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改善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2月15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和列席及邀请人员在分组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的同时,紧紧围绕乐清文化传承、教育发展、医疗改革、殡葬简化、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发挥文化优势 实现经济融合发展
蔡芊芊委员:这几年我市文化发展大踏步向前,市委市政府的很多中心工作都可以与文化有机融合,尤其是在针对老城区的大拆大整工作中,可将拆后的空间以及需要重新改造的房屋融入乐清特色,形成具有乐清发展历史韵味的旅游区块,以文化内涵支撑乐清旅游发展。
朱琴燕委员:乐清本来就以“乐音清扬”而得名,这是地域优势。音乐协会、美术协会等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对我市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乐清经济发展相对放缓的新常态下,可以在文化产业布局方面进行重点谋划,从文化资源中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重视建设保护 促进文化惠及全民
倪洁委员:我市古建筑的保护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古建筑多存留于老城区,是“大拆大整”工作的重点对象;二是部分居民因生活改善的现实需要,更倾向于对古建筑进行拆除重建。这些都对古建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十分不利,希望市委市政府能重视乐清古建筑保护工作,多借鉴外地在处理好古建筑保护、开发、群众重建需求等多方面问题的优秀经验,成功解决矛盾问题。
卢友中同志:乐清群众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文化活动多数为群众、团体自发行为,缺少专业组织和引导。建议一是加强引导扶持;二是对民间文化技艺等要做好等级评定工作,提升保护等级;三是招标购买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做好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日常生活,供足精神食粮。
邱亦夫委员、王连飞同志:我市在文化硬件与软件的衔接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许多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后,缺乏文化韵味,如清和公园中个别桥梁连名字都没有;再如北大街施工进展过慢,去年本应完成的铺路工程却拖到今年,致使北大街的浓厚文化底蕴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建议加强文化硬件与软件建设的配合工作,发挥民间智慧,促进两个方面协同发展。
改善办学现状 优化教育生态环境
杨益强、项晓宇委员:乐清教育的均衡化与规范化存在较大问题,当前比较流行的“尖子生教育”模式只适合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的学生,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剥夺了他们接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建议提高对公办小学初中学校的政策、财政等各类支持;学习上海等先进地区在教育“国进民退”方面的优秀做法,更加注重发挥教育本身的社会服务功能。
林永辉、赵惠珍委员:我市教育与周边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如生均公用经费要明显低于邻近的瑞安市,普通教师工资待遇更无法与温岭相比。财政要加大投入,为教育发展奠定坚持基础。
郑经洁委员:乐清的发展,离不开新乐清人,但当前新乐清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子女入学问题,很多外来的高级技工、专业人才因子女无法在本地入学而不得不选择离开。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打开公办学校大门,为乐清发展留住更多宝贵的优秀人才。
增加财政投入 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郑安祥、黄道成、万年青委员:由于政府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我市公立医院只能实行企业化运作,公益性淡化。为此,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降低群众看病自负比例,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使其回归公益性。此外,针对我市一些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已变成危旧房的实际,建议安排财政资金,逐步予以解决。
倡导文明习俗 严防殡葬陋习反弹
陈声度、李尧方、周旋律委员: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丧事奢办有所抬头,部分人群仍习惯大操大办殡仪殡葬。既浪费了钱财,又浪费了资源,更严重的是办丧事期间赌博成风,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容易引起矛盾纠纷。为此,建议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倡“厚养薄葬”文明习俗;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推进殡葬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公职人员及企业家要带头文明治丧,压缩丧事规模,严禁大吃大喝、赌博成风现象;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文明治丧”政策的宣传力度,曝光不文明的办丧活动;针对大操大办殡仪殡葬现象,乡镇(街道)政府要加大巡查力度,发现一起严厉处置一起。
强化工作力度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秦志华、周旋律委员:近年来,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河流日益清澈,但是一些偏远农村的污水治理还不是很彻底,导致有些污水流入大小河流,影响了全市的治污效果。建议乡镇(街道)政府加大对治污“后进村”的工作力度,克难攻坚,解决截污纳管“最后一米”问题;高度重视农村小流域治理,对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进行教育引导,做好垃圾统一收集处理;重视治水工程质量,尤其是污水管网、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质量,避免因污水渗漏或污水处理不彻底而造成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