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巧破发展空间瓶颈 打造高品质小微企业园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周萍萍、王腾飞、郑伟、周剑、周然、陈晓玲委员代表虹桥片委员联络组的发言


乐清市地处温州沿海,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有2.6万余家小微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4%,广泛分布于电工电气、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充分活跃了地区经济,解决了大量就业岗位,并为正泰、德力西等龙头企业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游配套。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空间瓶颈、倒逼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于2019年出台了《乐清制造业小微园创业园建设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中的乱象,将小微企业园建设成“小而专、小而高、小而好”的企业成长、产业培育平台。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小微企业园项目共36个,其中建成投用园区21个,在建园区15个。21个建成园区通过省、市、县三级认定,建成面积350余万平方米,解决了1100余家小微企业生产空间受制问题,解决就业人口约3.2万余人。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76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2019年亩均销售收入为822.4万元/亩,亩均税收为27.5万元/亩,2020年亩均销售收入为1054.2万元/亩,亩均税收为32.9万元/亩,按每年20%增长速率测算,预计2021年亩均税收可达1265万元/亩,亩均销售收入可达39.5万元/亩。已正式投入运营的小微工业园共有五种开发模式,其中政府主导开发8个,企业联建模式开发5个,龙头企业开发为4个,村集体开发为3个,工业地产为1个。经过几年的开发探索,我市各地的小微企业园在建设模式上各具特色,涌现出一批新型小微企业园区,有力推进了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块状行业得到快速集聚提升,但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小微企业“低散乱”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后期园区运营方面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制约小微企业园下步的健康发展,急需引起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

21个小微企业园基本面统计表

名称

土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开发模式

主导产业

乐清经济开发区翁垟小微园

110

15

政府主导开发

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

科技创业中心

125

11.9

政府主导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

乐清湾港区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孵化园

60.8

10.9

政府主导开发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乐清市总部经济园

100

32

政府主导开发

其他类

乐清智能装备小微园

52

6.6

政府主导开发

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

经开区九合小微园

38

3.5

政府主导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

乐清市虹桥科技创新园

245

29

政府主导开发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镇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

10

1.6

政府主导开发

科创类

乐清市环保产业园区

343.5

51.6

企业联合开发

金属制品业

城东产业功能区

560

73.2

企业联合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

柳市七里港电气产业园

210

16.4

企业联合开发

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和器材

乐清智能电气小微园

210

36.2

企业联合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

乐清智能科技创业园

58.7

7.2

企业联合开发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意华科技园区

110.2

12.5

龙头企业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

互联网+精密模具产业园

28

1.5

龙头企业开发

专用设备

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

195

10.2

龙头企业开发

通用设备

引领数控产业园

63

4.5

龙头企业开发

金属制品业

翁垟东方科技小微园

82

7.4

村集体联合开发

专用设备;仪器仪表

翁垟东方小微园(二期)

60

5.1

村集体联合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

柳市苏吕电器产业园

68

12

村集体联合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

乐清市博通小微园

56

6.5

工业地产开发

电气机械和器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定位存在偏移。一是园区管理运营难度大。以社会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小微企业园以盈利为导向,往往考虑短期利益而忽略园区的持续化管理运营。例如某村集体小微企业园将建设承包给承建方,给其10年经营权,承租方将厂房建设完成后开始招租,价高者得,导致商超、仓库或是快递等非工业生产企业入驻,为后续园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园区管理带来难度,与此同时产生的厂房转租行为还加重了租赁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政府限价政策的有效性。二是主导产业不清晰。某小微园区主导产业为电气制造业,但该园区现有入驻电气、办公家具、文具、仪器仪表等十余种行业,这些小微企业只是从以前的分散区域集中到小微园的特定区域,产业链协同效应并未发挥。三是配套行业未能纳入。多数小微企业园关注点集中在电气机械等总装制造业,没有考虑配套行业。例如“工业之母”模具制造行业,我市共有5000多家模具企业,却只有一个模具互联网+精密模具产业小微企业园,占地52亩,23家企业入驻,远不能满足整个行业小微企业的用地空间需求。相比较我省其他制造业地区模具产业小微企业园建设,宁海已建成1000亩模具小微企业园,第三期800亩正在开建;余姚已建成500亩小微企业园;黄岩模具小微企业园已形成全国有名的模具特色小镇。

