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1994年8月21日,是乐清人民与风魔激烈搏斗的日子。这一天, 17号台风正面袭击我市,全市108万人民尤其是沿海人民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灾难,受其损失之惨重为历史罕见。
全市沿海标准塘33.75公里,一般海塘70公里全部被夷为平地。31个乡镇913个行政村受灾,成灾人口73.3万人,冲毁民房10065间,死亡207人,重伤276人,失踪41人,无家可归5200人,洪涝海溢农田37.93万亩,成灾26.6万亩,颗粒无收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3.0352亿元。
祸从天降 人民遭殃
1994年17号台风是8月15日在太平洋上空形成,20日晚8时中心位置到达温州东南方向大约520公里海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中心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速度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至21日晚10时,这股强台风穿过瑞安和温州市区,正面袭击我市,台风登陆后在境内肆虐时间长达4小时,且风力均在12级以上,潮位高达7.4米,潮水爬高11.4米,降雨量达300毫米。大荆砩头水文站21日一天降雨量达620毫米,比建站40年来最高日降雨量499毫米高出121毫米,其中80%的雨量集中在台风登陆前10小时,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内河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8米至1.3米。当时正是农历七月十五大潮,潮水在大风推动下向我市沿海一带堤塘、村庄猛烈冲击。沿海堤塘相继崩溃,173处计103.75公里海塘被毁,其中标准海塘被毁33.75公里,损失船舶234艘,30多万亩晚稻田绝大部分受淹,盐田被毁,房屋倒塌,仓库受浸,高压输电铁塔被拦腰折断,电线杆断倒在地,一片片村庄甚至市区部分居民区淹在大水中,举目汪洋一片,其景其状,令人心悸,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乐成镇盐盆国有盐场,靠着海边,4公里的海塘在顷刻间全线崩溃,3米多高的巨浪直扑盐田、民宅、厂房、仓库、职工宿舍。晚上9点钟,盐田进水1米深,35幢住房、55座盐仓被冲垮,全部盐田3100亩被毁,还卷去了28位干部、职工的宝贵生命。南岳镇一线海塘10.5公里全被毁,二线塘千疮百孔。南塘镇小横床村2100米堤塘全线崩溃,海水吞噬了整个村庄,119间房屋全部被冲塌,56户居民无处容身,800多亩对虾塘被冲毁。仅有700多人的山马村,修了20年投入200多万元、2000多米的标准塘荡然无存。该村房屋例塌112间,死亡33人。村民戴丙珠,全家死亡6人,其中包括从蒲岐前来购盐的2个亲戚,另一户死亡5人。村民江炳荣,3位亲人遇难,刚考上杭州护校的18岁女儿也在劫难中丧生。
蒲岐镇沿海7.8公里的堤塘全线冲垮,海水席卷全镇,淹没农田、村庄、民宅、工厂、仓库、学校。平均水深1.5米,高的达2米以上,房屋倒塌、死亡5人。一线标准塘7.5公里,二线塘3.1公里被毁后,7600亩粮食作物和1000亩经济作物全部枯萎绝收,牲畜150头淹死,700多户民宅被淹,46家企业加厂房、设备、原材料、产品损失严重,1500多家水产品加工户的原材料被淹没和冲走,海塗养殖的3000亩蚶、蛏和400亩围塘的对虾、蟹被冲失殆尽,累计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
七里港数公里的堤塘被大潮冲毁,靠江边的码道头村、七东村就“沉”在汪洋之中。西棣村是个颇临瓯江的村庄,1000多米堤塘被冲毁。黄华镇岐头村、长林村等10多个村的住宅进水深近3米,停泊在黄华码头的千吨级轮船被大风刮抛到岸上。北白象镇万仓等5个村的3.3公里沿江堤塘70%被摧毁。海水倒灌,使15000亩水田被淹。雁荡镇白沙村位于乐清湾畔,4个自然村原来堤塘相连,台风冲垮了堤塘,交通中断。一夜之间,我市尤其是沿海人民笼罩在深重的灾难之中。
抗洪抢险 可歌可泣
