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抢抓低碳背景下电气行业机遇 再蓄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施旭微、金咏梅、庄银燕、陈晓玲、苏轼委员代表民建乐清市基层委员会的发言


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碳减排的关键领域,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我国新能源、智能电网快速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新的增长模式。如何抢抓“双碳”战略带来的市场机遇,大力发展智能输变电设备、新能源和储能设备以及适用于绿色低碳产业的低压电器产品,持续做强做精电气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势能的重要课题。

一、“双碳”战略带来的市场机遇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专家预计2021年风电、太阳能并网装机容量1.1亿千瓦),这就为新能源电气设备生产提供广大的市场。同时,国家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智能输变电设备、新能源和储能设备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电网这些改革都将为我市电气行业提供新机遇。同时,随着各类企业以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节能型、智能化的产品需求不断扩大,也为低碳电气产品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我市低碳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助力,创新要素资源加快集聚

为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大力培育我市低碳产业集群发展,我市于2021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和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意见》,为加快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加快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与浙大共建乐清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与华北电力共建智能电气与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筑强电气产业科技创新“主引擎”;引进德国德凯CB认证指定实验室落户国家低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让企业在家门口办理国际认证。

(二)龙头引领,创新产品逐渐崭露头角

基于电气产业完备的产业链基础,我市已涉及低碳产业领域。在智能输配电设备领域,形成以集成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电气柜、开关柜、配电箱等智能电网及成套装备,如正泰、德力西的智能分布式配电器、智能毫秒级负荷控制器在国内行业内具备领先技术水平,万控成为国内高低压电气机柜行业的领航者。在新能源设备领域,开发生产了太阳能光伏、风能、储存、置换等设备及配套产品,如正泰的光伏设备、华仪的风机、贝良测风传感器等。在适用于绿色低碳产业的低压电器及仪表领域,出现了奔一电气的光伏隔离开关、指明集团的电力电容器、伦特机电研发的填补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的CAP1400堆芯仪表系统成套设备等。在智能家居领域,正泰、人民、朗诗德等已在生产相关智能家居产品。

(三)科技驱动,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由于绿色低碳背景下,要求电气产品不断趋向智能化、数字化,为了更好争取订单,我市电气企业近年来不断应对市场变化加大研发步伐,成为我市研发投入的主力军。目前我市电气企业已与国内外近百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有241家规上电气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其中省级以上研发中心6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2021年1-12月,我市规上电气企业研发费用32.51亿元,占全市的62.6%,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41%,高出全市水平0.52个百分点。如环宇高科公司在2021年研发推出了基于智能控制与云平台智能管理的Smart系列智能产品,全年研发费用占比达到4%-5%之间。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头部企业本土引领不足,低碳产品体量偏小

以最典型的智能输变电设备、新能源和储能设备为例,我市该部分领域的产值在150亿左右,仅占全市产值的6%不到。其中,新能源和储能相关设备及零部件产值仅10亿元左右,占规上产值的比重仅0.5%。主要原因在于我市正泰、德力西、人民集团等电气头部企业虽都有生产低碳电气产品,但是相关产品在乐清生产占比不大。如:正泰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分别设在海宁和江苏盐城,乐清并没有生产相关产品;人民电器集团在合肥布局建设智能电网,乐清仍以生产低压电气为主,智能电网相关产品产值不到10%。与此同时,作为我市支柱的低压电器产业,虽然能够广泛应用于光伏行业的逆变器、汇流箱以及最终并网前的变压器,风电行业的风电变流器和并网前的变压器以及充电桩解决方案等,但是风电、光伏、充电桩、储能等也对配电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能够生产满足要求的产品的企业数量不多且规模不大,仍然集中在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头部企业。

(二)科技创新支撑要素不足,技术升级步伐偏慢

一是在智能电气产品的信号采集、数据计算、通信传输和控制、嵌入式开发、软件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技术推广方面还比较薄弱。全市真正有嵌入式软件业务收入的工业企业不到20家,仍然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规模较大的本土企业,无法有效支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二是本地企业缺乏智能电气核心技术、核心部件。如成套设备里面微机保护、控制器技术相比与北京、广东、河南等地明显偏差,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几乎没有,稍微复杂一点的变频器等智能电气产品的核心技术软件大部分来源于深圳,且使用的还是三四年甚至七八年前的技术。三是储能技术和设备发展缓慢。储能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关键一环,储能技术应用程度决定了新能源发展水平。但从我市来看,与储能设备生产相关企业不多且技术含量不高,仅浙江域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锂电池,温州高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应用于储能的水电解制氢设备。

(三)产品边缘化现象明显,解决方案占比偏低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家电网的招标产品在逐步往智能化方向转型,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趋向差异化,智能化的产品及试点产品越来越多。比如智能的量测开关产品,除了要有电表计量的功能,还要有通讯功能,拓扑识别功能等。但是从目前看,我市很多企业还是以硬件为主,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总集成、总承包以及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较少。在制造业充分竞争、产品同质化背景下,多数企业产品产销方式近似、依靠单一设备招标采购,且中标的大部分是组件或边缘产品。从2021年国家电网27个省级电力公司物资类开标及中标情况可以看出,全年国网各省共发包13612个,中标(承包)企业3319家,乐清有12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标,承包721个。中标企业数和承包个数分别占全国比例的3.8%和5.3%,中标物以电力金具、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断路器、电能计量箱、配电箱、电缆接线端子为主。产品边缘化带来了市场拓展的难度,我市企业在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十多年时间里,能够把握住机遇的企业屈指可数。相较而言,位于江苏江阴的远景能源公司通过“软件+风力发电机组”双轮驱动的智慧风电解决方案成功与华润电力对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三、几点建议

(一)抢抓战略机遇,抢占产业制高点

我市要审时度势,紧抓“双碳”战略机遇,瞄准战略前沿和产业高端,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将风电、光伏发电、充电桩、储能等开发与现有电气行业进行有机结合,持续发挥我市电气企业在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方面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将新能源行业作为战略性的目标行业,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清洁能源“发、储、用、造”全产业链发展步伐,再造国家级低碳产业基地。

(二)扶持骨干企业,优化低碳产业链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低碳骨干产业,大力发展引导正泰、德力西等头部企业将已成熟的低碳项目迁回本地发展。二是学习深圳做法,鼓励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引进其上下游企业,推动乐清本地领军企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对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和引进,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向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提升。三是学习合肥市打造产业链的方法,在招商引资相关工作中围绕低碳电气产业去招引头部企业,充分利用乐清有限的土地资源引进真正能起到对产业链强链补链作用的企业。

(三)强化技术支撑,鼓励开展技术攻关

统筹推动企业、高校、政府、金融机构等联合创新,深入推进与清华长三角、浙大、河北工大等校地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杭州、上海两大“飞地”平台作用,加强产业创新资源对接和创新成果回流产业化。积极引导外地头部电气企业和重点研究院通过技术入股、人才交流等方式“嫁接”本地企业。同时政府加强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加大产品科研项目经费支持力度,在低碳智能电气领域科技产品申报奖励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鼓励有能力的本土头部企业开展芯片攻关,政府做好服务提供要素支撑。

(四)培育软件信息业,赋能本土企业数字化

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参照科技飞地的做法,实行“双线、离岸”模式,问题收集在本地,技术研发在外地,更快更好地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本土企业。同时可以通过引进或重点培养几家本地的信息服务业企业,为乐清企业提供更为优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