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五次会议专题
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全会日程全会报告大会发言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改善和提升存量水库功能 实现“一盘棋”供水战略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21年02月24日】

──王孝、何文军、黄竞艳、李马顺、陈会杰、管志勇、蒋可可委员代表民盟乐清市委员会的发言


水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源工程不仅关系着我市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着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秩序。我市地处沿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且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涝台灾害频发,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难度。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乐柳虹平原地区,用水紧张已成为制约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掣肘。特别是去年至今连续多月的秋冬旱情,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我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迫在眉睫。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以1958年建设白石水库为起点,大力兴建中小型水库,基本解决了当时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有效减轻了水库下游集镇的防洪排涝压力,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目前,蓄水工程方面,据市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共计水库23座,控制集雨面积222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1598万方,其中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9780万方;小一型水库2座,库容1191万方;小二型水库17座,库容627万方。此外,我市山塘总库容393万方,其中库容5000方以上的山塘有198座,山塘上游总计集雨面积170平方公里。

2019年,我市总用水量为2.8776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8338亿立方米,占29.0%;林牧渔畜用水量0.0341亿立方米,占1.2%;工业用水量0.8927亿立方米,占31.0%;城镇公共用水量0.361亿立方米,占12.5%;居民生活用水量0.6540亿立方米,占22.7%;生态与环境用水量0.1020亿立方米,占3.5%。目前,我市城乡供水水源主要有钟前水库、白石水库、淡溪水库、十八玍水库、大荆溪与黄金溪的河道水以及域外楠溪江引水,城市供水量约30万吨/日,其中楠溪江引供水20万吨/日,自有水资源供水才10万吨/日。可见,我市的用水量需要从域外引入三分之二,域内自有水资源设施供水已几近沦为辅助。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水资源总体分布存在地域差异,北部片区水资源利用率低

我市水资源总量为7.3亿立方米(另外域外楠溪江引水0.73亿立方米),水资源不可谓不丰富。调研中了解到,我市近60%的水资源都集中在清江流域以北地区,如,北部片区大荆溪、黄金溪流域,还有龙西、福溪等地年降雨量充沛,多年来平均径流量保持在4.1亿立方米上下。但该流域具备调节性能的水利工程能蓄控的水量有限,粗略估计北部片区每年约有6亿立方米的洁净淡水资源直流入海,形成水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各流域之间无跨流域调配措施

我市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总体还算富余,多年平均降水量1782毫米,但是水资源及降水分布极其不均衡。从降水时间分布上看,全年降雨量及年际降水量都不平衡,年降雨量呈明显的双峰型,年际降水量也呈丰枯交替。从同一时期内降水空间分布上看,因受地形影响,我市各地的降水量也很不均衡。如,大荆、雁荡等山区,降雨量大、雨日多,是我省的暴雨中心之一;而乐柳虹等平丘区,降雨量较少,源头水严重不足。同时,受我市地形地貌影响,域内各条水系相互之间无“交集”独流入海,且考虑到当地水库库容量不足、各流域之间又缺乏相应的跨流域调配措施,使得水资源总量在丰水期与枯水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调节,客观上也导致了我市各地水库时常面临“存水”“放水”的两难选择。

(三)域内有效蓄水工程不足,供水能力无法持续满足需求

一方面,相比北部片区丰富的水资源量,目前北部区域内有效蓄水工程却相对缺乏,除了已建的福溪水库和在建的长石岭水库之外,没有其他较大的蓄水工程,大量的淡水资源流失造成巨大的浪费。据了解,根据2014年批复的《大荆溪流域防洪及水资源规划》,推荐大荆溪流域新建中型水库工程4项、小型水库工程1项,规划水库总可调节库容7900万立方米,可设防洪库容3455万立方米,年总可供水量(P=95%)8100万立方米,年总可外调水量(P=95%)7000万立方米(详见下表:大荆流域规划推荐水库统计表),但是至今仍未开工建设。同时,我市现有的白石、淡溪、钟前等水库库容也较为有限。

