引才理念,招引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并给予企业相应财政补贴。即在不改变原单位、档案等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和退休返聘等方式,为企业开展服务。在规划创办乐清本土大学中,要提前谋划,建立数字化学科专业,丰富以企业信息化、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教学内容。通过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签订“订单式”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协议,并让企业融入到现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培养对象结业到企业稳定就业一定时限后,大专院校可申请“订单式”培养补贴。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