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一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加快科普教育行动步伐 全力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2年02月17日】

——陈全满、林松、郑学化、章雪珍、蔡航凯委员代表科协界别的发言


国家科技创新的未来,永远是寄希望于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只有青少年一代养成健康的科学文化,才是我国科技创新永恒的软实力所在。但乐清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工业强市、教育强市,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方面行动步伐缓慢。

一、现状

我市目前有雁荡山地质博物馆一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协和市教育局每年联合组织一届青少年科技活动,已举办十七届;市科协邀请知名科技专家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开展科技、科普活动,但这些活动受众学校不多,参与面与普及面不广。大部分学校能每年开展一次科技节活动,少数学校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活动,如市实验小学科学团队,利用地域优势组织成立了乐清湾鸟类资源观测社团。学校拓展课或课后托管服务有少数科技类课程,极少数学校科技类课程邀请校外专业人士辅导。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场地缺乏

市科技馆建设尚处规划阶段,这与我省提出常住人口超100万的县(市、区)至少拥有1座达标科技场馆的要求不相符,也没有社会组织成立科普教育基地。我市没有校内科技馆,少数条件较好学校建有学校科技楼或科技室,如实验小学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将博闻楼二楼600多平方全部开辟为科技用楼,并利用报告厅的空间建设了智能探索中心;外国语学校建有三个科技教室。大部分学校只有实验室,没有科技室。校内一些科普教育基地和资源利用不充分。如Y学校建有上级部门送赠的气象观测站,基本属于摆设状态。再如一些乡村学校建有劳动基地,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农作物都是请人种植,作物种植缺乏农技引领和支撑,难以发挥科普和农业科技展示的基地和窗口作用。

(二)我市青少年科技辅导人员短缺

目前全省已形成包括10名院士在内的133名科技专家服务团阵容,而我市还没成立专家服务团。科技辅导人才匮乏,究其原因,是没有高校,科技名家先天不足;未建成科技馆,没有引进科技工作相关人才;部门引导缺失,一些教师和老科技工作者、退休教师团队即便想发挥作用,也不知道和哪个部门对接。如乐成一中退休教师郑老师想在退休后发挥余热从事科普教育,但又不知道与哪个部门对接。中小学科学老师本是最好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但迫于课业压力和经费等问题,无法充当科技辅导员的角色。如乐成一中汤老师,曾辅导学生连续两届参加温州市小科学家评比,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为此项事业几乎搭上了所有业余时间,而学校又没有经费补助,有时连路费都自己出。获得两张证书后,再也无力组织学生辅导了。

(三)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乏力

在市级层面组织的科技节比赛项目中,与体育类和艺术类活动相比较,科技类活动项目开展相对乏力,参与学校和人数不多。如我市举行的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上,迷你四驱车挑战、魔方六面还原挑战、智力七巧板等偏娱乐性科技项目参赛人员较多,而像自制潜水器等有一定科技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的项目参与仅有9所初中学校,最后完成比赛的仅有2所学校。而发明与制作等比赛项目参与人数更少。学校层面,多数初中学校科技节项目少、活动流于形式,如Y学校一年里组织一次腊叶标本制作等形式就充当科技节项目了。小学科技节开展相对丰富一些,但在项目开展上也存在科技活动只接轨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类活动,缺乏全员参与项目。还有些学校项目开展打科技节的擦边球,过于娱乐性。如W学校开展的科技节活动,就有诸如环保时装秀、趣味运动会等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科学气息不浓。

三、几点建议

(一)支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申请与建设

在科技馆建成之前,先建成流动科技馆,发挥流动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馆校合作科技活动的开展。积极利用社会科技教育资源,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创建青少年科技活动室、科技创新工作室等科技活动场所。推动雁荡山、乐清湾、乐清市博物馆、雁荡山地质博物馆以及其它具备科普教育的场所申请建设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挖掘乐清籍著名科学家,开展市本级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建设。在校园中推动学校科技馆(楼、室)的建设,使之成为学校重要的科学文化宣传与学生科技创作的重要场所。没有条件建设科技馆(楼、室)的学校,要建成其它替代性科普教育基地,发挥校园科普教育基地的实践性作用。

(二)推动青少年科技辅导人员引进与培养

挖掘机关、学校、企业等高层次科技、科普人才,梳理热心青少年科技与科普的退休科技工作者或教师,组建市级科普教育专家服务团。加快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建设,发挥协会组织引领专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建立科技辅导员培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前招录科技馆编制人员,先落实在科协或科技局,充实科技辅导员人才。学校方面根据规模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每学年开展相应的科技辅导工作。实施乡村科学教师和流动科技辅导员支持计划,鼓励科学教师兼职科技辅导员,科技辅导工作纳入课时工作量,并加强业务培训。

(三)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创新与普及

拓宽科协组织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形式,凝聚全市各界优秀科技人才助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举办和对接好千名专家进校园、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温州市流动科技馆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科技展览和讲座,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和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学阅读、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各校开展好“校园科技节”活动,组织各类创新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做到“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活动形式。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校、科技馆、博物馆等研学和科技夏(冬)令营活动。完善学校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思路,开发学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