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资料
湖雾塔山水库访古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1年09月26日】

张朋强

去年,自秋徂冬,天久旱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多枯竭。承友人周士民告知湖雾塔山水库干涸,有石拱桥显露,遂往访寻焉。塔山,又名塔坑山,在湖雾镇兴上村东北,乐清温岭交界之境。其背高起如塔,故名。山中有塔山湖,即塔山水库是也。水库始建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只於后岙支流口筑坝潴水溉田。一九八三年汇合前岙支流,重建大坝,至一九八五年竣工。雨水充沛之时,松烟翠竹,掩映纷披,山影半浸水中。湖碧天青,万象澄澈,禽鸣间作,环湖徒步悠然自适,遂为境内名胜地

近来交通发达,驱车直达山麓。旁有木屋三楹,四壁用石板,为该地建筑特色,与乐清其他地方不同而近温岭风俗。梁上墨书“十方募化建造,中华民国贰拾伍年岁次丙子荷月榖旦”数字。自两山中度岭登山,冬干水涸,岭下溪石累累。行数分钟,见对岸山崖中裂一隙,以此地盛产磨刀石,裂缝为昔日开采磨刀石所致。再行抵岭半,溪中有碇步通对岸至此进入库区道路有二,左道石板铺筑,坦荡易行,但费时较多;右道、樵径参半,樵径宽仅容半趾,狭窄难行,唯用时较少。余曾先后两次往访,第一次由水库管理员滕老师为导同赵余兄、陈尚云二兄及陈兄二友人,右侧进入第二次则以湖雾中学吴纪良老师为导,同陈绍鲁陈元友左侧进入。

古桥距大坝数百米一端筑巨石上,一端则筑菱形桥基上。桥背微拱,跨涧之上,若长虹卧波,气象优雅近观拱圈由五条拱肋组成,肋与肋之间用横系梁相联系,中间填充以块石,技艺复杂,尤足称道。因无桥额,故难知桥名也。时库水干消,其地龟裂,石桥孤立,荒凉殊甚。此桥上下游数百米处,又分筑二石桥。上游为石梁桥,现只留桥基;下游亦为石拱桥,仍没在水中,不得观,据闻不及中间石拱桥精致。桥畔有塔山堂废址,坐北向南,临溪依山势建筑。堂基绵延数百米,蔚为壮观。遂细心作地面上之检查,冀有所获,桥侧寻得一施食台基座,六边形,饰以莲瓣纹,有明代石刻风格,素雅古朴。既踪迹已见,希望顿生。於是更遍山四觅,卒又在基后荆棘之中发现木屋一间,尘垢四壁,倾圮过半。木屋曾为塔上堂建筑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除上堂大部分木构,充作湖雾小学建设之用,仅留此间供僧人居住,后僧人还俗,至九十年代初,其后人移居三界桥村,遂成荒墟。惜觅文字不能得,不无遗憾。

据《嘉庆太平县志·塔坑山》载:“山上有宝积寺,莫究建始”,又民国蒋叔南《方城山游记》载:“坑畔有宝积寺,俗称之曰塔坑寺”。而顾山中地理,诸峰环列如帏幄,独此处为低丘,山溪蜿蜒,流贯其前,水足田肥,宜於建筑。塔山堂当是宝积寺也。然寺以堂名,或系年湮代远有所更变,且民间俗称亦常混淆“堂”“庙”“寺”三概念。宝积寺,建置沿革难考,清道光三年(1823)《塔山堂会族小记》则记塔山堂“本湖山、嵩溪两滕氏创建,并多山业及诸捐物,先时岁岁两滕相朝正为会於此,住持僧敬奉茶供,僧亦於斯时觐谒两滕氏。”明成化二十年(1484)前任宝庆知府谢愚得、侍讲谢方石尝结伴游此,谢铎有诗纪之:塔山原是旧蒿莱,全仗先师手展开。伐木诛茆成殿宇,塞坑平地起楼台。喜刊经典传今古,巧整桥梁渡往来。法界清奇真可爱,游人何必问天台? 又有湖山滕氏《和谢方石先生题塔山宝积禅院》诗,曰:尝言宝积小蓬莱,仙客风流岂易开?天向幽林栽宝塔,人从崇献觅香台。楼云洞古潜龙见,挂月桥空去往来。烂熳梵宫钟磐朗,书声起和逼天台。足视昔日宝积寺位置整雅,意趣幽野。小桥流水,栋宇屋舍,临水而立,周杂竹树花草,宛如蓬莱仙岛。奈何至嘉靖间,宝积寺不得其人,禅风大坠,“迩来道众习尚日非,藐视告戒,频频下山涉境,甚且停怀俗门,含醇酒肆,赤脸归山,提壶入室,清净法堂,翻为黄流所燻秽矣。”嘉靖十五年(1536),兹为管束,湖山滕氏特立《塔山宝积禅院禁约》。嗣后寺院兴废靡常,禅风莫继,旧日建筑多湮毁殆尽,今更无复得往昔仿佛焉。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