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资料
通井街掠影
【来源:政协乐清市委员会办公室】 【 】 【2019年01月17日】

陈绍鲁

2016年3月20日,周日,天气晴好,与钱君招安约上谢林豪老师到乐成西门通井街走走看看。起因是谢老师为老城关,少小住于西横街,对这一带了如指掌,并于数年前写过一篇关于西皋驿的文章。他先带我们到通井街下半段看一井,到一尚留台门的居所前驻足,指着现为水泥路的路面说:"这里先前有一口井,通井街的名称就由此来。台门内原是一道观,观主姓黄。"不经他这样提示,我们绝对想像不出道观与井的物事了。回头朝西门头桥(原迎恩桥、寿宁桥)走,他指着街两边说:"这儿原来有很多客栈、饮食店、手工作坊,也住着做苦力的人,附生于西皋驿。这座山路边青砖房,原是李氏祠堂,后作了乐智小学堂。乐智小学俗称二十三保小学,保长张银柳、陈安和兼任过小学校长。"在靠近桥边临河的两座房子间隙,他找到了古埠头,继续描叙道:"原埠头沿阶有一丈多宽,踏步进深有七八米,并有牌坊,牌额"世恩",为明万历间进士、广东左参政张德明及其祖张奎、父张崇翰祖孙三人而立。原温州、西乡水路来往的货物、人员都从此上落,后来人齿渐增,大货物转运才下移到下马桥(西霞桥)等埠头。"

看了埠头,又转到正对埠头的山边看西皋驿。谢老师说,西皋驿创于唐,宋元沿用,元时称箫台驿,盛于明,为全县四大驿站之一。但现在唯一遗物就是驿井的石制井栏了。他指划着从井口到西岑山脚山路一片高低错落的房子,说这就是原西皋驿所处位置,按县志记载,驿有正厅三间,辅助房四间,神祠一间,驿门一间,厨房一间,驿舍三间;配驿丞一员,驿吏一名,馆夫四名,水夫三十名;并配河船五只,大小轿十二乘。驿站设置,在清康熙丶雍正间,奉命裁撤,实际上是逐步由官办转为民营。在一户人家门口,他与一位张姓男子打了个招呼,说他就是张德明的后代;又指一户人家说,这家姓王,另指一户人家说,这家姓李,迁自金华,贩运木材出身,后来就落户这里了,边上李氏祠堂就属这支李姓人的。

告别谢老师,我们顺路上山去看慕名已久的"勺泉"摩崖石刻。从山腰一亭往左步行约二百步,在广福寺下约二十米处一块十来平米的岩壁上,我们找到了这方石刻,"勺泉"两字居右,一字约三十公分见方,楷体,左边题款为:释越尘题。石刻下方是一汪混浊的泉水,左侧立有乐清文物保护点标志碑。关于越尘和尚,我们所知十分有限,只知他与清末民国乡贤洪邦泰(号鲁山、潜园)有诗来往,事后查《洪邦泰集》,其《乐城怀旧四首》之三颔末句云:"采得竹根镌小印(精篆刻,以竹根为之),凿开石罅汲清流(勺泉,僧自凿)。回头三十年前事,老衲诗童互唱酬。"该诗表明,越尘和尚精篆刻,勺泉两字为其自凿,且比洪年长许多。《乐清谱牒文献二编》内有一则越尘和尚在住持西象寺期间的事略,谓乐城周守敏(字秉阳,号慎臣)经商致富,乐善好施,笃信佛学,与越尘交厚。某年,尘以寺宇倾蚀常危风雨,议建之。周慨然捐重金发其端,且不辞劳瘁,为之奔走筹集,由是寺宇焕然一新,居者无飘揺之患。再通过互联网,零星查到一些有关他的资料,简述为:他俗姓徐,法号六瀞,镇江人,焦山自然庵鹤山法𠻸,为人谨愿和易,性静默,咸呼圣人;一八四七年生人,一八七九年云游乐城广福寺。善书画篆刻,通诗文,一九二九年上海《申报》曾刋登其书画润例。主要贡献是居守焦山自然庵,以焦山兴废为己任,兴建多处阁楼;湘军驻镇江,拟建炮台山顶,因其力争而未建;并以书画诗文为介,广结名流墨客,保护发展焦山碑林,清末名宧彭玉麟、赵舒翘、陆润庠、端方、吴朝杰等均与之交往并在焦山留下墨迹。江苏巡抚端方赞其"六瀞上人清越绝俗,能识画中三昧",清末状元陆润庠有寄越尘诗:“坐隐茅庵愿未偿,十年归梦绕江乡,鼎铭佶屈思周汉,崖刻迷离记宋唐,帝里风光多阅历,海天云影入微茫,丹青绘就劳相寄,珍重旃檀一瓣香。”诗跋:不到焦山逾十载矣,山僧越尘以所绘山水大幅及手拓二鼎摩崖诸题名见贻,赋诗为谢。从一些诗文判断,越尘和尚至迟于一八八四年已归住自然庵 ,因此他在广福寺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年。

附记:乐清在推进"六城联创"时,文化部门曾将通井街及其延伸城西路作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除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之外的预备街区。通井街除上涉历史遗迹,尚有乐智小学南首之打铁社、二贤祠(祠明邑侯潘潢、胡用宾),下半段之三港殿、木器厂、碾米厂、西门农会礼堂,净曲巷之净土堂等;城西路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区工业、商业发展重地,历史遗迹也殊为丰富。在"大建大美"中,通井街被拆建为西塔公园,并将复原历史街区,特敷此文以为文化记忆。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