大荆流域规划推荐水库统计表

序号

项  目

单 位

龙西水库

门前岩水库

大岩头水库

叶家垟水库

大台门水库

水文

1

所在河流

龙西溪

甸岭溪

岩溪

岩溪

智仁溪

2

集雨面积

km2

32.5

36.8

13.5

5.2

9.3

3

多年平均入库径流

万m3

4805

5197

1634

629

1125

水库

1

总库容

万m3

3544

2920

1450

557

1069

2

正常库容

万m3

2960

2291

1324

519

942

3

防洪库容

万m3

1795

918

360

137

245

供水效益

1

年供水量(P=95%)

万m3

2590

2847

1130

438

1095

另一方面,适逢干旱季节,域外供水存在变数,无法确保供水持续。调研中了解到,2020年前10个月全市降雨量相比2019年同期偏少,10月份入秋后久旱少雨(全市面雨量4.1毫米,累计降雨量5.7毫米,为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9.44%);作为我市主要供水水源的楠溪江水位也急剧下降,11月20日起已暂停向我市供水,导致乐成、柳白等片区出现区域性供水紧缺,部分供水末端用户、山区单村供水群众用水受到直接影响。直至今天,隔日供水的情况仍在持续。

三、几点建议

从古至今,水资源利用是天然蕴含了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活动,通过科学管理水源工程从而达到水利治理的目的,也是一个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过程。除了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强化防洪保安体系建设、加大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力度之外,加强生态水利建设、改善和提升存量水库功能是这个“双山”过程的关键。

(一)科学评估水库联网联调,形成具备动态调整能力水库生态

现阶段看,提高水库供水、防洪能力和保障优质用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具体的建议分三步:

第一步:初步的水源串联。建议将钟前水库扩容提升、本觉寺水库改建、淡溪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同时,将银溪水库与钟前水库连通、长石岭水库与淡溪水库连通、芙蓉溪与淡溪水库连通。可借鉴宁波市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的成功实践。通过隧洞和管道实现域内外水源设施联网互通,通过水库间调度,相互帮衬,形成大供水体系。

第二步:一方面,推进水源设施终端监控建设,实施“径流—供水—用水—排水”的联动与调控,定量计算并分析区域水资源量,实现水资源的发散均衡。另一方面,引进“水资源动态调配与模拟模型”GWAS软件,发挥软件在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拟与互馈分析方面的优势,编制出针对我市水资源复杂性特点的动态治理规划,让我市的供水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步:逐步实现域内水库联合调度供水。如,大荆溪流域可联合引水至相对较近的龙西水库,从龙西水库打隧洞引向雁湖水库,再引向淡溪水库。此外,涉及水源区、受水区大范围各方利益,沿线地质情况变化较大,水源地、水厂、隧洞管线等组合方案较多,可按需求论证选择,最终实现我市水库联网联调,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

(二)通过新建水源地提升供水能力,保障域内发展的供水需求

我市已探明新水源地的大荆溪流域,集雨面积达330平方公里,目前上游已建的福溪水库,控制集雨面积39.17平方公里,为流域总面积的12%。若根据2014年批复的《大荆溪流域防洪及水资源规划》,建成上述4个规划水库,再加上福溪水库,大荆溪流域控制集雨面积将达到13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9%。区域水库调蓄能力增强,既能将其丰裕的水量引到市域内其他水资源较紧张的区域,实现小洪水资源化;又可以调洪削峰,提高下游大荆等集镇的防洪能力。

(三)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增加全域旅游打卡点

在我市推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领域,作为水资源象征的水库恰恰就在乡村。在乡村振兴思想的引领下,依据资源禀赋,统筹考虑水库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效益,并以历史文化传承为基础,打造水利风景区,构建乐清水文化体系,实现水资源和景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增加全域旅游打卡点,讲好真实的水利故事,让人民群众在农耕文明下感知河湖井水那样重拾用水的获得感,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治污和弘扬节约用水美德中来,助力政府事业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动水利乃至我市社会、经济事业全局生态地、智慧地发展。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