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城市建设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19年01月09日】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汲取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是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0-11月,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由陈亦殊副主席牵头,就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建设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上门走访、个别约谈、实地察看、外出调研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城市建设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探讨发展的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区建设基本情况

2017底,我市中心城区“八纵十横”道路网、五大中心和“一环二横三纵”城市绿带基本建成。已建成15条城市干道共54.73公里,其中银溪路、晨曦路的全线贯通,拓宽和延伸了城区框架;东山南村等6个整村(区块)征迁清零,“拆整建美”协同推进;以超高层、多元综合体为代表的现当代建筑,逐渐成为乐清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如,体育中心、客货运中心、南虹广场、净菜市场、总部经济园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区新增绿地面积约3200亩,建成32公里“以水为脉,绕河成环;以园为核,串绿成网”的特色绿道网络,有效改善了城市形象。

近年我市城区文化事业也高速发展,城市15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建设了市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公园、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等重点工程;推进“书香乐清·读书之城”创建活动和“乐音清扬·音乐之城”创建活动,举办了书香嘉年华、“梅溪讲堂”之名家系列讲座等192多项活动和乐清市新春文艺晚会、乐清市少儿春晚、以“艺术点亮生活 文化创造美好”为主题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市民文化节等活动;建成了汇丰路8号、西门绘本馆、东皋城市书房等3家城市书房。同时,2015-2017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28%,排温州各县(市、区)第一,超过GDP增速20个百分点,形成了重点街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体系完整、各有亮点的文化产业发展阵列。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文化脉络不清晰

城市文化是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文化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特征和内涵,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如绍兴城市名片为黄酒文化和鲁迅文化,其在城市建设中也作为贯穿始终的文化元素尤为突出体现,如命名了鲁迅路,并建设了鲁迅纪念馆、中国黄酒博物馆等一系列主题文化场馆。反观我市,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2006年还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些“金名片”都未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城市文化建设规划也只是照搬城市的建设方案,没有突出城市自身的文化建设,没有清晰突出的文化主题。如我市城区山海相依、靠山面海,但城市建设中“山海文化”主题并没有体现;城市的广告、文字、图绘等文化“符号”也没有主题贯穿其中,未形成标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没有达到宣传城市、教化社会的功能;目前没有一座能反映城市文化主题的雕塑,尽管如双雁公园有一些计生雕塑,却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品,没有乐清的文化元素,不能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

(二)旧城改造原有文化元素流失

乐成旧城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是在改造中没有统筹好“改旧”与“建新”的关系,使原来承载历史文化的街路、建筑、区域等改造得面貌全新,原来小桥流水的水乡风韵荡然无存东门片一期改造将那些承载着历史沧桑的民居规划夷为平地,建成高容积率的高楼小区,遮挡了凤凰山、文笔峰、西象山,破坏了南北通透看山景的格局;北大街历史街区立面整治建设工程(一期)已经初步完工,但却与原先的风格格格不入,如两侧的屋檐照搬苏州古民居风格,不符合乐清地处沿海台风多发地的实际;百年老街通井街,昔日打铁、弹棉花等手工艺产业集聚,还有许多商号、客栈、餐饮等,盛极一时,如今已拆为一片平地。同时,老城区域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整体格局,如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和景贤人家项目两大工程,涉及主体不一,施工单位各不相同,项目各自为政、彼此割裂,北大街东西两边的巷弄一边是青石板,一边是水泥路,很不协调。一些具有乐清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如“乐成八景”、名人故居等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没有纳入到其中,如“云门福地”“ 紫芝晚磬”等几个不复存在的景观,只是简单立碑,其背景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王十朋在乐成的“梅溪书院”已不复存在,其遗址没有碑文说明,也没有得到保护;郑野夫在老城区的四处住所,目前均未进入保护开发视野。

