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资料
乐清史上最早的书店——天一书局
【来源:乐清政协】 【 】 【2014年12月11日】

金中桓 黄元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籍更是人类的精神营养品,书籍对于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至关重要。

但是乐清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却尚无一家专营书籍的商店。这不是乐清人不爱书,也不是乐清人无钱买不起书,其中因由道不尽说不完。

直至1922年,乐成有识之士周庆岐在乐成镇东大街双板桥巷口东首,开设了“天一书局”,成为乐清史上最早的书店,开了乐清主营书籍业务的先河。

天一书店一开始,便不同凡响。它所经销的书籍都是名望很高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开明、北新、生活、书联等书店的出版物,又兼设了上海世界书局乐清经销处,供应全县中小学校的教材与教课书。为了方便顾客,还兼营文具纸张和文化体育用品。

由于天一书店老板为人宽仁,待人诚真,开设书局并不专重其利,对所经销的书籍和其它商品都明码标价,绝无欺心之举,以“不二价”赢得了人们的赞许和信誉。同时他敬客如宾,在“天一”店中,设休息所,备茶水、置烟叶,免费提供笔墨纸张及棋类,让顾客遣兴助趣。一时“天一书局”名声鹊起,誉满全县,引得乐清西镇东乡的宿儒士绅及中小学教师,有事无事,每临必惠;县城的公务人员及教育艺术界人士亦频频光顾。在当时,天一书局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座上客常满,杯中茶不空”,生意兴隆,盛况空前。

“天一”开张时,仅有资金70银圆,而营业额每年都逾2000余银圆,年利达至300余银圆。特别是1928年,国民党乐清县党部,不知何因组织“捣神团”,赴全县诸乡各村,捣毁庙宇殿堂之泥塑木雕神像,将寺庙房产收归作为各地乡村学校的办学校舍、经费,促使全县各地乡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开办。在这种环境下,天一书店营业额倍增,利润大盈。

令人惋惜的是到了1929年,因为天时不顺,乐清旱涝并灾,全县农业大歉收,人民群众缺衣少食,各乡村学校经费无着,纷纷停办,教师也大部外出谋生。而天一书店又一贯施行营业赊销待“三节“(端午、中秋与年终)还帐的惯例,赊给各学校及其它相关部门的书额高达1000余银圆无法收回,造成资金周转无力,导致营业逐渐衰落。

抗日战争时期,烽烟四起,时局混乱,天一更面临重重困难,书籍、文具有出无进,到解放时仅剩下部分旧书。

1951年,因天一书店房屋属于宗族房产,被当时政府收为公有后拆建改为菜场,天一书店倒闭歇业。

(据周庆岐《天一书局》整理)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