面对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我市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舍生忘死英勇投入抗台斗争,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抗台第一线,为救国家财产,保卫人民群众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不畏艰险、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壮丽篇章。
8月15日,市防汛指挥部接到17号台风消息后,马上昼夜值班,及时记录台风动向,并通知水库、堤塘管理单位和沿海乡镇、流域站力戒麻痹思想,做好抗台准备。8月19日下午4时,我市接到温州市府明传电报《关于防御17号台风的通知》后,领导马上通知各部门做好抗台准备,并请电台一电视台做好宣传工作。20日上午,市府向各地发出防御17号台风的紧急通知,晚8时,组织收听温州市府关于抗御17号台风电话会议后,连夜召开市防汛指挥部成员会议,部署抗御17号台风工作,并决定在21日上午召开市六套领导班子和市机关各部委办局领导成员会议。上午8时30分,市委市府立即召开了由市六套班子领导成员和机关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抗台总动员大会,对抗台工作做了周密部署。中午11时,市广播电视台播出了副市长林建伟关于紧急抗台的讲话,动员全市干部群众紧急投入抗台斗争。
台风期间,我市在家的六套班子领导,一致奔向抗台抢险第一线,市长林绍濂坐镇指挥,同时也和市政协副主席金天林前往险情最大的黄华、北白象等乡镇,落实抗台工作。市委副书记郑才洪和人大副主席周必华跑遍了天成、虹桥、湖雾、清江、四都等乡镇。常务副市长林建伟带领有关人员亲自守卫在关系到虹桥平原几十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的淡溪水库,副市长张卫平、殷乐人、陈爱珍分赴福溪、钟前、白石水库指挥抗台。其他市委、市府六套班子全体领导分赴各乡镇第一线指挥抗台抢洪。市政协主席王邦透,在21日晚9时许,与南岳镇长连新良、副镇长吴左华等一行7人,分乘一警车和一辆小车前往台风险区沙港头,准备帮助几户来不及转移的村民迅速撤离,在距离海塘100多米的地方,汽车被大水淹没,一个巨浪打来,把7人冲散,林珍华、章展宇、连正富等人被陈星寿划来的船只救起,镇长连新良漂到一幢房屋旁边,爬上屋顶而脱险。王邦透孤身在风浪中拼搏,这时漂来一只破木船,他吃力地爬上船,任木船把他飘到离出事地沙塘头一公里外一个叫下塘头的小村,被该村一名叫侯其波的村民救起,他在大浪中整整浸泡了3个多小时。
乐成盐盆国营盐场是重灾区,盐场干部和职工为保卫和抢救国家财产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盐场场长王焕,不顾自己爱人和孩子的房间被水淹,在洪水中抢救青年、妇女和小孩3人的生命。已退居二线的52岁老党员老场长李启善在危急时组织帮助职工撤退,不幸被洪水吞没,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一工区书记兼主任马超俊为抗洪水的袭击而精疲力尽最后献出生命。他的妻子和8岁的儿子也遇难了。43岁的共产党员陈伯权为保护塘坝而被洪水吞没。51岁的党员杨淑春为抢堵堤塘缺口加固盐仓拼命干活,终因堤塘断塌,献出了他的生命。45岁的党员王春权坚守在管理陡门闸的岗位到最后时刻,因洪水淹没了陡门来不及撤退而被洪水淹没,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次抗台中盐场殉职的职工还有凌庆夫、叶文兵、支岩金、张余良、金荣平、黄荣茂、黄晓东等人。
沿海各乡镇干部在抗台抢险斗争中均非常艰难和激烈。
乐成镇镇长林东勇在抗台中驱车慎海片抢险时,半路上海水猛冲过来,汽车发动机被水浪扑灭,水一下子淹至齐腰深,在他将被洪水吞没时,凭自己良好的水性,赶紧脱掉衣服,在水浪中拼搏,终于游向安全地带。险情最严重的黄华镇,60多名机关干部和1000多村民,在泥泞的堤塘上,不顾有被大风刮下瓯江的危险,抬着草包加高加固堤塘,抗击狂风巨浪。七里港镇镇长陈加文和马道头村长蒋良光组织抢险小分队,冒着狂风暴雨在漆黑的夜幕中,手挽手踏向齐胸的水里,把被困的村民一个个转移到安全的地带。该镇西埭村紧靠瓯江,海岸线最长,全村房屋几近倒塌,由于村支书蒋良玉及时组织群众疏散和投入抢救,全村没有一人死亡。磐石镇副镇长余云义、陈力达、人武部长陈平、办公室主任汤建鹏救起被洪水围困的两位六、七十岁的老夫妻。虹桥镇的20名干部,冒着风雨,用拖拉机拖开倒在公路上的树木,保证车辆的畅通。磐石镇发动村干部,帮助居住在危房的村民转移,村干部和村民有的让房,有的帮助搬运。