(三)新区建设地方特色渗透不足

我们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第一印象就是那里具有的特色建筑,乐清的新区虽然建筑变高了、环境变靓了、对外形象更美了,但都是千篇一律的大楼盘,没有特色。新区多个新建小区,如旭阳路上时代御峰、东禾紫荆、海岸明珠等清一色都是土黄色外立面,让人感觉到的只是小区的名称不同而已,其建筑风格基本“雷同”。同时,新区的道路命名、桥梁、景观小品中未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一些小区的命名“贪大求洋”, 如“国宾一号花园” “壹号公馆”“ 瑞鑫国宾府”等等;一些路名只以简单的数字来命名,如经济开发区道路纬一、纬二、纬三路,南草1号桥、南草2号桥等,缺失乐清地方文化内涵。

(四)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含量偏低

我市城区拥有6个文化园区,即井树,东浦66,西铁新天地,一棵树,汇丰8号,工业设计基地;创建“宋湖里坊”文创街区,目前已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街区。为此,专门出台了《乐清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文化产业园区、街区专项资金补助。但是目前我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上述的6个园区中5个园区引进的项目和业态基本雷同。同时,园区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出现只关注政策优惠的“候鸟式”文化企业,限制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使一些园区变成了“昙花一现”,如东浦66创意园,目前已处于奄奄一息状态,门可罗雀。此外,文化产业集聚区商业比例过高,徒见商业,不见文化。如西铁新天地现在只是游乐场和餐饮中心,其原本能反映乐清工业气息的“乐清机械厂”遗迹已完全找不到。

(五)公共场所地方文化符号不凸显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形象解读,是给外来者了解当地文化的直观展示。虽然我市细纹刻纸、黄杨木雕、龙档、蓝夹缬、石雕、铜雕等民间工艺美术以及书画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我市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宾馆、街区甚至是行政服务中心等大型公共场所却没有体现,变成只能是摆在橱窗里的艺术。同时,城市公园和文化广场地面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大理石,长廊也是统一材料的木头木板搭建而成,可以说基本上达到整齐划一的要求,但却缺乏文化气息。公园的建筑、雕塑和园林小品缺乏彰显地域文化内涵,如双雁公园(计生主题)、东山公园(反邪教主题),这些主题不能与环境很好地融合,人们休闲漫步在公园中也感受不到乐清独有的文化气息。

三、几点建议

地方文化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体现,它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内涵和独树一帜的专属价值,能为一个城市树立起无形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竞争力。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化虚为实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邀请专家全程把脉,准确梳理城市文化脉络

一是城市建设规划要成立专家顾问小组,吸收本土文化专家、古建筑专家参加。专家顾问小组要对我市传统文化进行调查摸底,全面盘点并提炼我市文化元素,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吸纳利用;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文化评估制度,对城市各项规划、重大工程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建设方案,从文化角度加以考察与评审;对建成的公共建筑、街道景观等进行文化评估与验收,看其样式、色彩、空间布局等能否反映文化品位要求。二是强化城市地理标识,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城市风格。乐清作为山海城市,应突出有山有海的城市地理特征,打造现代化滨海山水城市。借鉴哈尔滨在城市建设中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且融合中外文化,体现了边境城市的独有特征。三是塑造城市特有的时代性格。乐清为“温州模式”主要发祥地,拥有高低压电器、电子、仪器仪表、汽摩配、钻头、精密模具和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等十几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一座实体发达、创新发展的城市。借鉴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广州的“广交会”,珠海的国际航天航空博览会,昆明的世博会等,打造乐清特色经济的文化品牌。

