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积极推进技术防范应用 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薛文锋、彭云化、陈会杰、管志勇、卢立平委员代表民盟乐清市委员会的发言


安全技术防范是以安全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范为手段,所建立的一种具有探测、延迟、反应有序结合的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重视,出台和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我市也大力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整治和监管,有效提高了社会、企业和员工等层面的安全意识,安全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善。据统计,2021年1-10月份,我市发生事故9起、死亡9人,较2019年和2020年平均数分别下降43.8%和37.9%。但从我市安全生产防范手段三个范畴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人防、物防作为传统防范手段应用广泛,技防作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精密智能化安全防范措施目前在我市应用较少,在安全生产环境中未能发挥更大作用。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绝大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还是以人防、物防为主,而这种传统的基础性防范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人防是借助人的自身感官器官进行危险判断,发现有危险时,再作出反应,但是人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依靠的是传统经验与手段,对安全生产中浓度、温度、压力等技术参数无法精准判断。二是物防以实体防范为主,缺乏应变功能,无法对环境的技术参数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因此,技术防范措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2021年7月底,我市“乐智安”数字化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云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我市有12家企业开始接入运行,涉及涉氨、粉尘、喷涂作业、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等7个重点行业,共完成安装51个摄像头和24处监测设备数据。“乐智安”数字化安全系统融合安全生产风险要素数据及相关共享数据,对高危行业企业风险要素基础数据、感知数据和相关共享数据等,实现风险基础信息、风险监测数据综合展示、逐级钻取和线上巡查等智能化监管,实现24小时“智能安全管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事故发生要素不清,现场技术管控措施不力

在对调查的30家样本企业中有80%的安管员(安全管理人员简称)知道本企业安全风险及易发事故场所,但是有97%以上企业安管员和危险岗位员工不了解、不熟悉本企业本岗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要素,不能从事故发生的专业技术层面分析管控事故发生的情况,特别是危化品、有限空间、焊接、喷涂、涉爆粉尘等事故发生要素,基本上都不知道关键的技术管控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事故的发生既有偶然也是必然。如,2021年4月15日,我市亿华平电气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堆放在五楼仓库的近20万元货物被付之一炬,事后经消防部门调查,为该公司电焊工刘某在该单位六层机房内电焊作业时,无视电焊熔渣的防范处理,任其掉落到五层仓库,引燃了周边可燃物,最终引发火灾。

(二)技术防范成本高,企业主动接受意愿较低

技术防范的投入成本涉及到软件管理系统的成本、各类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感知设备等成本,属于系统性集成项目,单次投入成本较大,且需长期维护,并存在成本不断升级的可能性,这影响了企业主动接受技术防范措施的意愿。在调查的样本企业中,90%以上企业不太愿意采用有技术含量的安全防范措施,大都会从投入的成本上进行考量,能应付的就应付,缺少思想上对安全防范的高度认知。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安全生产管理涉及不到企业核心利益,不会像对待原材料、人工、技术、市场一样重视,抱着政府监管只是外部监管,没碰到就是“走运”,查到了就自认“倒霉”的心态,对安全防范措施投入不重视。

(三)技术防范专业性强,应用普及难度较大

技术防范是对人防和物防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和加强,使人防和物防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间不断增加科技含量。由于技术防范专业性强,需要了解各项技术标准与参数要求,目前实施难度较大。在“乐智安”数字化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云平台上线前,我市企业主动采用技术防范措施管控企业安全风险的几乎没有,而平台上线后截止到目前,也仅为12家企业应用。细究原因,一是企业对生产安全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针对企业具体的工艺、原材料、设备与环境,员工无法做到技术层面的了解与熟悉;二是企业对自身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差,风险无法从技术层面加以管控,提不出专业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与手段;三是即使采用技术防范措施的企业,基本是依赖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整改方案并指导完成。

(四)监管部门对企业技防要求程度普遍不高,难以有效推进大面积应用

除了现有的12家企业由政府主导推动采用技防措施连入“乐智安”数字化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云平台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企业在技术防范打造上少有较高要求,在监管中也很少对技术防范措施提出可行性指导方案。如,我市在组织开展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中,排查整治了61家涉尘企业,通过整改合格36家,其中监管部门和安全专家对这些被整改企业在安防措施上针对技术防范措施基本没有提出整改要求。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技术防范工作的引导与政策支持

建议将企业安全生产措施中的技术防范投入纳入政府预算,由政府出资邀请第三方对生产企业做一个全面安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加快技术防范措施的初步应用与不断改造升级。同时,根据新技术、新产品的先进性特点,在推广应用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以引导与扶持,如,资金补贴、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专家支持等方式,增强广大企业对技术防范的兴趣与重视,降低企业对技术防范应用难度,减轻企业对技术防范应用成本。

(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推动技防在更多企业中应用

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力度,在监管中让企业认识到安全隐患对其可能带来的严重伤害后果。在企业安全隐患整改过程中,监管部门应改变以往的习惯性做法,不仅仅从完善安全台账与安全制度、加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应急演练、增强个体防护、配备消防器材等人防、物防的传统方式入手,还应聘请技术防范专家,对有条件的企业提出技术防范方面的具体整改实施方案,促使更多的企业在生产安全管理中早日应用技术防范措施,让企业能更好的得以安全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做好技术防范在安全管理中的宣传推广工作

引导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业管理单位及广大企业转变观念,如,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重点,开展不同安全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特别是技术防范的知识普及,可配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编印发放有关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等,引导教育企业积极加大技术防范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指导企业开展职工技术防范安全培训教育等。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