南塘小东塘发生决口时,该村党支书陈岳淼为了抢险,家中价值几十万元的纸芯产品被洪水泡成一文不值的纸浆,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该镇小东塘村70高龄的老党员吴连金、吴伊林在洪水中抢救小孩、老人,自己的老伴都被无情洪水冲走。该镇小横床书记张定华在洪水中救出1位老人和2个小孩子,民兵连长林金水救出了1个妇女和6个孩子。该镇27岁的中共预备党员路佐旺挨家挨户唤醒村民,使他们幸免于难,当他以嘴叼、臂接并牵带着全家7口冲出重围,抵达安全地带后,听到洪水中传来呼救声,他又强行闯荡数百米,奋力救出8岁的女孩林贤飞和50多岁的村民黄金法。清江镇蔡岙村党支部书记林忠志,为了组织群众撤离,致使家中年迈体弱的母亲因无人帮助而淹死在水中。该镇乐清万向轮厂厂长陈千奎为了抢救31个打工者的生命,致使自己价值300余万元的资产全部遭洪水淹没。大荆大横浦村支书何元土、村长何崇海,农科员何元春台风来时,沉着应对,他们先是通知屋里人转移,接着把水库开闸泄洪,然后组织村里250余个劳动力并准备1000条蛇皮袋和草包等到堤塘堵塞被大浪冲破的缺口,由于水浪过于强大,塘坝一块块往里塌,他们一直坚持到海堤只剩最后0.5米,才快速撤退。次日凌晨5时许,大横浦人顾不上疲劳,纷纷赶到堤塘上,把6处缺口在中午平潮前基本堵住。雁荡镇郑进华、詹恭德等人在朴头岭附近用汽车轮胎救起一个安徽在乐清管窑的打工者。
担负着我市沿海185公里海岸线执勤任务和20个乡镇2000多艘出海船舶管理任务的市边防大队官兵,在这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中进行了顽强的搏斗。清江站接到当地政府关于堤坝出险的报告,迅速组织9名官兵和当地干群一起冒风雨抢修堤坝100米,将1000多个沙袋紧紧加固在堤坝上。21日夜10点45分,清江站战士崔建群、何林荣跳进洪水,利用汽车轮胎将母女3人抢救转移到安全地带。蒲岐边防派出所干部战士在副指导员朱林根带领下将围困在平房里的20多名妇女小孩转移到营房避难。这次抗台中边防大队出动官兵150人次,在保卫部队国家财产的同时,还为地方抢救受灾财物100多万元,使30多名群众脱离险境。
在灾难面前,我市广大干部群众英勇抗争,尽量减少损失,但由于台风威力过于强大,非人力所能抵御,因而损失严重,而干群的斗争精神和英勇无私的行动却永远不会使人忘记。
振奋精神 重建家园
这次台风,给我市造成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领导非常关心灾区人民。以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为团长的中央工作组在省长万学远、副省长刘锡荣和温州市长陈文宪等陪同来我市察看灾情,转达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同时勉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全国政协常委、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张明中将专程从南京赶到我市,省委书记李泽民、副省长刘锡荣来到乐清听取林绍濂市长的汇报,并在陈文宪、陈荣等温州领导分别陪同下,踏看了盐盆国营盐场、胜利塘、黄华码头、清江等地的灾情,为处理灾后有关善后工作做了指示。乐清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灾自救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召开抢险救灾动员大会及全市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紧急动员大会。随即,全市共有2万多人投入修复海塘。
接着,我市东起湖雾、西至北白象,全市156.9公里的堤塘上,每天都有2万名党员、民兵、干部和群众投入抢修,市水利局派出6支技术队伍帮助。北白象在台风一过,就紧急动员,开展各项救灾和抢修活动,一天出动上千劳动力,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堤塘3.3公里。磐石镇在两天中出动6500人次,集中抢修6公里的水毁海塘,最早完成了海塘修复任务。黄华镇岐头村党支部书记朱观洪苦心经营多年的占地80亩的蝤蠓塘及100亩的养殖场都遭毁,损失价值达50万元,灾后第二天,他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动员群众赶在古历八月十五大潮前修好海塘。第二天,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出现在海塘上。七里港镇西埭村100多米堤塘被冲毁,潮水一退,镇领导马上组织抢修,周边3个村闻知,500多村民不顾自家还淹在海水中,自告奋勇,将堤塘加高加固。乐成镇坝头村双委在台风过后,第二天即成立了防疫、修塘、安置工作组,副书记陈孟伦及时组织人员在全镇率先打响修塘的战斗,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白天夜晚轮流干,仅用3天时间就修复了950米长的堤塘。