(二)保护北大街传统文化,加强老城区文化底蕴

一是对老城区重要历史风貌建筑的外观进行修整、加固和美化,做到“修旧如旧、风貌谐调”,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分梯次启动文化街区改造工程,落实专项启动资金。在重要的文化遗址周围设立保护范围和缓冲区,进行挂牌和文字说明,还原历史场景。同时,严格控制其周边建筑高度和密度,保护原有的城市形态。保存好北大街的传统街巷肌理,尊重城市原有的路网布局;通井街应尽可能在重建中恢复历史状貌,如古井、净土堂、乐智小学石头屋、埠头(迎恩桥边)等;保护西城路的工业、商业遗址;保护及修复“乐成八景”及北大街街区内损毁严重的洪宅、徐可楼、周宅、警报机楼、人民银行乐清支行旧址、国民党乐清县党部等;制定名人故居、遗迹遗址保护开发规划。二是集团化整体规划老城区改造。借鉴奉化溪口引进恒大集团打造生态旅游小镇项目模式,诸如引进国内恒大、开元等大型集团公司参与我市老城区整体改造,努力打造兼具文化历史底蕴和现代时尚的文化老城,成为乐清人民的休闲文化慢生活区。三是为传统文化景观增添现代功能,在具有观赏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使其得到现代城市居民的充分利用,避免空间的浪费。如借鉴金华浦江县无偿将旧宅旧居交由社会文化协会入驻使用维护,使厚重的文化传承和利用。推广我市洪宅“周二电波”、徐可楼利用历史建筑开展书画主题展览等模式,借助民间力量保护和合理利用老宅。四是加大对传统业态的保护,如做素面、制米塑等作坊,实施“老字号再生”工程;打造乐清名小吃一条街,将虹桥麻糍、白象香糕、芙蓉麦饼等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集中在一起,让群众能找到、吃到最正的乐清味道

(三)传承乡愁记忆,提高新城区文化内涵

一是突出新城区建筑命名的特色性,将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融入公共服务机构、道路、桥梁、小区等建筑的命名之中,并结合城市广告适度介绍建筑命名的文化背景,让人们时时感受文化熏陶。可借鉴秦皇岛在新区街道张贴一些老街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故事。同时,将一些现已通行的与道路所在地域不相关的路名调整过来;将“城中村改造”中原村名移植使用,为村民留下乡愁记忆。二是以“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为契机,规划利用拆后空间,以“腾笼换鸟”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乐清文化艺术创意特色集聚区,塑造和构筑新城区吸引力。三是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命名新城区道路,可命名景区、景点路名,如雁荡路、中雁路、龙湫路、灵峰路等,宣传扩大我市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四是结合我市“水乡”风貌特质,开展绕“水”主题引入项目,可考虑清和公园夜间开辟水上游船等水文主题游览项目,使清和公园、金溪、银溪形成景观轴线,展示灯光下的新城区夜景。

(四)结合本土文化,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特质

一是注重实施差异化战略,加强园区特色建设。从本地的文化资源、设施资源、园区资源、政策支持措施等现状出发,界定本地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优势与劣势,完善规划方案,形成园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二是突出园区定位,打造集聚竞争优势。各园区要因地制宜,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主导业务内容,依托区域内独特资源禀赋,优化产业链,打造集聚竞争优势,避免重复及恶性竞争。同时,引入相关的评估机制,在园区项目上马前、建设中、运营后均进行评估,避免同质化竞争和经济损失。三是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与本地文化的结合与创新工作,如在园区内举办国家级的木雕现场创作大赛,进一步扩大“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品牌影响力等。

(五)突出公园文化主题,提升公共场所文化品位

一是提升文化主题公园,一些静态景观小品如果壳箱、亭廊楹联等融入当地元素,如公园的亭廊柱子可邀请本土书法名家书写反映乐清风土的对联名句。同时,公园里可以为民间艺人才艺表演提供场所,比如传统文艺表演、民间工艺表演等。二是将一批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实施异地迁建集中保护,如在我市清和公园建设展览馆,用于展示传统建筑构件,可借鉴衢州龙游民居苑经验。三是合理设置城市雕塑,增强我市城市雕塑个性,真正发挥其“画龙点睛”作用。如大连的足球雕像、兰州的黄河母亲、广州的五羊、深圳的拓荒牛等城市雕塑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文化象征。四是将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等工艺美术和画帘、竹编、草编等民俗文化在公共场所集中长期展示、演示,如在市民活动中心开辟专区长期展示。同时,可在一些主要宾馆酒店大厅悬挂、摆设反映乐清地方文化的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蓝夹缬等作品。五是将乐清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如道路隔离带的造型图案、路灯及灯杆造型等加入蓝夹缬、细纹刻纸的纹饰色彩。六是将“对鸟”等乐清的民间歌谣在公共场所播放,如作为清和公园、中心公园音乐喷泉的背景音乐,让群众聆听到家乡的声音。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