(二)相关政策供给缺位。一是建设空间捉襟见肘。小微企业园用地空间紧缺,我市2万多家小微企业,每年新增小微企业园项目用地200亩左右,仅占每年工业用地10%—20%,难以满足我市小微企业量大面广的旺盛需求。类比省内其他地区,义乌市累计开建小微企业园95个,总用地面积6800亩;平阳县近三年新建小微企业园用地1173亩,占比其工业用地60%以上;玉环市预留土地空间大力支持建设小微企业园区,该地的某小微企业园的招商广告已出现在用地紧张的虹桥等各个工业区,争抢优质企业入驻。二是园区管理资金补助不足。小微企业园相比较于其他工业项目增加了园区运营管理的职能,提高了管理运营成本。根据《乐清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2019年至2020年对小微企业园省市县前三级认定、绩效评价、星级评定、数字化园区创建工作的园区给予相应补助,其中绩效评定小微企业园A档有10万奖励,B档有3万奖励,但从2021年开始,除省级星级评定和数字化园区的省里面补助保留外,市级绩效评定补贴未能延续。小微园区申报不仅增加了园区管理上的限制和“麻烦”,更增加了管理者的责任,原有的补助政策力度也在减少令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小微企业园的信心受挫。三是全流程监管政策有盲区。园区优胜劣汰机制运行不畅,尤其是企业联建的小微企业园中,企业主将厂房转租规避园区入园门槛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快速成长培育成功的企业在出园的时候也面临问题。例如某小微企业园入驻企业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急需出园拓展空间,受限于生产空间无法承接更多订单,逐渐产生离开乐清去外地发展的念头。

(三)园区配套差强人意。标准化配套设施不齐全。在生活型配套设施方面上,我市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园,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没有配备好食堂、宿舍、活动中心,甚至没有考虑好停车场,导致了园区员工生活上的不便利。在生产型配套设施方面上,大部分园区没有集中的物流流转中心,园区的每家公司都在自己楼下发货,甚至发货平台不到位,导致园区物流效率较低,交通拥挤。专业化全方位服务不到位。目前小微企业园对于安全和消防都较为重视,但是对于园区环境打造和服务提升欠缺考虑。除乐清智能电气和苏吕小微企业园等A类园区外,其他小微企业园内尚未建立一对一警民联系和金融服务入园服务制度,没有利用好园区阵地开展培训、招聘和文体等各类活动。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园区经营管理模式,补全供应链,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一是国有投资主体牵头。借鉴温州龙湾区永兴南园小微企业园等园区先进经验,通过政府牵头的国有集团来主导园区的日常运营,以确保主导产业清晰化以及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地。二是补全供应链。围绕乐清高低压电气,汽车电子等产业集群建设,突出产业链招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建设,借鉴我市环保产业园模式,大力加强模具制造业,金属铸件加工业等关键配套产业小微企业园建设,重点解决上游产业链的能力不足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三是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差异化收取费用。设置厂房租金和出让金上限,对税收贡献大成长较快的企业予以租金或购买单价优惠,在降低优质小微企业入园成本的同时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发展。

(二)出台小微园发展规划,保障小微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建议出台我市小微企业园发展专项规划,对小微工业园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予以明确,有计划地推进小微企业园区建设进程,解决小微企业规范化发展空间问题。积极推广苏吕等拆旧建新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经验,突破老旧园区的重建改建瓶颈。2015年苏吕村老工业区脏乱无序问题日益突出,村干部统一全村思想确定拆旧建新的发展思路,2016年7月支部牵头分批拆,党员业主带头拆,6万多平方米违章全部拆除,2017年5月干部带头私人担保、政府背书、企业联保,筹得2.2亿投资费用,2018年3月苏吕小微园1、3号地块投用,入驻企业39家。同年年底,苏吕小微园实现入驻企业46家,年产值15亿。

(三)制定政策补贴红利。一是降低入园企业成本。参考平阳地区做法可以针对园区建设配套费进行补贴、厂房购置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等补助政策,减轻入园企业负担。二是完善管理补贴。参考如义乌等周边县市小微企业园区绩效A档有50万补助,B档有30万补助,合理设定我市补助标准,鼓励小微企业园参加省级星级、数字化示范改造等项目,增强小微园区信心。三是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于绩效等级优秀的小微企业园入驻企业,给予一定税收政策支持,为其提供厂房购置,生产经营贷款等金融支持,并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咨询帮助。

(四)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一是明确园区管理制度。突出园区管理主体,促使园区各方责权更加清晰,确保园区每处厂房和公共区域的各项事务都有对应负责人,规范企业行为。对于安全生产不到位,拖欠管理费用,侵占公共区域等绩效评价差的企业予以通报,警告达到一定次数限时予以清退。二是强化园区辨识度。统一小微企业园外立面、公司标识牌及园区指示牌等形象设计,制定统一出入通行证,定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消防演练和心理课程,丰富园区职工生活,提高园区员工的归属感。三是按照 “适度超前”的原则改造升级。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园区发展需要及员工生活需要配备基础配套设施,鼓励园区优秀企业进行数字化、绿色化、精益化改造升级,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入驻园区进行指导管理,保障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园区党建工作。加强园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打造一支坚强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为园区管理运营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组织保证。学习苏吕小微企业园的管理模式。在经济条件允许,地段尚可村民自主意愿强的地方进行村集体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村干部团结一心为园区企业服务,真正把小微企业园打造成一个小微企业安心生产经营的家。加强园区之间交流学习,建立园区联盟。各个园区定期开展党建擂台赛,对优秀的园区进行宣传和推广并予以奖励,借鉴成熟有效的特色工作方法,转化成日后小微企业园标准化工作指导方法,促进各个小微企业园共同发展。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