在修塘中,一些单位和部门也组织力量进行支援,芙蓉镇组织一支由9个行政村、8个企事业单位共300人的援灾队伍,自带干粮和开水奔赴南塘灾区第一线,帮助抢修堤塘,该镇市乐陶仪表实业公司董事长蔡正直率领一支50多人的“娘子军”参加援助。四都乡出动130多人帮助蒲岐镇修海塘。南塘村在修筑本村堤塘的同时抽调青壮年劳动力帮助人手少的山马村筑堤。在台风中脱险的市政协主席王邦透同虹桥干部一道头顶烈日在南岳镇抢修堤塘,市农经委、司法局、教委等单位机关干部到北白象抢修海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沿海人民进行抢修堤塘的同时,我市各方面的支援生产自救,赈灾捐资及防疫活动也迅速掀起。市红字会、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共青团乐清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市机关党委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市开展赈灾捐资活动的倡议》,市成立募捐领导小组,由林建伟任组长。市侨联等5家单位联合向乐清籍海外三胞及国际友人发出公开信。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抗灾创业宣传工作的通知》,文化部门开展轰轰烈烈的赈灾捐资宣传和赈灾义演活动,各界人士纷纷解囊,为灾区人民捐资捐物。省及温州市迅速向我市下拨救济款,市财税、水利部门拨款抢修堤塘,市财政局、民政局拨款救助重灾区灾民,市粮食局发放救济粮并平价供应大米,市卫生局无偿分送消炎药品及医疗药品。全市22支医疗队117人分赴灾区义诊,同时组织8支防疫工作队和12支防治机动队到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市盐化局将食盐运送到清江、南塘两重灾区供应,市农委拨专款奖励农民种小白菜。市供电局、邮电局、改水办等部门也尽一切人力、财力、物力抢救被台风所毁的设施。
在抢险救灾中,外地一些单位和部门也对我市进行支援和帮助,磐石面粉公司2000万斤粮食被咸水浸泡,30日晚8时南京军区驻浙某部参谋长洪永生奉命带领一营官兵来我市面粉公司进行翻晒。省邮电局副局长王启明带领抢修人员到我市抢修微波通讯电路,副局长吴本坚率队到我市寺前山抢收温州至洞头的微波天线。余杭市委市政府组织2.5万条草包、5万条编织袋以5辆大卡车运送我市重灾区,支援重修海塘。上虞市委市政府送来一台价值8万余元的净水器给南塘。宁波卷烟厂赠达4万元,杭州卷烟厂送来3万元。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及全市人民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援下,我市沿海堤塘很快修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倒塌的房屋得到补助修复,各地的疫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17号台风给我市带来灾难,也使我市人民经历一场考验,然因我市濒临祖国东南沿海,每年夏秋季节均受台风威胁。现今科技还无法驾驭台风,抗台斗争还是我市人民长期存在的任务,尤其是沿海堤塘的建设,必须充分重视。2003年4月16日市府办以乐政办函[2003]10号批复成立乐清市标准海塘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我市海塘建设。我们在巩固沿海堤塘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在思想上长期巩固与自然斗争的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使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
(责任编辑 刘瑞坤)